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中国减税呼声“曲高和不寡”
2012-03-07   作者:记者 魏晞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税负重,民众痛”,中国社会上的这一说法,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有众多呼应者。
    在全民谈“减税”的当下,中国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步调被认为“远未到位”,众多企业也在呼唤“结构性减税”已经不够了,要“全面减税”。
    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国税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用颇为少见的口吻说:现在税负“是非常混乱的问题”。
    尽管“混乱”,中国百姓还是看明白了一个简单的数据对比:2011年中国税收总收入接近9万亿人民币,同比增22.6%。同期,中国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速则为9.2%。
    许善达承认,中国财政收入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这个态势为政府执行结构性减税提供了资源”,中国已经实行的减税政策还要继续执行,某些力度不够的以后还要加大力度。
    “政府应该投入资源,减轻中小企业税负。税负要是降低一点,中小企业的经济情况就会好一点。”许善达6日回答中新社记者关于企业税负过重的问题时说。
    两会前一份调查显示,高达63%的被调查企业认为自身的税负较重,九成被调查企业认为结构性减税不到位。
    “减税”这个复杂而专业的词汇,已经像喝到放心的牛奶、或买到便宜的肉菜一样,成为很多普通中国百姓的诉求,民众也希望通过今年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和委员们,将声音持续放大。
    “加税速度如刘翔,减税速度如蜗牛。”有政协委员在发言时如是痛批税收弊端。
    今年两会上,25名代表、委员联名建议“中国应结构性减税为企业减负”。参与联名的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财政收入结构存在明显问题,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使商品含税成为公共财政收入主要来源,进而形成中低收入阶层“税收痛苦程度”高的问题。
    相对于一些企业“全面减税”的呼声,贾康赞成“结构性减税”的提法。“全面减税听起来受欢迎,但实际上在有些方面不具可行性。”贾康说,“比如资源税,就不是‘减’的问题,而是要把原来微不足道、无关痛痒的存量因素提高,变成有关痛痒的、可以调节经济活动的激励机制。”
    “有些税种要‘调’而不是‘减’,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减税,有非理性成份。”贾康说。
    他认为,中国当前应以结构性减税为重点,一是下调关税、降低企业和消费者负担,二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增值税和营业税要“优惠宽松”,三是推动以增值税替代营业税的改革。同时,个人减税方面也应争取创造条件,更有效地降低中低端的税负。
    事实上,“结构性减税”的提法已获得官方认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3月5日所作政府报告中,明确“实施结构性减税”将是今年工作重点之一。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招商局前董事长秦晓对中新社记者表示,结构性减税是当前政府导向,而全面减税是个“长议题”。他表示,减税是肯定的,但减的力度、减的步骤要均衡,减税要考虑各个群体的利益。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中国税负不高但仍有减税空间 2012-03-06
· 减税成积极财政政策重心 2012-03-06
· 代表委员:用结构性减税为企业减负 2012-03-05
· 记者微直击0304a07-结构性减税 2012-03-04
· [帆仔看巴西]高油价背后的减税之争 2012-03-02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