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市场近年来异常火爆,但记者发现,备受投资者追捧的理财产品也有不靠谱的时候。工行一款理财产品最近被曝出两年内累计亏损16.45%,更有投资者200万元购买的理财产品亏损高达56万元。
  各家银行到期收益榜单
   视频:工行一理财产品2011年亏16%
  网友评论

刘杰_在路上:现在这些银行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风险控制,都处于学徒水平。银行理财产品说白了就是为银行筹集放贷资金而编出来的一个谎言,实际收益很多根本还不如存定期。

云中小闲:光大银行的理财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前段时间准备选择理财产品的时候,就回报率、交易时间等问题咨询不同的专员,竟然分别都有3个以上的答案,而且个个都信誓旦旦,甚至客户主管承诺答复后现已两周没有消息!

八色小飞侠:信息披露不完善最主要的风险来源于客户投诉风险,一般而言,只要客户较真,银行在信息披露方面的软肋就会充分暴露,但诱发前提是此理财产品发生重大亏损,引发客户群体性投诉。对一些亏损类理财产品,中资银行很有可能用自有资金弥补客户损失,降低客户投诉可能性,信息披露严重不足就可能被掩盖起来。

   相关新闻:多家银行理财产品大幅亏损
兴业理财虚假介绍致客户23万9个月亏8万[详细]
坑爹的理财产品:工行平安中信渣打现亏损[详细]
光大理财到期收益缩水五成 投资者须谨慎[详细]
风控欠佳 工商银行一理财产品到期亏16%[详细]
深发展一理财产品因涉嫌捆绑销售遭质疑[详细]
交行违规推介理财品 6%预期收益摇身变亏[详细]
1930款银行理财品到期 中行两款表现欠佳[详细]
浦发兴业暗自拖长空当期 理财品收益缩水[详细]
招行理财产品遭质疑 预期收益率成大忽悠[详细]
 
   解密银行理财背后的猫腻与陷阱
“拆弹”银行理财:投向存疑,期限错配
  “滚动发售、集合运作、期限错配、分离定价”是资金池的典型特征,这些特征指向同一个矛盾,即产品不能单独核算、不透明。资金池模式最大的弊端在于不能一一对应进行监管,到底是投向什么产品不清楚,银行的投资收益不清楚,客户收益率如何测算也不清楚,银行给客户的都是笼而统之的一些说法。此外,资金池里各类资产的风险系数不同,若将不同风险程度的产品放在一个池子里,将造成风险测算出现困难。[详细]
“天书”的背后:外汇理财产品现“对赌”陷阱
  她原以为,如果澳元涨得好,那收益就会更高。但是当记者仔细查看这款理财产品的说明书时却发现,她的想法与这款理财产品的设计背道而驰。这款理财产品是以人民币作为投资资金的,挂钩的指标为澳元/美元的即期汇率,而其投资收益依据并非澳元/美元的汇率价格指标本身,而是依据一个观察水平汇率值。[详细]
揭秘理财产品种种怪象:收益内外有别
  有银行员工告知记者,员工可享受真正免除费率的优惠,实际收益率较投资者高0.3%。而行内人士则表示,由于证监会并未对理财产品费率做一个明文规定,各行都有自己的收费标准和收费形式,因此很难对理财产品费率进行系统的研究。[详细]
 
   相关评论:理财产品路在何方
市场需要看得懂的理财产品
  曾经有一位银行界高层在一次会议上直言,一些理财产品他都看不懂。此语一出,仿佛是说出皇帝没穿衣服的那个男孩。市场呼吁,理财产品要让人看得懂,以避免投资者进入投资上“南辕北辙”的误区。[详细]
银行理财改革创新:制度完善是重中之重
  由于当前我国银行理财业务法律定位不清晰,适用法律缺乏,导致理财业务定性、会计核算等无法可依,各家商业银行只能相互参照同业做法执行,缺乏规范性和相关依据。监管部门应针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在中间业务和负债业务之间的不同发展方向,制定相应的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指引。[详细]
舆论放大银行理财“巨亏” 转型才能脱困
  银行既要真正推广理财产品的专业化设计,鼓励创新,同时也应注意理财产品说明的清晰化,以此逐步转向以深度经营客户为基础的内涵式增长模式上来。这一发展思路切换的快慢、成败将决定中国银行业的业务结构能否持续优化,银行转向是否能够取得成功。[详细]
 
天天3.15 经济参考网综合,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刘砚青 美编:吴雪梅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