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英德:全面拉开建设“桥头堡”主阵地的序幕
2011-12-28   作者: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充满异国风情的英德城区。
英德城区一角。
    12月24日,令人瞩目的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授牌暨项目动工、签约仪式举行之际,清远市委书记葛长伟深入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调研,要求英德争当实施“桥头堡”战略的主阵地,为英德的进一步发展、加快跨越赶超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英德市紧紧围绕“加快发展步伐,建设幸福英德”这个核心,积极实施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两大战略,以建设“现代工业强市、山水宜居名城、旅游休闲胜地”为目标,以大项目推进大发展,以大投资来促进产业升级,着力“稳高速、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抓落实”,GDP连续7年增速保持20%以上,经济工作取得清远市“七连冠”。

  产业优化看比例

  英德三次产业比例由2006年的24:33:43调整到2010年的16:52:32。现代农业迅速发展,2008年起市财政每年投入资金500万元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蚕桑、麻竹笋、茶叶等10大农业产业基地不断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由2006年的8家发展到34家,共带动农户8.5万户,户均年增收3600元。
  新引进和培育佛山农民创业园、食用菌生产基地、德宝生态养殖等大型农业企业7家,计划总投资44.54亿元。打造了“中国红茶之乡”、“中国麻竹笋之乡”、“中国蚕桑之乡”、“中国沙糖桔之乡”、“中国果蔗之乡”等一批“国”字号特色农业品牌;“我和你”牌英德红茶在上海世博会荣获金奖,英德红茶品牌价值达6.62亿元;“英德沙糖橘”荣获“中华名果”称号;黎溪镇获得“中国沙糖橘名镇”,西牛麻竹叶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品牌效应直接带来农民的增收,农业经济也得到了跨越式发展。
  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6年的72家发展到134家,初步形成了水泥、水电、矿产、彩印包装、茧丝绸、食品加工六大支柱产业,尤其是水泥工业迅速壮大,成为全省最大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基地,以电子、电器、机械装备、精细化工为主体的新型工业体系初步建立;2010年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2%,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
  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奇洞温泉、天门沟等一批景区景点建成营业,宝晶宫生态旅游度假区、奇洞温泉度假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海螺国际大酒店、仁鑫大酒店等创建为国家四星级酒店,英德市成功创建为广东省旅游强市;房地产、金融、物流商贸、信息等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沃尔玛、国美、苏宁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进驻我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镇级农家店覆盖全部镇(街),村(居)覆盖率达52%,城乡消费市场日益繁荣。
  如今,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南粤名城英德,凭借独特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在英德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思路、真抓实干、把握机遇,推进经济社会逐步实现跨越式发展。

  大项目落地生根

  隆冬的英德,寒气逼人,但这里的招商引资工作却像盛夏的天气,一浪高过一浪:备受人们关注的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实施方案11月26日获省政府通过,12月24日正式授牌;人民电器集团与英德签约进驻该市,拟在英德投资50亿元;投资30亿元的广晟生态旅游项目正式动工;投资30多亿元的鸿泰玻璃正式投产——随着英德交通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以及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英德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曾经,“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英德,恍如一夜间成为万商抢滩投资的热土。
  五年来,全市共签约项目627宗,合同投资金额达1270亿元,实际投入207亿元。其中,清远华侨工业园已引进企业146家,合同投资金额221亿元,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8.9亿元;英红园目前引进企业47家,合同投资金额158.6亿元,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9亿元。引进项目产业结构呈多元化趋势,深加工及高科技项目越来越多。工业发展初步形成水泥、水电、矿产、彩印包装、茧丝绸、食品加工六大支柱产业,尤其是水泥工业迅速壮大,成为全省最大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基地,以电子、电器、机械装备为主体的新型工业体系初步建立。
  在一批重大项目的强劲拉动下,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67.95亿元,同比增长17.5%.1-10月份,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9.5亿元,增长32.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5亿元,增长18.1%;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6亿元,增51%。项目建设俨然成为英德发展的“加速器”。

  “大保障”保“大民生”

  民生连着民心。从农村学生的欢乐笑脸,到大病农民得到救治后激动的眼泪;从村民饮用清洁自来水的欣喜,到住房困难户搬进廉租房后的欣慰;从大学生就业到农村扶贫开发攻坚克难…五年来,英德市委市政府坚持改善民生,通过多类型、广覆盖的民生举措,直面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难题,使英德百姓始终在温暖中前行。
  英德成功创建省教育强镇2个、清远市教育强镇7个,省、市一级优质学位7万多个,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着力扩大劳动就业,加大再就业援助力度,五年新增就业岗位5.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以内。残疾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成功创建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和“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2008-2010年建设廉租住房122套、公共租赁住房30套,解决了部分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2011年全市535套保障性住房建设顺利推进。2011年市财政投入资金500万元用于农村泥砖房拆建工程,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及“两不具备”移民搬迁、幸福安居工程加快推进。发动企业家和商会捐资528万元,为特困残疾人建设安居房88套。2010年起,英德市财政每年投入专项资金500万元,近两年通过社会筹集善款约5000万元,有力推动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打造了碧桂园西牛镇花塘(树山)村绿色产业扶贫基地等一批优良的扶贫载体。2008年以来共帮助贫困户21566户73602人实现了脱贫。

  “两德”联手共建“经济飞地”

  为落实省双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探索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本着“政府推动、优势互补、市场动作、共同发展”的原则,顺德区与英德市于去年12月16日签订了《区域经济合作协议》,拟投资300亿元在英德英红园区西南部建设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这一探索全新模式破解发展难题的举动,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支持,被省委书记汪洋誉为“思想解放的产物,开拓创新的举措”。 
  经济合作区规划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启动区面积1200亩。主要承接顺德区家电、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以及未来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等产业转移。园区GDP、工业产值、地方税收等收益对半分成,合作期限为25年。到2020年基本完成产业园建设,目标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800亿元,GDP达到200亿元,基本建成一个宜商宜居的现代产业新城。合作期内,特别合作区产生的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生产总值和工业产值由双方按50:50的比例分成。
  11月26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原则讨论通过了顺德清远(英德)特别合作区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合作区的战略定位为省级特别合作区,同时明确发展目标、产业方向及双方权利和责任,强调通过充分发挥顺德清远(英德)两地比较优势,开拓以市场运作为主导、产业协作为核心、管理合作为手段的区域合作新模式,将合作区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和生态宜居相结合的特别合作区,为广东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为我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提升珠三角、带动东西北”战略实现,“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探索经验提供示范。
  12月24日,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授牌暨项目动工签约仪式在清远英德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欧广源,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朱小丹等出席仪式。汪洋、朱小丹分别向清远市和顺德区负责同志颁授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党工委牌匾和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管委会牌匾。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建设,对合作模式充分肯定,对合作前景寄予厚望。要求顺德、清远两地进一步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围绕“一年起好步,三年打基础,五年初建成”的目标任务,同德同心,互利共赢,努力把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打造成广东省乃至全国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示范区。
  合作区赋予地级市经济管理权限,用地报批开辟绿色通道。合作区可按规定享受广东省及清远市现有支持各类工业园区发展的优惠政策、广东省产业转移政策及对粤北山区的各项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在此基础上,合作区还可享受广东省级经济开发区经济管理权限,合作区内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广东省对清远市主体功能区定位、生产建设条件可自行平衡、不涉及岸线使用的,合作区管委会可自主审批。合作区将采取设立国有资产投资公司、吸纳民间资本等方式,由发达地区主导合作区开发、建设和运营,实行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探索出一条国有资本主导跨区域经营的“飞地经济”发展新路径。

  六项举措推动跨越赶超

  为加快英德发展,市提出了“十年赶超增城,十年进入全国百强县前十”目标。围绕建设“现代工业强市、山水宜居名城、旅游休闲胜地”发展定位,以加快跨越赶超、推进强市富民为目标,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社会建设,努力建设幸福美好新英德。
  全力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抓住清远市将工业发展主战场放在英德的重大机遇,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化,重点推进清远华侨工业园、清远华侨工业园英红园和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等园区建设。同时,加快打造一批工业强镇、专业镇。
  全力加快项目落实。围绕市的重点项目,把资金、人力、土地指标等要素向重点项目倾斜,坚持和完善市领导负责重点项目制度,打好项目落实攻坚战。
  全力加快招商引资。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大力推介英德的投资环境,加强与珠三角和其他发达地区的联系,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高潮。坚持招大引强策略,加强面向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的招商引资,争取在引进大型优良项目上实现新的突破,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全力加快城市建设。按照“四镇合一”的市区布局,进一步完善城市发展规划,加快市区“东连、南改、西接、北拓”,突出抓好北江三桥、东岸新区开发、新行政中心等市政项目建设,努力打造“一江两岸”、“五湖三江”山水园林城市美景。
  全力加快幸福英德建设。加大财政对民生领域投入的力度,进一步改善民生。加快城乡文化体育、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推进劳动就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全力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干部培训教育,提高各级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本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的活力。强化机关作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广东广西“试水”天然气价格改革 2011-12-28
· 广东突发环境事件呈现高发态势 2011-12-19
· 广东“横琴新区条例”诞生 2011-11-28
· 广东卫视要求达芬奇公开道歉 达芬奇坚称遭栽赃 2011-11-27
· 广东近500个中成药价格将降低 2011-11-25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