“公司生产的电动自行车市场前景看好,但是贷款却很难。跑遍包头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一些股份制银行,却因为没有合适的抵押物等原因贷不到款。”包头市蒙鹿车业公司董事长王培良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记者近日在内蒙古、陕西和辽宁采访时了解到,尽管银监会等主管部门、各级地方政府采取了许多缓解融资难的措施,但是总的来看,民营中小企业贷款仍然很难。而自去年底以来,内蒙古包头、鄂尔多斯和陕北等民间借贷活跃地区,民间借贷行为已大大减少,社会资金链条呈现紧绷态势。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企业主说,中小企业实力弱,但银行贷款的成本却很高,抵押、评估等一系列环节,都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贷款的实际成本远高于基准利率。即使这样,能贷到款的企业估计只占1/10,剩下的主要是靠自有资金和民间借贷。
记者采访发现,资金紧张实际上是一种“结构性钱荒”,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信贷方面反差很大。据了解,且不说像包钢集团、陕鼓动力这两家本来就具有上市融资渠道的企业,历来都不缺信贷资金,就连辽宁省忠旺铝材公司这样的民营企业,因在当地是数一数二的大企业,信贷状况也非常乐观。忠旺铝材公司有关人士表示:“我们不用发愁贷款的事,当地银行都追着我们贷款,否则他们完不成贷款任务。”
王培良说,虽然某银行不给他的企业贷款,但行长反过来找他,希望通过他的关系将钱贷到一家煤矿。“硬要贷8亿元,最终煤矿勉强接下了,实际上却只用了8000万元。”
抓大放小的“结构性钱荒”导致资金错配,制约了资金的高效利用。内蒙古金盟钢构制造公司董事长邱宏廷说,投入1亿元成立的公司,因为流动资金严重缺乏,根本不能运转。而贷款难得要命,当地一家农村商业银行以前合作挺好,每年贷1000万元,但是去年还清之后,再也贷不出来。合同签了三回,始终没贷到一分钱。
“公司生产的高速公路护栏、电力铁塔、热镀锌等产品均受到市场欢迎,元旦时有一个3000万元的单子,一个月交货能挣500万元,可是我没有资金启动,对方也没钱垫付,只好放弃了。”邱宏廷无奈地说。
中小企业因为缺钱失去市场良机,而一些国有大型企业却有大量资金用作理财产品。陕鼓动力股份公司为跑赢通胀率,去年先后投入20亿元做银行理财产品,包钢集团也曾计划用20亿元成立小额贷款公司,提高公司资金使用效率。
资金错配还表现为银行大量发放短期信贷与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矛盾。内蒙古蒙纯乳业公司是受当地扶持的农牧业龙头企业,自主研发的老酸奶在当地市场很受欢迎,但是公司一直无法扩大规模。董事长淡孝辉说,由于资金缺乏,不敢轻易扩建,银行贷款都是一年的,而新的生产线最快也得建成后2年才产生利润,中途一旦无法及时还贷,无论借高利贷还是逾期还贷,对企业来说都是噩梦的开始。
辽宁省中小企业厅一位负责人说,由于银行新增贷款短期化趋势较为明显,许多成长型中小企业用于技术研发和转型升级的中长期资金短缺矛盾较为突出,银、企双方供需反差较大。
陕鼓动力公司总经理陈党民也表示,虽然银行给企业每年授信200亿元,但大部分是年度发放的短期贷款,和企业需求不太匹配。企业转型升级所需的5年以上投资与银行信贷重年度考核、轻中长期规划的信贷机制产生了矛盾。
银行贷款难,于是不少中小企业都转向民间借贷。但是记者采访发现,去年以来各地发生的资金链条断裂、企业主跑路自杀的事件,使资本十分富集的内蒙古包头、陕西榆林等地的民间资金如同惊弓之鸟。虽然街道两旁各类小贷公司、典当行、投资公司的牌子仍随处可见,但这些地区的民间借贷热已经退潮,而地下金融的资金链总体处于紧绷状态。
包头一位小额贷款公司负责人说,现在包头从事民间放贷的人少了,一个原因是2011年金利斌非法集资无力偿还自焚的案子暴露后很多人意识到风险,另一个是很多人的钱放出去之后收不回来了。他的小贷公司去年放出去4000万,到今年3月份才收回来7万。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盛产能源,这里民间借贷较为活跃。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神木县有部分银行的资金已经流入民间借贷领域,当地一些银行已经加强了风险控制。
神木县金融办主任高瑞亭说,由于有能源行业做支持,加上房地产市场比较稳定,神木县的民间借贷形势目前处于可控范围内。但今年以来受外地一些非法集资案件爆发的影响,民间借贷的意愿明显降低,一些正规经营的机构如小额贷款公司甚至在获批后提出暂缓挂牌经营的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