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缺口大增 养老产业亟须政策输血
2012-03-14   作者:记者 李唐宁 实习记者 周煌/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国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的到来,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的特征将逐渐显现。但与此同时,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却与日趋增大的养老需求相去甚远。
  对此,不少代表委员表示,建立和完善养老产业势在必行。国家应在土地、税收、融资、就业等各个方面给予养老产业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投入养老产业发展,培育扶持养老产业由低层次、单一型养老向生活照料、健康维护和精神慰藉等全方位、复合型转变。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左焕琛指出,随着“4-2-1”家庭结构日益普遍,家庭规模的缩小和结构变化对家庭养老功能形成了严峻挑战。加之中青年一代工作竞争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对专业化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的需求将不断增强。
  然而,我国养老机构发展缓慢的状况一直未有太大改观。全国政协委员、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云生指出,我国现有养老床位300万张,每百位老人床位数不足两张。而按国际最低标准,机构养老床位需达到老人人数的5%。另一方面,目前城市中大多数的养老机构位置比较偏远,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社会办养老院价格偏高,护理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也一直存在。
  在社区居家养老领域,养老服务人员严重缺乏、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的现状与养老服务的巨大需求形成了鲜明对比。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养老服务产业的功利化倾向较为明显,商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缺乏市场规范和行业标准。
  此外,养老服务产业存在结构相对单一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沈志刚表示,国内养老机构基本上以照顾和护理老人为主,以老年人休闲、康复以及居住为主等不同层次的服务产业尚未开发,老年人康复、医疗、休闲、生活等相关产品品种少,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
  如何破解养老模式单一、养老产业发展滞后的难题?左焕琛指出,合理的社会养老服务格局应呈金字塔状:底部为接受上门关心照料的大部分老年人,中部为享受日托服务的中等数量老年人,顶部为进入养老机构的少数老人。由于目前我国“居家养护”和“社区养护”还相当薄弱,因此需要加大发展力度,而“机构养护”则需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调整结构布局、提高服务质量。
  左焕琛建议,在规划审批大型居住区以及新建商品住宅的公建配套中,应将养老设施列入其中,积极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市场,可以通过养老用地、减免水费、财政补贴等政策手段,吸引社会力量和民间资金加入,推进政府,企业、社区组织之间跨界合作。
  全国政协委员、吉林大学医学部学位委员会主任迟宝荣指出,满足养老需求还应完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通过多渠道筹措社保资金,加快建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逐步建立专项护理保险。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江连海:养老金入市势在必行 2012-03-13
· 谭功炎代表:从制度层面解决基本养老金“倒挂”问题 2012-03-13
· 基本养老保险财务隐患亟待解决 2012-03-12
· 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迫在眉睫 2012-03-12
· 基本养老保险财务隐患亟待解决 2012-03-12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