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增加公共投入+高校创新模式
2012-03-27   作者:记者 黄堃/伦敦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英国是近代科技的重要起源地,拥有深厚的科技创新传统。近年来,英国政府重视发展金融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出现起伏。不过,英国在科研创新领域也有不少亮点,尤其是英国高校创立“高校研究人员+校办专职服务企业+科技园区”模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对科研投入呈V型波动

  近年来,英国在科研上的投入有所起伏,呈V型波动。英国皇家学会认为,英国在科技发展方面的政策出现了失误,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对科技创新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英国皇家学会的研究表明,近年来英国公共研发资金的总量在六七十亿英镑左右起伏,科研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呈V型波动。数据显示,英国科研投入在国民经济中的相对重要性从1999年开始不断下降,2004年达到最低值1.68%。随后,科研投入占GDP的比重又逐渐上升,2009年这一比例达到1.85%。
  英国“商业、创新和技能部”还将英国与其他几个主要发达国家的科研投入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英国落后于美、日、德、法等国,这几国科研投入占GDP的比例都长期保持在2%以上,日本更是长期保持在3%以上。
  近些年英国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的下降,与政府的政策有关。上世纪80年代,英国政府着重支持金融业,从90年代后期开始重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相对忽视了对科技创新的支持。
  皇家学会认为,英国在科技发展政策方面出现了失误,八九十年代政府支持力度的下降导致许多负面影响,如一些科研机构无法获得资金更新设备,科研人员积极性受挫等。不过具体影响难以计算,因为科研投入变化所带来的效果需长时间才能显现,其时间跨度可能是十年二十年,短期内难以从经济变化上得到反映。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英国经济重要支柱金融业景气不再,英国政府谋求通过支持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驱动力,科技投入也在近几年缓慢回升。特别是2010年英国新政府上台后,在许多公共部门开支被大幅削减的情况下,科技领域的预算仍然得以保持每年46亿英镑的水平,直至2015年。再加上其他方面的资金,英国在科研方面的公共投入规模可能还有所增长。

  高校创新模式的亮色

  近年来,英国高校致力于不断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这是英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一大亮点。高校为支持科技创新而创立的特有模式值得借鉴。
  据皇家学会统计,2000年到2008年期间,英国高校获得的专利数量上升了136%,在2007/2008年度,由高校衍生出的公司的总收入已超过11亿英镑。这种进步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英国高校形成的特有模式:“高校研究人员+校办专职服务企业+科技园区”。
  首先,高校研究人员主动寻求科研成果转化。剑桥大学校长莱谢克·博里塞维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所大学不能总是期待别人来帮自己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必须要有内在的驱动力。我们向学生和研究人员灌输这样一种精神,如果做出一项发明,就有责任让整个社会从中受益”。
  他说,高校就是要有这样一种氛围,科研人员要主动寻求机会,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向商业应用转化。
  其次,校办专职服务企业帮助科研人员与商界对接,提供初始启动资金及专利申请等服务。目前,英国许多高校都成立了这种专职服务公司,如剑桥大学的“剑桥企业”、牛津大学的“艾赛斯创新”公司以及已经在伦敦证券交易所AIM上市的帝国理工学院的“帝国创新”公司等,全方位的服务有助于研究人员集中精力搞科研。
  “艾赛斯创新”公司总裁汤姆·霍卡迪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校办专职服务公司的模式有如下优点:商界的潜在合作者认为,与专职服务企业这样的公司打交道更容易,因为他们可能与“象牙塔里的学究”存在心理距离;这类公司的管理常常独立于大学行政机构,有利于校办公司员工适应迅速变化的商业环境;高校全额控股可保证这类公司不偏离其运营的宗旨。
  第三,高校周边科技产业园区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孵化场所。以剑桥科技园为例,该科技园建立于上世纪70年代,是英国最早的科技园区。过去几十年来,剑桥大学科研人员在剑桥地区建立了一千多家科技企业,不仅创造了社会财富,还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高科技企业在剑桥大量衍生,被人们称为“剑桥现象”,常被与美国的硅谷现象相提并论。
  目前,不仅在剑桥,英国许多大学周边都形成了这样的科技园区,如牛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萨里大学和约克大学等高校周围,都已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高科技产业聚集区,营造出有助人才流动的创业环境。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今年就业率将不低于95% 2012-01-17
· 科研经费腐败案提示高校也要防腐败 2011-12-20
· 民办高校研究生招生资格破冰意义非凡 2011-10-18
· 民办高校研招应走出条新路 2011-10-18
· 公租自行车投入高校半月损坏过半 学生公德被指弱化 2011-10-11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