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产业化:贵定做大“农业”文章
2011-11-02   作者:记者 王橙澄 闫起磊/采写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贵定茶农正在采摘春茶。罗庆荣/摄

    “一亩三分地,长年劳作人犹饥”;“人已尽其力,地却不显其值”。这是过去贵定县农业现实的缩影。如今,走在贵定县的乡村、田野,处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田野里、山岗上一派繁忙,人人脸上洋溢着笑容。
  “贵定定力何在?就在农业,扶贫开发重心何在?就在产业聚底气。”这是贵定县的农业发展理念。在此理念的指导下,贵定不断加大农业投入。2010年,该县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862万元,减少贫困人口0.8万人,实现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755元。通过发展特色、生态、高效农业,走精品果蔬路线、发展特色种殖和养殖,贵定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农业产业化道路。“靠天收”的传统农业模式已然成为贵定古老故事里的一隅,农民的钱包鼓了、腰杆挺了、生活的幸福指数更高了。

  思路决定出路

  从50公里外盛产茶叶的贵定县云雾镇奔赴县城,公路很快变成“人”字形,贵定的“人字”形农业产业带也由此突现,向右是都六乡、定南乡,主产有机蔬菜,向左是旧治镇、沿山镇、盘江镇,主产花卉、特色果蔬,在“人”字的头顶,是县城所在的城关镇以及定东乡,以刺梨、辣椒的种植和加工为主。
  “要实现农村社会长治久安,就必须夯实产业支撑,如果盲目让农民进城,却没有产业支撑,就只有喝西北风。”贵定县委书记刘建民说,在他看来,新时期贵定开发扶贫重点,必须立足于山地资源优势,想大事,干大事,以优越生态为依托,以特色品牌为取向,以优质高效为目标,才能获取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效应,才能加速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进而实现总体层面的小康。
  近年,贵定县依据这一思路,加紧农业产业化建设,依托交通区位和自然禀赋等资源优势,立足贵阳经济圈,瞄准长三角珠三角市场,实施“突破茶、做强蔬、精品果、优化烟、提升畜、发展药、开好花”的产业方略,将优势农产品做成产业集群,斩获颇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畦畦青翠欲滴的菜地中,耸立着一大栋旧楼房,门前挂着一块硕大的牌子——黔南·贵定60公里特色生态高效农业办公室。这是贵定县做农业文章,新的一次谋篇布局之作,即以定南等8个乡镇的60公里公路沿线为核心区域,按照“山上种果,田地种菜(花),家家养鲵,户户有车”的目标,力争5年内建成集绿色、休闲、观光、旅游、文化“五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性统一”,高产、高质、高效“三高显现”的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区,在这片区域内,将有10%的贫困户,通过连片开发脱贫致富。

  农民登台唱“主角”

  “我原来做煤生意,2009年初回家来,租了20多亩地种菜,当年就赚了20万。”站在占地5亩的蔬菜塑料大棚边,定南乡金绿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青年农民徐俊说。
  为了更多乡亲也能脱贫致富,在政府号召下他又和老乡们办起了合作社,社员现已达300户,其中贫困户占四成多,全社生态蔬菜由38亩增到了633亩,大部分蔬菜往上海和福建卖,有七成贫困户脱了贫。如今,合作社的智能化大棚已经完工,接下来还要完善设施农业,配套机耕道、冷库、滴灌、喷灌等。
  原在外地从事房地产的云雾镇农民莫文星,回到家乡办起“黔星云雾贡茶公司”,发展茶叶基地1200亩,又办起加工厂,还在县城开了茶馆和贡茶专卖店。拥有50户、一度以穷困出名的尧上乡摆朗寨,为黔星公司从事茶叶管护和采摘,每人每月在家门前打工就可收入1500元。以加工辣椒为主的金象实业总公司,与600家农户结成利益连结体,按照订单种植辣椒5000亩,农户户均年收入8700多元,公司也成长为拥资1.6亿元的龙头企业。
  北出贵定县城20余公里的公路边,树立着一块牌子:“定南乡虎场村大学生创业基地”。24岁的虎场村青年陆其锋,2010大学毕业以后,来到虎场村创业,他拿出父母准备为他买房的30万元,又借贷20万元,租用土地250亩,办起了有机蔬菜基地,种植豌豆、皇家西芹等时鲜蔬菜销往贵阳等地。由于全部施用农家肥等有机生产方式,销路较好。
  尽管在第一茬蔬菜产品中,因为技术生疏,所种花菜减产不小,但小伙子说:“有点挫折,是意料之中的事,更激励我必须加紧钻研,把基地办好、把事业做大。”在贵定,像小陆一样跃身农业开发的80后大学生,已涌现了十来名。
  “贵定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抓紧基地建设,但关键要解决市场和提质增效问题,这就需要打造好一批骨干企业,以其对接好市场和做好精加工乃至深加工。”贵定县县长廖小明说。
  贵定县办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同时,注重扶持乡土人才办企业,共同分享山区资源利润的蛋糕。目前,贵定有大大小小农产品加工企业近百家,带动着成百上千家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为调动全社会资源办农业,贵定县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其中一项,就是鼓励有条件的人员领办农业资源开发项目,以独资、合资、技术入股等方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导向形成了“酵母效应”——政府以不到35%的资金投入,吸引了65%以上的社会资金资源,投入到农业产业化来。

  特色农业变资源为优势

  贵定云雾贡茶历史上曾是贡品,“鸟王”茶树品种是全国罕见的优良品种。贵定县利用比较优势加速茶业发展,以云雾镇为中心,辐射昌明等5乡镇,2010年全县茶园规模达72000亩,实现产值9600万元,受益农户11000家。仅云雾镇便涌现高品质茶园15000亩、茶企20家、农民经纪人300人,鸟王村574户,家家种茶,成为著名“一村一品”专业村。
  在东出贵定10公里,有一个农民喜爱的企业——贵定县高原苗香生态食品公司。公司专门加工刺梨产品,将原来弃之不用的漫山遍野的野果,加工成刺梨干、刺梨汁和刺梨酒,畅销国内外。
  2009年,定东乡党委书记顾龙先接到朋友电话,求购刺梨干100吨,便急忙找到该公司,公司却只有区区几吨不敢接单。乡里立即在2010年发动农民种植,企业有了原料。曾在村里穷得出名的农民陈老艳夫妻俩种刺梨12亩,又在公司打工,年收入4万元以上,一举脱贫致富。
  贵定县新铺乡利用其高海拔的条件,变传统观念中的劣势为优势,大力发展山区冷凉蔬菜,产品供不应求,拥有76户的对门坡组,三年前贫困户还占26%,如今户均年收入上万元,贫困户全部摘掉了穷帽子,五口之家的郭正伟,2008年4亩菜地一年纯收入38000元,尝到了甜头的他,2010年扩大规模,种菜10亩,他在门脚田种的3亩菜,每亩年均收入9000元,被邻居们称叹。
  阳光朗照着新巴乡谷兵村,该村64户种植金银花,共达830亩,户均收入12000元,村民罗泽轩说:“种花比种庄稼效益好得多,而且可以连收20多年,更因为金银花耐旱,最适合我们这类缺水地区。”
  围绕“北烟、南茶、中部果蔬”的发展规划,拓展“北药(中草药)、南鱼(娃娃鱼)、中部旅游”产业布局,贵定县将加快黔南·贵定60公里山区特色生态高效农业开发区建设,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将大鲵、茶叶、优质蔬菜、精品水果和金银花,培育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洋浦南华糖业将在贵州投资20亿元发展蔗糖产业 2011-10-31
· 贵州多举措保电煤供应电力紧张矛盾缓解 2011-10-31
· 贵州电煤供应回升 日均超过19万吨 2011-10-25
· 贵州明确村医补助每月不少于300元 2011-10-24
· 贵州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将重新启动申遗工作 2011-10-20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