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冻业“细菌门”亟待“解冻”时间表
2011-11-18   作者:王传言  来源:荆楚网
 

    继思念和三全之后,湾仔码头也在南京市工商局公布的一份检测报告中被检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至此,国内速冻食品市场上的三大著名品牌全部陷入“细菌门”。看来,也许真是现行检测太“苛刻”了,此前在卫生部正在征求意见的“新国标”里,金黄色葡萄球菌已从不得检出变为可有限检出。(11月18日 《北京晨报》)
  速冻业身陷“细菌门”让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更加敏感起来,从之前的瘦肉精案、牛肉膏、染色西红柿,一系列的事件表明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亟待破解之道。而速冻业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中也亟待“解冻”的时间表,否则,对于整个产业的发展将是致命的打击。今年9月6日,卫生部发布新《食品安全标准速冻面米制品》征求意见稿表明,允许“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指标被设在一定的限量范围内。而按照目前的速冻食品安全卫生标准,在速冻食品中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于是,一个标准问题浮出水面。是遵循目前的标准去检测还是按照征求意见稿中的标准呢?如果按照目前的标准,湾仔码头就难逃其责。如果按照征求意见稿的标准,其就可以逃脱责任的束缚。按照科学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导致腹泻与肺炎,该病菌广泛存在于大气、土壤中,加热至80℃、30分钟可被杀灭。但是,速冻业的产业链远远没有公众想的那么简单,从原材料的采集、运输、生产、冷冻都需要众多的技术支持。
  在中国,与速冻业配套的相关行业如面粉加工业、肉禽饲养及屠宰和冷链运输远远跟不上速冻食品行业的发展。受生产技术、运输等条件影响,速冻食品产品质量仍然略显不足。而受到产业链的约束,所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生产环节企业可以做到,但在运输流通、终端则难以保证,运输过程中的冷链、零售终端的冷库、冷柜等设备温度不达标,都有可能产生。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带来整个行业的急剧膨胀,造成鱼龙混杂,许多小厂家采取恶性竞争的手段。散装散卖使卫生和冷链的保持成为空谈,原料质量、卫生状况及产品保质期都令人担忧。此外,产品制造过程的卫生监督控制标准与国际水平相差较远。
  一方面是激烈的竞争、恶劣的竞争环境,另外一方面是巨大的市场空间。在国际市场上,60%以上的冷冻冷藏食品用于餐饮业,而我国的这一比例不到5%。巨大的市场将引发速冻食品业务市场的兴起,为速冻食品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商机和空间。同时,根据亚洲国家发展速冻食品的经验,人均年收入1500美元是消费速冻食品的临界点。它意味着当达到这样的收入水平时,国民才会对消费的食品有更多的需求,如食品的方便性、风味的可口性、食用的安全性以及营养等。
  由此可见,中国的速冻业面临着一种恶劣的竞争环境的束缚和标准不一的困境。要给速冻业“细菌门”解冻,除了从检测标准上与国际接轨之外,还需要进一步理清速冻业产业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的检测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因为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政府部门作为裁判员理应有责任和义务制定竞争的规则并将规则贯彻始终。这样,中国的速冻业“细菌门”的“解冻”才能正式有个时间表。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速冻食品新国标被指伤不起 2011-11-23
· 三全启动召回不合格速冻食品 2011-11-22
· 三全处理不合格产品公告迟到3个月保增发 2011-11-08
· 三全称问题水饺早已召回销毁 2011-11-08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