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新一轮成本推动型通胀不能小视
2012-01-20   作者:张茉楠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2011年中国经济交上了一份还算令人满意的答卷,GDP成功“软着陆”,全年增长9.2%。特别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通胀数据,也凸显出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合理回归。CPI全年增长5.4%,其中12月份CPI创下15个月的新低。然而,从未来发展趋势看,通胀态势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尽管短期内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长期压力依然难以得到根本性缓解,成本推动型价格上涨将成为中国新的通胀压力。
  要素成本上升的影响将是长期刚性的,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长期性价格上涨压力凸显的发展阶段,劳动力、土地、资源、环境等成本上升压力越来越大。中国正濒临“刘易斯拐点”的时间窗口,低端劳动力工资进入上升期,国民收入分配改革有望继续深化,而电、水、天然气的价格和环保收费等也长期偏低,需要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得以调整,特别是农产品价格上涨以及农民增收,这些都必将带来长期通胀的压力。
  但是,对于这类成本推动型价格上涨(也称成本推动型通胀),我们应该辨证来看。从某种程度而言,劳动力、环境、能源等要素价格的上涨应该是对长期以来要素价格失衡的一种回补,这是结构调整必须承受的转型阵痛,是中国必须要做也非做不可的。一直靠低价格补贴全球化红利的中国正走上一条要素价值重估的调整之路。可以说,多年来,生产要素价格低估是中国现有经济增长模式以及经济内外失衡和产业结构低级化的症结所在。中国以其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环境成本和较好的产业配套体系克服了资本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的价值洼地。然而,当前随着中国推进工资收入分配、资源价格等一系列制度性改革,中国开始重估生产要素价格,这必然压缩产业资本的利润空间。
  事实上,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会在短期内造成比较剧烈的波动,形成比较大的外部冲击和经济压力;而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在一般情况下影响会相对温和,但它也将是长期的、全面的和复杂的。成本推动型通胀会使得做实体经济的企业感受得更真切,如果成本大幅提高,但销售价格却不能有效提高,那么在双向挤压下,很多实体企业的利润就会迅速变薄,甚至可能陷入所谓的“三明治陷阱”。
  因此,中国必须通过加快转型来应对,成本推动型通胀不能单靠货币政策和调控需求来解决,应该实现由“需求管理”向“供给管理”转变,通过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积累以及劳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化解要素成本上升带来的通胀压力。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新一轮成本推动型通胀不能小视 2012-01-20
· 从“通胀税”再谈减税降费 2012-01-19
· 从“通胀税”再谈减税降费 2012-01-19
· 英国去年12月份通胀率大幅下降 2012-01-18
· 抗通胀困难重重 防通胀乃上上策 2012-01-17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刘远举:抽签或可解决春运售票难题·[思想]高连奎:福利国家经济反而更高效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