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市场定价机制亟待建立
2011-10-24   作者:刘丹  来源:科学时报
 
【字号

  2011年前三个季度,价格走势图呈现出过山车般大起大落的稀土,再次被国内外舆论推到了风口浪尖。

  价格“跳蚤”

  “关于稀土价格问题,大家同意合理涨价,但是不同意疯狂涨价、暴涨,而且半年之内涨十倍,这个受不了。”稀土信息网北京站原主编窦学宏直指稀土价格飙高的推手,“现在的情况是,温州的炒房团改炒稀土,赣州的饭馆老板也炒稀土,全民炒稀土。”
  日前在瑞道金属网主办的2011年中国首届稀土界老专家联谊会上,多位分析人士指出,稀土价格在2009年至2010年间保持着稳定,但是考虑到当时全球经济背景,这种价格稳定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价格上涨。而今年4月出现的爆发式增长,价格增长了5~15倍。但市场在6月下旬时出现了转折,行情急转直下,稀土价格跌幅达30%~60%。
  多位专家表示,对于稀土价格飙涨,主要是由于过去稀土的价格中并没有体现环境和资源的成本,远远偏离它应有的价值,现在稀土的价格回升,有其本身合理的方面。
  瑞道网稀土分析人士杨晶晶也表示,稀土价格回调主要原因是前段时间稀土价格虚高,实际并无多少成交量,而现在炒家准备出货,因而出现价格下调的现象,但也属于正常的小范围调整。

  殃及池鱼

  然而,稀土价格的动荡直接导致了下游产业链环节的不安格局。据了解,永磁材料是风电机组的主要原料,而稀土约占永磁体原材料成本的30%。稀土价格飙涨,让风电企业生产成本骤增。
  全国稀土永磁电机协作网主任郭春生告诉《科学时报》,稀土原料的价格现在已经到1400元/公斤,过去是250元/公斤,严重影响了电机的应用。“比如说风电,现在我们如果做1兆瓦的电机,每台电机原材料成本大概增加了140万元”。
  尽管稀土价格持续下跌,但前期高价对下游需求行业的重创仍未痊愈。目前,由于稀土价格上涨致使永磁电机成本大幅上涨,已经使稀土永磁电机生产企业被迫减产或转行。
  不久前,中金公司发布研究报告指出,作为风电机组的原料,永磁材料现货价格从每公斤100元升至700元,这相当于每台1.5MW永磁直驱机型成本每千瓦增加400元,成本的增加将导致风电毛利率降低10%以上。报告特别指出,成本上涨将导致风电机组厂商金风科技被迫提价,但一旦提价就将丢掉较大的市场份额,引发销量大幅下跌。
  除风电外,节能灯也是稀土的下游产业,稀土价格上涨也让节能灯有所受伤。根据中投顾问发布的《2011~2015年中国稀土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受上游荧光粉价格节节攀升的影响,如果下游节能灯公司不能顺利传导成本压力,公司的利润水平将大大受到影响。
  “为什么稀土价格像跳蚤似的?原来是在地面上,它一跳是本身的几千倍高,类似这样的涨价,显然是不正常的。”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副院长刘余九指出,“这种涨价是破坏国家的经济秩序,严重地说,是一种经济投机,是一种经济犯罪。”

  剑指定价机制

  有专家指出,关于稀土价格的定价机制,中国目前采用配额管制方式来调控稀土生产和出口,短期内的确可以立竿见影地起到提高价格的效果,但不得不说,通过行政干预来调控稀土产业绝非良策。
  中国稀土学会原副理事长余宗森则对稀土出口配额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搞配额,价钱必然暴涨,暴涨之后就有一个问题,不利于稀土下游产业的发展,在国外国内都是这样,既影响了稀土产业的发展,又影响了我们出口创汇。”
  专家认为,出口配额等行政干预手段可能有违世贸规则,并引发贸易摩擦。其次,出口配额必将导致国际和国内稀土价格差,而价格差必定带来炒作出口配额以及走私等次生乱象。再有,稀土开采原本已是暴利,而采用配额管控方式又进一步推高价格,如此诱人的利润无疑将驱使地方政府和企业铤而走险,偷采偷挖现象将难以禁绝。
  有人说稀土出口是黄金当白菜价卖,但即便当白菜价卖,开采稀土依然可获得惊人的暴利。曾有稀土开采商感叹:做过稀土之后,就不会再想做别的行业了。一边认为是贱卖,一边却认为是暴利,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对此专家分析认为,扭曲定价是造成国内各地竞相疯狂开采、大赚快钱,并导致生态恶化、稀缺资源外流、储量锐减的元凶。
  多位专家同时指出,要根治中国稀土乱象,关键是应建立一套公开透明的价格形成机制,让稀土定价充分反映其应有的价值和必需的成本。
  “稀土经济的价值规律问题,必须供需双方有一个合适的比例,要都是买方市场也不行,都是卖方市场也不行。这么多年,除了现在暴涨以前,基本上都是这么一个问题。”刘余九说。
  解决稀土乱象的关键所在并非是向计划经济回归、依靠行政力量进行全流程管控,而是应建立合理完善的稀土市场定价机制。
  余宗森同时强调,应尽量少用这种配额的措施,但“重稀土应该控制出口,因为重稀土更稀缺,而轻稀土世界上有很多”。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