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论坛]2011年央视年度经济人物系列活动之全球财经论坛
2011-12-12   作者: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香港
  2011年8月30日由大公报承办的全球财经论坛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隆重举行。此次论坛以“人民币国际化”为主题;香港作为首站,其后在美国、英国、新加坡巡回举办。
  香港是亚洲最重要的的金融中心之一,它的经济国际化程度使香港在服务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方面具备辐射亚太地区,汇聚周边国家人气的能力。
  当天,香港特别行政区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中银香港副董事长兼总裁和广北、银河证券总裁顾问左小蕾、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曹和平、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国商会会长陈经纬,作为主嘉宾参与论坛讨论。
  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表示,作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香港首要任务是搭建一个“外循环”的金融平台,通过贸易和非贸易项目,把人民币推到国际市场。陈家强指出,外商包括香港企业使用人民币赴内地直接投资,既可减低货币汇兑成本及风险,亦可促进内地实体经济的增长。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指出,虽然近年不断有突破性的措施公布,但国际化的进程依然相当缓慢,人民币的出路依然相当不足,而当前国际市场憧憬人民币未来三至五年保持升值势头的条件下,应该进一步加快国际化步伐。促进人民币停留于海外市场,需要市场推出更多的人民币产品,包括股票及衍生工具等配合。与此同时,企业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集资,再通过直接投资(FDI)等方式汇到内地,从而令回流内地的资金不再限于存放在银行体系,而是可流入至实体经济的层面,达至真正回流的目的。
  美国
  9月23日—2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秋季年会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作为促进国际金融货币政策协调发展的重要机构,来自187个国家的央行行长及财政部长齐聚华盛顿,共同探讨在发达国家经济充满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全球经济背景下,各国如何协调政策,共赴时艰。
  期间展开的“全球财经观察”,围绕全球经济二次探底风险、欧债危机泥潭、失落十年的美国经济、通胀背景下的新兴经济体、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之路等五个方面展开。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奥利弗·布兰查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纳麦特·夏菲克、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及人力部长尚达曼、瑞典财政大臣安德斯·博格、墨西哥央行行长卡斯滕斯、墨西哥央行前行长奥特兹、美联社经济专栏作家马丁·克鲁斯汀格等多位官员及学者。
  新加坡
  10月5日,受世界华商大会的盛情邀请,以“亚洲增长的潜力”为主题的全球财经论坛在新加坡举办。
  随着中国和东盟自贸区的合作日趋紧密,“10+1”力求建立全球最大的共同市场;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近期访华时也表示,新加坡与中国将继续深化金融合作关系,并促使一家在新中资银行成为人民币清算行。这些事件不仅仅标示着中国与东盟越来越紧密的合作关系,也显示着亚洲经济无可估量的增长潜力。
  自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巨变,亚洲经济的崛起,中国与印度的快速发展,使世界的重心不断向亚洲转移,为亚洲各国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格局下,亚洲还有哪些增长潜力?中国如何与东盟加强合作,实现区域互利与共赢?作为本场论坛的主讲嘉宾,马来西亚旅游部长黄燕燕、中国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中国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分别从中国和东盟之间物流和钱流情况,谈到双方应怎样互利共赢,实现亚洲经济的包容性增长;从未来40年,亚洲经济新的增长即将在哪些地方、哪些行业出现,谈到亚洲经济的增长潜力孕育着哪些巨大商机;从如何消除发展中国家的“中等收入陷阱”,谈到怎样顺利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英国
  10月31日,一场主题为“推动货币国际化,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财经论坛在伦敦召开。
  汇丰银行的首席执行官Stuart Gulliver,渣打银行的首席执行官Peter Sands,伦敦金融城政策与咨询委员会主席Stuart Fraser,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董事长李剑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等来自中英两国财经界的知名人士汇聚一堂,共同畅谈如何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如何将上海打造成国际金融中心等热点话题。
  作为一个拥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国际金融中心,伦敦金融城历经数次金融危机,却始终屹立不倒,并得到了“全球动力之都”的美誉。那么,它保持旺盛生命力的秘诀,如何为正在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2011年9月9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前往伦敦出席2011年“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时,再次强调加强中英双方在金融方面的合作,并就伦敦成为人民币交易离岸中心表示了支持。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在全球金融领域的话语权也在不断增强,所以本次论坛力求搭建一个中英双方沟通、交流的平台,推动中英双方在金融领域的相互促进以及相互合作。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2011基金业发展论坛暨基金行业财经风云榜颁奖典礼举行 2011-12-06
· 经济参考报恭贺2011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暨全球财经论坛 2011-12-05
· 世界海关与商界论坛聚焦贸易安全与便利问题 2011-11-25
· 2011中国经济发展论坛隆重召开 2011-11-19
· 天然气出口国论坛接纳阿曼为新成员 2011-11-15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