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正处于不进则退的时刻
2011-12-30   作者:张茉楠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2011年是“中国制造”应该留下记忆的一年。一面是“中国制造”雄冠全球,另一面却是“中国制造”在巨大生存压力面前的种种困境。全球制造业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中国制造”正处于不进则退的时刻。
  根据联合国统计数据,按2011年年初汇率计算,今年中国制造业产值已达2.05万亿美元,美国制造业产值为1.78万亿美元,中国将继2010年之后继续成为全球制造业产出最高的国家。
  然而,作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中国依然未能摆脱低端制造的困惑。由于仍处于世界制造业产业链中下游,我国制造业部门对美贸易的价格贸易条件呈现恶化趋势,这反映出我国单位出口商品交换能力减弱,出口的每单位商品获得的贸易收益和贸易附加价值在下降。
  中国在对欧美贸易的贸易分配中处于失衡状态。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资本占劳动比只是国际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是美国的十分之一。资本收益率不仅显著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也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高收益利润缘何而来,很大程度上源于劳动力价格长期扭曲。
  这些年,中国积累了大量的贸易顺差,但高顺差并没有获得高收益。按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的计算,美国消费者支出的88.5%花在了“美国制造”上,其中包括占消费支出大头的服务费用;而美国消费者支出仅有2.7%花在了“中国制造”上。
  清华大学国际经济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对美出口占中国对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989年的6.6%增长到2008年的17.7%,而美对华出口总额占中国进口总额的比重却从1989年的9.7%降到2008年的7.2%,因此,中国的低端制造高增长空间已经不大,必须向高端制造转型。
  全球金融危机正在迫使发达国家重新审视其产业结构,探索实体经济再振兴道路,鼓励高端制造业留在国内。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报告预测,将有15%针对北美市场的美国企业从中国“回流”到美国。
  这是一个不进则退的时刻。美国未来新的竞争优势来自高端制造的重振,美国制造业正在利用巨大的创新优势和全球资源的整合能力强势回归。“中国制造”该何去何从?
  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以及环境、资源等瓶颈,意味着中国生产要素价格重估的开始,中国的低成本优势将逐步消失。如果中国不能真正建立起创新基础,不能尽快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又逐步失去低成本优势,将会导致低端制造和高端制造优势的双重流失,这是中国经济未来十年最大的挑战之一。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中国制造”正处于不进则退的时刻 2011-12-30
· [经参时评] 重塑“美国制造”别拿中国说事儿 2012-07-17
· “中国制造”需加速转型 2011-12-19
· “美国制造”强势归来 “中国制造”需加速转型 2011-12-19
· 12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预览值回升至49 2011-12-15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