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本币互换迈开双边贸易自由化第一步
2012-03-30   作者:记者 傅云威/悉尼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与澳大利亚央行签署本币互换协议,规模为2000亿人民币/300亿澳元。澳籍华人经济学家郭生祥3月25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澳货币互换谈判持续时间并不长,这表明两国均渴望通过货币互换进一步深化双边经贸关系。
  郭生祥表示,对中澳双边贸易量达1100亿美元的经济体而言,开展货币互换是水到渠成的事。从长远看来,此举是迈开双边贸易自由化和产业一体化的第一步。
  本币互换指两个经济体以一定汇率互换一定数量的对方货币,以增加本币在对方外汇储备中的分量,此举有利于降低签约方在双边贸易活动中面临的汇率波动风险。外贸企业在已实施本币互换的伙伴国可直接用本国货币交易,从而降低货币兑换成本。同时,也便于为双边贸易和投资展开金融服务。
  就本币互换对促进中澳两国经贸的意义,郭生祥说,首先,澳元是发达国家货币,总量较大,澳大利亚对华贸易是盈余国,澳煤、铁等矿业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上游原材料,因此货币互换在贸易和投资中,对实现双边货币规避美元汇率风险具有重要作用,将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节约成本和提供便利。
  其次,澳大利亚在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方面具有优势。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澳率先对华签订货币互换,有利于中西方深化金融交流、合作,建立互信,其示范意义不可小觑。
  最后,中国制造业与澳大利亚能源资源产业是彼此高度依存的上下游关系。此次中澳本币互换,迈开了双边贸易自由化的第一步,对于中澳经贸良性互动并最终实现产业一体化具有深远意义。
  在人民币国际化层面,郭生祥表示,作为一系列中外本币互换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澳本币互换有助于在世界范围内最终形成人民币互换货币资金池,有效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
  郭生祥说,中国大量外汇储备需要等额的人民币与之对应。若把人民币互换出去,再配合一定的融资功能,可以缓解人民币过剩问题。他说,如果在计价和结算之上再配套人民币投资品种,即相关避险工具,将十分有利于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形成,大大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郭生祥说,中国先后与约20个经济体达成货币互换协议,这些经济体对华双边贸易额约占中国外贸总额的30%。目前,中国对外达成的本币互换额度为1.5万亿人民币。郭生祥认为,今后如果满额使用互换额度,则人民币互换就具有一定规模,有利于推动人民币成为世界主要结算货币。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惠誉:反补贴税难阻中国光伏产业发展 2012-03-30
· 麦肯锡:中国将成第二大零售银行市场 2012-03-30
· 公开市场本周资金净投放 2012-03-30
· 多头人气清淡 国内期价冲高回落 2012-03-30
· 资金离场 轻仓或空仓过节 2012-03-30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