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察文字稿-洋奶粉涨价,哪来的“牛”?
2011-12-26   作者:  来源:央视网
 

    解说:奶粉进口税下调,洋品牌逆势上涨,进口奶粉价格为何不降反升?奶粉是否越贵越好?《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史小诺):各位晚上好!欢迎收看今天的《今日观察》。有孩子的家庭,最近可能都在关心这样一件事情:进口奶粉又要涨价了,这也是今年以来进口奶粉的第四轮涨价。尽管从明年的1月1号开始,我国将会对进口奶粉执行更低的关税,但是税降下来了,进口洋奶粉的价格却涨上去了。为什么进口奶粉的价格不降反升?奶粉真的是越贵越好吗?

    今天我们的评论员是张鸿和霍德明。首先一起来看一下,近期洋奶粉涨价的一些情况。

    解说:洋奶粉又涨价了,从12月份开始,美国品牌惠氏的配方奶粉在全国各地陆续调价,平均涨幅达到8%,调整后的900克一阶段产品,零售价格每罐将从378元上涨到408元,上涨了30块钱。

    惠氏中国产品部工作人员:12月20号左右会涨价,有一些原材料的上涨,配方有进行一些优化,所以营养元素也进行了调整。

    解说:尽管惠氏的工作人员解释说,此次调价的原因是配方调整和部分营养素加强导致成本上升,并且调价的对象只是高端的启赋系列产品,但洋奶粉在这个时候涨价,却让人难以理解。

    因为就在近期,我国宣布将从2012年1月1日起对730多种商品实施较低的进口暂定税率,平均税率为4.4%,婴幼儿进口奶粉也在其中,同时依据新关税政策,惠氏的主要奶源产地,新西兰的婴儿配方奶粉和酸奶关税也将降为零。

    经测算,成本为100元的进口奶粉,加上关税以及增值税,调整后的总成本为128.7元,比调整前的140.4元,下降了10多块钱,降幅相当可观。

    喻雨琴(上海市食品工业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按理来说应该降价,降税的目的也是使我们的日常品消费价格能降低,如果关税下降5%,应该说,每罐奶粉的成本也就下降了2-3元左右,现在再升是不应该的。

    解说:尽管如此,洋奶粉近两年的价格却一直在持续上扬,海关总署统计显示,2010年我国进口奶粉41.4万吨,增长67.8%,平均价格为每吨3352.8美元,上涨42.6%,而今年上半年,洋奶粉就已经有过多轮涨价,个别品牌涨幅甚至超过20%,这一次惠氏的调价,是否会带来新一轮的涨价让人关注。

    主持人:什么都在涨价,但是我们觉得这个时候涨,好像有点反常,因为我们看到,从明年1月1号起,我们国家是对70多种商品事实降税,其中包括婴幼儿进口奶粉,但是这个时候反倒升了,为什么反而会涨价呢?

    霍德明(财经频道评论员):对,其实小片大概也说到了,惠氏的奶粉它涨价了。我注意看了一下,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洋奶粉都涨价,当然国产的奶粉,还不见得有都是涨价的。

    当然我要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像洋品牌一般用的是国外的奶源,我们说洋品牌用洋奶粉。可是呢,有一些洋品牌,它还是用国产的奶源。换句话说,洋品牌它用的还是土奶粉。

    相对讲起来,咱们国内的这些品牌的奶粉,大部分都是用国产奶源的,也就说,土品牌用土奶粉。但是你有没有注意到,还有一些土品牌它也用到洋奶粉,它也没涨价。

    所以这一次其实一些比较有名的洋奶粉真正用的洋品牌、洋奶粉的。

    主持人:说晕了,说晕了。

    张鸿:分的比较细。

    主持人:但是就是洋品牌,大的品牌,它可能是用的是进口奶源的涨了。

    霍德明:当然,这次涨价的还有一个特别地方,就是虽然奶粉本身从国外进口的,它成本降低了,他这次还说,由于配方有一些调效,还有营养还要加强,相当于品牌效应比较强,如果你相信他的品牌效应的话,你肯定要愿意多付一点,这就是为什么洋奶粉涨价的基本原因了。

    主持人:这是他们的原因,张鸿的感觉呢?

    张鸿(财经频道评论员):他说配方调了,然后说成本上涨了,总是让人有一个说辞吧。

    主持人:对。

    张鸿:你觉得这个理由好像也对,就像你刚才说什么都在涨价,你说运费在涨,仓储在涨,然后销售等等各个环节的费用都在涨,所以这是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但是呢,你刚才也说了关税在下降,为什么它还在涨呢,关税在下降一直和洋奶粉的涨价没有太大的关系。

    因为按照中国和新西兰刚才片子里也说了,和新西兰有贸易协定,咱们是一年降一个关税的百分点,到明年1月1号就降到零了嘛。但是你看这10年来,洋奶粉进口的它都在涨价,它没降一个百分点的价格。

    所以重要的其实不是说成本上涨了,而是有底气涨价,就国产奶粉,它要如果成本上涨的话,国产奶粉的成本也会上涨,国产奶粉为什么不涨价呢,是因为国产奶粉如果涨价的话,可能消费者就不买了,销量就受影响。

    那进口奶粉他一涨价,为什么他不担心消费者不买呢,是因为他知道,消费的需求特别旺盛,我们管这叫价格弹性比较弱,价格没有弹性,就是他涨价了,你还买。

    所以最牛的不是他成本上涨,他要涨价,而是他有底气,不管成本上涨不上涨,他都涨价。

    主持人:他不愁销,他不愁销售。

    张鸿:对。

    主持人:就这样一个话题,我们来听一下网友的评论,这位朋友他说“我们在抱怨国外的洋奶粉一直牟取利润、疯狂涨价的同时,是不是更应该深思一下自身的原因,为什么大家要选择高价、甚至是天价的洋奶粉,而对国产的奶粉置之不理?”

    这个好像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因为有同学,他孩子才8个月,但是他就是托我们在澳洲的同学,从澳洲邮寄奶粉回来,我说你这个成本,他说为了下一代。

    张鸿:咬牙也得买。

    主持人:对对对,所以看来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我们看到尽管洋品牌的奶粉不断地在涨价,但是贵的东西是不是就是好的东西,而且我们知道,近段时间其实有很多的洋品牌的奶粉,还是出现过很多的问题的,接下来通过一个片子一起来了解。

    解说:2008年,因密封不善导致罐中奶粉被氧化,美国雅培召回两批特殊配方婴儿奶粉。

    2010年9月,美国雅培公司生产的奶粉,受到甲虫污染。

    2011年11月,日本明治乳业公司宣布,该公司生产的“明治STEP”奶粉检测出微量放射性铯,公司决定召回约40万罐奶粉,进行无偿更换。

    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3月到8月,入境不合格乳品总量共计670吨,其中不合格奶粉占到93.8%,婴幼儿奶粉又占到其中的一半。菌类和重金属超标是进口婴幼儿奶粉不合格的主因。

    尽管安全质量问题不少,但国内消费者对洋奶粉的热情却没有减少。最近召开的中国国际乳制品交易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洋奶粉品牌在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占据60%至65%的份额。在中国高端奶粉市场所占的份额达到90%以上,已掌握了我国中高端奶粉市场的定价主导权。

    以上海为例,今年前3季度,上海累计进口乳制品14.9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25.9%。

    新西兰、美国、欧盟都是我国主要奶粉进口国,其中德国、爱尔兰和新加坡进口均出现成倍增长势头。

    孙丹(上海海关综合统计处分析科科长):世界上主要的一些乳制品出口国,都纷纷把市场的发展的重要的目标市场锁定在中国,所以各大品牌都加大了进军中国市场的力度,所以呈现出来一个国外的品牌越来越多,进口的来源地也越来越多这样的一个态势。

    主持人:我们看到虽然有这么多品牌的洋品牌的奶粉曝出了质量问题,但是仍然在国内消费者心目当中受到热捧和追捧,我们看一下市场份额,刚才片子当中说到占了60%到65%,高端的甚至占到90%,但是出现质量问题,为什么大家还是要一窝蜂的上呢?

    霍德明:对,我们可以讲,婴儿奶粉其实不是一般的奶粉,是加了一些配方的,有科技含量在里面的,我们得说中国咱们是发展中国家,所以咱们本土品牌,这个土牌、土奶粉还毕竟不是世界行销的,大部分洋奶粉还是世界行销的。

    也就是说,这些牌子的洋奶粉是经过世界各国的,品质要检验,检验过了以后再到中国来,当然中国肯定也要检验,相对比起来,一个经过世界各国的卫生机关检验,跟一个只有咱们中国的卫生机关检验,或者咱们土品牌,就是在品牌效应上面,洋奶粉是经过世界级的考验。

    张鸿:国内品牌整个受到影响以后,大家对它的信任度降低,所以这个时候,大家才会去买那些洋品牌。

    所以在这种前提下,可能品牌就不能分说到底是雅培、多美滋、还是什么圣元、还是完达山等等这些,大概分两种,一种是中国品牌,一种就是洋品牌。

    而当你国产品牌的信用开始降低的时候,当然大家只能选另外一种洋品牌,无非就是你在里面选哪一个而已。

    我一个老乡,刚刚从加拿大回来,他一对双胞胎的儿子,他跟我说,他说我这一对双胞胎的儿子带了很多东西,什么推车也是双胞胎的,什么用具都是两个人的。

    但是最麻烦的是奶粉,因为他要往回背,而且还要计算,他多长时间能回一趟加拿大,因为保质期,量要算的很好。

    但是他其实几乎每周都要去香港,他在香港上班,我就说,我说你去香港买就好了,他说我担心香港限购,因为听说很多朋友在香港买,港澳现在已经很多药店、商店开始限购奶粉,说一个人只能买两袋,他说到时候就麻烦了。

    所以你说就这种担心,大家很多人有点门路的,就像你的同学,稍微有一点门路,稍微能咬牙坚持一下,能够过到的,都去买这种东西。就在我们丢掉市场以后,他们的市场就会被洋品牌迅速地抢占这个市场。

    所以根本上还是什么,还是刚性的需求。就是很多的中产也罢、白领也罢,他们为了自己孩子的健康,营养更好一点,他们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去买看上去稍微好一点的奶粉。

    主持人:刚才我们在和两位评论员聊的过程当中看到很多的消费者,他们还是普遍比较认可洋品牌的奶粉。那么奶粉到底应该用国内还是国外的好?它的价格是不是越贵就越好?稍候回来和两位评论员继续探讨。

    解说:看成份,比价格,重质量,保安全。什么样的奶粉才是好奶粉?《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欢迎继续收看今天的《今日观察》,我们继续关于奶粉的话题。那么什么样的奶粉才是好的奶粉?我们一起来听一下奶业专家王丁棉他的分析。

    王丁棉(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一个是奶源选择上,一般来说放养的、天然的,比如说在新西兰、澳洲、欧盟,这样的国家,它的放养程度很大,基本上很少人为添加。

    还有一个是它的加工,加工采取什么样的工艺,采取什么样的温度,做奶粉的温度要多高,做液态奶的温度要多高等等。这个对风味、对营养有流失、有破坏,程度不一样。

    第三个选择好与坏,还是它包装的程度,因为很容易进入空气氧化,牛奶因为氧化程度高,营养流失就比较大,这个链条下来,每个环节都要做到理想状态。

    洋奶粉的价格,决定在于它走高价位路线。它基本成本多了两个环节:运输成本,第二个成本就是关税。

    但是按我们所知道,这两个成本加进去,它的总成本也仅仅是现在的市场零售价的大概1/3左右,一般洋奶粉的毛利率达到70%到80%,个别产品要达到百分之一百。

    主持人:刚才我们专家已经讲了什么是好的奶粉,包括它的奶源,但是这个贵刚才我们也听了,可能包括运输成本也都是算在里面了,那什么样的奶粉,就是我们消费者现在还是很难辨别,到底是国产奶粉好,还是进口奶粉,怎么样分辨?

    霍德明:这点上,当然了,我们成年人喝牛奶,像我喝牛奶,肯定是喝国产的大的品牌的牛奶。

    但是奶粉这个东西就分成两个块,一个叫做品牌、一个产地,你要控制品牌了,品牌控,还是产地控这个问题。

    如果说是你相信像国际大品牌的话,愿意多付点价钱,我也没话说。当然如果你钱不够多的话,你买国产的品牌奶粉,确实注意到奶源,以及它生产的过程,没问题,这我也没话讲。

    不管怎么样,还是应该以奶粉、奶源,它的生产地的标准以及它在标签上所提供各式各样检验合格这个东西,我说它能够符合好奶粉标准的话,那肯定是吃的比较安心一点。

    张鸿:这两年也有很多的检测机构。

    主持人:咱们国内的奶源,对。

    张鸿:做各种各样的对比的检测,一般来说得出的结论都是国产奶粉和进口奶粉,在营养成分上等等等等,安全性上什么的都是差不多的。所以他们会推荐说你去买你能够承受的那个奶粉,安全性都差不多。

    但是呢,一般通常我们会认为好一点的东西,它会贵一点,所以我们最根本的其实要考虑哪个奶粉对我们孩子更安全。

    主持人:安全第一。

    张鸿:对他的健康更安全,那这个安全谁说了算,那就是我们信任的企业说了算,现在显然有一些企业,让我们不大信任,所以这就是企业的信任危机。

    可能还有一个危机,就是我们对一些机构的这样的一个信任危机。比如说,我的那个老乡,他说我去香港买洋奶粉我背回来,挺累的,我说你其实到香港买,你不一定非要去挤着买那个洋奶粉,你到香港买,也可以买国内品牌的奶粉,因为即使在三聚氰胺发生的时候,国内这些品牌的奶粉,出了三聚氰胺的事,但是它出口的产品,都是合格的,所以你到那买,你也可以买我们的产品。

    所以我想说的是什么,就是我们最重要的是怎么能够选择一个。

    主持人:信任的,可以信任的。

    张鸿:对,让我们感到非常相信的一个企业和监管机构,我们觉得他说的那个奶粉合格,就是合格的。

    所以最终我们的理想是,我们到超市上拿的任何一个奶粉,在安全性上都没有任何问题,只是在价格上,可能在营养成分上,稍微有点区别。

    主持人:好,就这样话题,我们再来听一下网友的评论,这位朋友他说“洋奶粉的再次上调价格,表明国内的消费者依然是认可这个价格的,当然这也表明国内的奶粉在价格和质量上都有欠缺,所以在惊呼洋奶粉价格逆市上调的同时,我们需要静下来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问题所在,否则差距会越来越大。”

    主持人:我们刚才聊了很多关于怎样选择奶粉的一些话题,在最后两位评论员还有什么好的建议给我们消费者。

    张鸿:到1月1号关税要降下来,降下来我觉得是好事,他们充分竞争对消费者肯定是好事,而且充分竞争一定会让更多的企业开始注重质量和安全。

    所以我也希望通过竞争当中,不仅给消费者带来好处,在乳业也能够产生像家电行业里面的美的、格兰仕,包括海尔等等这样的企业。

    霍德明:所以品牌力量、品牌力量,我们不是说空的,而是要集中精力,甚至10年、20年的时间,把这个品牌维护好,维护这个水平可以跟国外竞争,甚至可以销到国外去,经过各国卫生机关的检验,这才是真正的品牌。更何况,我想这一次洋奶粉的涨价,更可以证明咱们国内的尤其国产品牌……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今日观察文字稿-自主品牌汽车:机会来了吗? 2011-12-26
· 今日观察文字稿-中国“双反”美国车 2011-12-26
· 今日观察文字稿-实名制:春运火车票更好买? 2011-12-26
· 今日观察文字稿-如何让中等收入者多起来? 2011-12-16
· 今日观察文字稿-准备金率下调 释放哪些信号? 2011-12-07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