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强国应成为13亿人的国家战略
2012-03-03   作者:黄冠  来源:新华网
 
【字号
  “要保证创新找对方向,还需把质量强国提升为13亿人的国家战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晓兰的一席话,引起人们阵阵共鸣。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也提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快”是指速度,“好”则指质量。《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日前已由国务院印发,其中指出:“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但是,我国的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去年质检全系统查处的质量违法案件多达11.14万件。推动质量提升,建设质量强国,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
  建设质量强国,需要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是,“中国制造”的整体水平仍滞后于经济增长,影响质量提升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要提升“中国制造”的质量水平,需要完善法律法规、推进质量标准化建设、理顺监管体制机制,同时还要通过科技创新拥有核心技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中国制造”只有意味着高品位、高质量、高附加值,才能促进中国企业真正占领市场、走出国门。
  建设质量强国,需要强化落实主体责任。企业是质量进步的生力军,也是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者。引导企业走质量强企之路,不仅需要鼓励企业真正抓管理、创品牌,负责任、守诚信,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也要发挥主导作用,坚持“打、治、建”相结合,打击严重质量违法行为,治理一般质量问题,保障企业健康发展。
  建设质量强国,需要形成全社会崇尚质量的良好氛围。产品质量安全事关百姓切身利益。要在全社会形成“质量兴衰,匹夫有责”的理念,不仅要加大质量安全监管力度、普及质量安全知识,而且要提高公民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积极探索公民参与质量建设的长效机制,使全社会“人人关心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
  在现代国际经济发展史上,“质量革命”“质量振兴”“质量救国”等概念,曾在大国崛起中扮演过重要角色。在我国社会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把质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我国质量水平不断提升。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环保部:空气质量新标准前期投入将超20亿 2012-03-02
· 中石化:汽油颜色差别无关质量高低 2012-03-01
· 绷紧质量这根弦 2012-02-23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