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民董春波2011年种了8亩水稻,亩产在1350斤左右,但是水稻市场价格的高开稳走却让他有些犯愁。“2010年水稻价儿高,而且不断上涨,本想着也能多涨些再卖,但现在的价格一直不涨。”董春波说。 又是一年卖粮时。眼下,东北三省渐入农民出售粮食高峰期。东北粮食总产量2011年突破1亿吨,再创历史新高。但《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深入部分产粮大县调研发现,玉米、水稻和大豆“老三样”如今正面临一些市场购销新问题,成为影响广大粮农增收的重要因素。 记者在辽宁营口金德田园米业有限公司的水稻收储现场看到,尽管已进入稻米收购旺季,但并未出现往年大型运输车排队卖粮的场景,多是一些粮贩子的小型货车。据一些粮贩子介绍,2011年水稻价格一开秤就特别高,此后就没有再涨价。 收购市场方面,黑龙江省庆翔粮油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白玉峰说,稻价较高,企业加工成本上涨,但大米价格没有明显涨幅,企业利润越来越薄,收储意愿就会随之降低。2010年水稻收储后期收购价较高,大米并没有出现预想的涨幅,企业甚至赔本。 针对这种情况,吉林省松原市二马泡有机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宋相池解释说,东北新米进入市场已经有一段时间,南方市场在集中进货后会出现暂时性饱和。米厂不走货,加工量下降,收储量随之减少。随着新季粳稻上市量增多,冬季铁路运输紧张,稻米外销困难,会出现东北水稻主产区稻米价格持续小幅下滑、交易市场冷清的情况。 玉米价格自2010年年初就一路走高。2011年9月末,东北新玉米开秤价再创新高。 但记者日前集中走访东北三省多个产粮大县发现,玉米价格已呈现明显的高开低走态势。黑龙江省青冈县建设乡双富村农民赖凤国2011年种了195亩玉米,收粮120多吨。他告诉记者,10月下旬粮贩子出价每斤0.835元,现在掉到0.8元。 玉米价格虽然低走,收购企业还是不敢大举收购。黑龙江省龙凤玉米开发有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记者日前在其玉米收购管理办公室看到,公司当天收购玉米2066吨,购粮款合计4298758.88元。这些玉米深加工企业均只保证公司维持10天左右生产需求量的最低库存。 大豆也同样遭遇了购销问题。 黑龙江海伦市是黑龙江省大豆之乡,也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大豆集散地,每年从海伦市海北镇集散的大豆有60多亿斤。 海伦市海北镇农民王益生2011年种了120亩大豆。2011年国家临储大豆收购政策出台已逾半月。但是,王益生说,临时收购政策价格低于当地大豆的市场收购价,农民基本不愿意卖。另外,由于每斤2元的大豆临时收购政策是挂牌价,粮库对粮食水分、质量要求高,加上中间运输价格,如果按照临时收储政策销售,农民的大豆售出价可能卖不到2元。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交通不便、运距远,黑龙江省绥滨县、嘉荫县等内陆地区大豆价格较低,目前市场现价每斤低于2元。临时收储政策对这些地区的大豆收储市场会起到很好的调控作用,也能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和政府抓粮积极性。但在东北很多地区,大豆每斤价格接近或超过2.1元,临时收储政策对这些地区的影响不大。 黑龙江省青冈县工业经济委员会主任石范革表示,2011年粮价高开又增加了国家继续出台调控措施的可能性,有关部门可以考虑尽量不要“急刹车”、“拐陡弯”,避免再次产生宏观调控“后遗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