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在地方上的扩张胃口有多大?2011年,其在地方投资不低于11.38万亿元。
《第一财经日报》对全国27个省区市(不含北京、上海、西藏)国资委、发改委网站所披露的央企地方合作数据(协议金额)所做的不完全统计显示,2008~2011年4年间,央企在地方投资增长了42倍。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后,一度致力于“走出去”的央企开始大力“走下去”,在地方扩张渐成燎原之势。央企投资覆盖范围,不仅有中西部省份,也包括民营经济发达的东部和南部省份。
今年1月4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在工作会议上表示,2012年将进一步推动国资央地合作。
最近的例子是,3月1日,海南省政府与国务院国资委在京签署合作备忘录,51个央企项目落户海南,总投资达2288亿元。
国资央地合作的大踏步前进,也引发了一系列担忧:央企投资是否有效率?是否涉嫌垄断?财大势大权大的央企强势介入地方经济,对地方产业生态影响几何?民营经济的生存空间会不会受到挤压?
全方位扩张
本报统计显示,2008年以来,无论是央企投资总规模,还是披露数据省份的数量,都呈增长态势。且在2011年,央企投资地方规模明显放大,其中在广东省、甘肃省和河北省均超万亿。
2008年以来,披露央企地方投资省份个数逐渐增多。在2008年,仅有9个省份披露央企投资,2009年披露省份增至16个,2010年和2011年则分别有25个和26个省份披露了央企投资。
2008年,当时披露央企投资的省份中,只有湖南省、吉林省和重庆市披露了具体金额,总额仅为0.26万亿元(四舍五入,下同),而到2011年,披露具体金额的省份达到了25个。
据本报计算,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央企在地方投资披露总额分别为:2.81万亿元、5.12万亿元和11.38万亿元。
而2012年1月1日至今,已有湖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贵州省、陕西省和海南省披露了央企投资金额,总额达3.5万亿元。
其中,2011年央企在地方投资呈全面铺开态势。尽管有6个省份2011年披露央企投资额比2010年有所下降,但由于有25个省份披露了央企投资,统计得出的投资总额同比增长122.74%。
分区域来看,2011年,东部8省份披露央企投资同比增长246.60%,西部9省份和中部10省份则分别同比增长131.17%和50.49%。
不仅是投资的广度与强度,央企“走下去”的深度也不断扩大。
2008年以来,央企投资地方多以地方与央企举行大型项目推介、洽谈、对接活动,签订对接战略合作协议的形式进行,而央企触角所及,也逐渐从省级扩展至同地、市级政府对接。
央企在地方所投资产业,不仅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的能源、电力等领域,同时也包括现代服务业、食品、物流等竞争性领域。
在东部,据广东省国资委披露的数据,2011年广东省与70家央企签署的204个合同协议项目中,现代服务业投资占36%。在西部,四川省国资委也披露,“央企四川行”2011年合作项目涉及能源电力、建材、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等11个领域。在中部,湖北省国资委披露,荆门市与央企圈定31个项目中,涉及航空、能源、食品、电力、物流等领域。
尽管2011年6月,王勇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央企进入地方投资,要严格限定在主业范围内,要在结构调整上做强做优,而不是盲目扩张,盲目做大。但数据和资料显示,央企在地方上已呈现出全方位扩张态势。
地方“嫁入豪门”背后
从各地披露信息来看,地方政府普遍对央企持欢迎态度,有的甚至自称“小家碧玉嫁入了豪门望族”。但在这种热情的背后,却隐藏着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外资投资减缓,民营经济踟蹰的无奈。
以浙江省为例,据浙江省统计局统计公报,2008、2009年,浙江省实际到位外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9%、-1.7%,2010年虽回升到11.1%,但显著低于2007年的16.6%,更不可与2003年高达72.4%的增长率同日而语。
另据浙江省工商联调研数据,2009年一季度,浙江省非国有投资达到了历史低点,为985亿元,同比仅增2.6%,2009年全年,浙江省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长25.6%,而民间投资仅增长13.7%。
当央企在地方落实投资,完成布局之后,地方民营经济又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2012年1月12日,保利集团和尤溪县人民政府于北京签订矿产资源整合合作协议,尽管保利集团大规模的投资有助于地方整合资源,但这也意味着,整合合作完成后,尤溪县原本63家民营矿产企业将全部退出,最终只保留央企保利和地方国企金东两块牌子。
中国另一个民营经济大省广东省,同时也是央企布局的重点省份。广东省国资委披露,2011年3月14日,广东省与央企战略合作座谈会共签署204个合同协议项目,总投资20852亿元。广东省也是本报所统计27个省份中,央企投资最多的省份。
关于央企在广东省超2万亿投资的影响,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黄挺对本报评论称,其在加快广东建设同时,也不可避免会影响到外企和民企的投资。
“虽然央企在广东的投资主要集中于能源、石化这些高收益的行业,像那些投资周期比较长的,或者是涉及到民生的,它们比较少关注,”黄挺说,“但是市场就是这么大,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河南省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进才接受本报采访时称,央企在河南省的扩张,譬如中铝收购焦作万方(13.74,-0.32,-2.28%)、华润投资河南农业,都是看中了河南的某些资源优势。
央企整合河南的地方优势产业,既是央企扩张冲动的体现,也是地方得失计算的结果。很多时候,地方愿意将资产无偿划拨给央企,而不是让后者收购,作为交换条件,地方也会向央企提出希望,如加大对当地投资以及承担相关债务和改制成本等。
此外,地方通过“傍大款”突破垄断门槛,也是一个重要战略选择。
“有些产业,如果是河南自己搞,不仅没有根基,没有载体,而且,很多还是垄断性行业,没有央企的合作,根本搞不成。”张进才说。
但是央企的投资效率并不乐观。在今年2月举行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国务院参事汤敏曾表示担忧,称央企现在27万亿的总资产,净资产10.5万亿,去年的净利润不到1万亿,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约8.4%,剔除息税后的总资产回报率约3.2%,还不及银行的1年期基准存款利率3.25%高。
“如果说2008年,因为金融危机,因为4万亿投资等等,央企的短期扩张还可以解释的话,那么2011年还有8万亿签约投资,而且央企扩张的速度越来越快,就非常令人担心了。”汤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