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创造和丰富的“中国经验”
2012-03-12   作者:陈学慧  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

  前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史蒂芬?罗奇近日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向中国学习宏观调控》,文章通过客观分析中国2011年在治理通胀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效果,用事实和数据得出结论,“尽管温家宝总理最近对经济增长温和放缓发出警告,中国在管理经济方面的表现仍远远胜过多数人对它的肯定。中国甚至在宏观政策战略方面给世人上了一课,这一课是世界其他地区应该聆听的。”
  罗奇是一位长期关注中国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他的文章从旁观者的视角为“中国宏观调控经验不断丰富”的判断提供了佐证。
  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将我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下调至7.5%引起了全世界广泛关注。连日来,不仅欧美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场“应声而落”,海外媒体和专家学者也纷纷发表见解。有给予积极评价的,也有表达忧虑之声的,关注的焦点无疑就是“中国能不能在较长时期内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此,罗奇在《向中国学习宏观调控》一文中写到,人们越来越担心,中国经济将成为下一个“倒霉蛋”。这些担心有些过头了。中国长期致力于稳定,为了保证其发展战略顺利实施,它非常愿意承受牺牲增长带来的短期成本。通胀阻击战的胜利是中国对其战术需求和总体战略目标作出协调的一个范例。世界其他国家绝不应错过这堂课。
  的确,在中国经济2011年的亮丽答卷中,宏观调控功不可没。
  未雨绸缪。早在2010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十二五”开局之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11年春节刚过,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为全年政策定下基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
  措施有力。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几次加息,发展生产、搞活流通,价格水平开始平稳回落;宏观调控政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从“双松”搭配转为一松一紧,货币政策回归稳健;出台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粮食总产量实现“八连增”;连续部署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房地产投资及销售面积、销售金额的增幅均出现理性回落……
  30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经历过亚洲金融风暴、国际金融危机等外部风险,又经过抗击非典、应对汶川特大地震等巨大考验,每一次都能够“化危为机”。这充分表明,我国宏观调控的经验正不断丰富,驾驭经济全局的能力已更为成熟。诚如本报《崛起的中国势不可当》一文中分析指出的,“这些年的经验表明,面对外部冲击,只要应对得当,善于化危为机,我国经济就会迎来一次大的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当西方的自由资本主义正处于“迷茫的十字路口”之际,中国宏观调控的实践及经验无疑为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范例。
  今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怎样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预调微调,考验着中国政府的执政能力。“突出主题、贯穿主线、统筹兼顾,把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政府工作报告已经就全面做好今年的工作提出了要求,中国经济将再次带给世界以欣喜。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欧元区脱困可借鉴中国经验 2011-09-20
· 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经验” 2010-07-14
· 2009中国经验:不平凡的“8” 2010-01-05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