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中国贫富差距》前言
2011-10-18   作者:徐滇庆  来源:经济参考网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民族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象征。既然是百家争鸣,就不是一家、两家,要十家、百家。不仅要鸣,而且要争。只有在争论中才能辨别真理,发展真理。
  近年来在经济领域中很少出现认真的争论。有些文章很轻率地提出一些观点,信手拈来一些似是而非的数据,逻辑混乱,前后矛盾,可是,只要打出“为民请命”的旗号,这些观点就得以迅速蔓延,似乎成了舆论主流。虽然常常有人质疑这些观点,可是却很少有机会认真切磋。
  例如:有人声称中国农村已经没有多少剩余劳动力,达到了刘易斯拐点,因此应当大幅度增加工资;有人说,中国劳动报酬占GDP的比例太低,因此应当增加工资;有人说中国过度依赖出口,内需不足,需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他们提出的办法仍然是给员工增加工资,似乎只有增加工资才能促进内需;有人说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要赶快给低收入群体增加工资;等等。各种各样的说法,光怪陆离,不过,万变不离其宗,核心就是要增加工资。尽管这些观点当中包含着某些合理的成分,但依然可以分辨出其背后隐藏着民粹主义的身影。民粹主义是变色龙,在历史上曾经多次改头换面,卷土重来。当前,民粹主义迎合小市民的眼前利益,罔顾经济规律和长期发展,披上了“为民请命”的外衣,具有很高的欺骗性。由于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上不满情绪逐步上升,民众对于种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深恶痛绝,很容易和这些说法产生共鸣。
  越过真理一步就是谬误。
  因为缺乏思想交锋,学风浮躁,对许多理论问题没有仔细推敲,甚至对许多基本数据未加考证,以讹传讹,囫囵吞枣,导致一些政策轻率出台。例如,各省市纷纷提高最低工资线,给公务员和国企员工大幅度增发工资等。结果导致金融市场上流动性严重过剩,城乡居民存款数字节节攀升,通货膨胀压力与日俱增,金融结构严重失衡。事与愿违,贫富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越来越大。
  为什么在这些问题上很难展开认真的讨论?除了学风浮躁之外,民粹主义泛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只要对那些迎合小市民的主张稍加质疑,马上就砸过来数不尽的板砖,扣上一顶顶帽子:不关心民众生活,没有替穷人讲话。特别是在网络上,动辄招来铺天盖地的谩骂、污蔑和攻击,充分体现了民粹主义走向极端之后表现出来的仇富、仇官、仇外、仇知识的特征。
  众所周知,贫富差距恶化是滋生民粹主义的土壤,所以有必要仔细分析近年来贫富差距不断恶化的原因。人们常用基尼系数度量最富和最穷的群体之间的收入差别。在中国,最富的群体几乎都集中在沿海的大城市中,而最穷的穷人分散在西部农村。因此,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就应当千方百计把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来,帮助他们在制造业和服务业找到工作。可是,在民粹主义的鼓动之下,近年来采取的政策却是不断提高最低工资线,这样做固然可以暂时赢得城市低收入家庭的欢迎,可是却堵塞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2亿多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这是举世无双的伟大成就。只要继续保持经济增长势头,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会继续减少,直到接近其他工业化国家的状况。毫无疑问,刘易斯拐点迟早会来。对于这一点似乎没有什么争议。不过,在研究经济政策的时候仅仅知道起点和终点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我们目前在哪里。如果判断失误,有可能犯拔苗助长的错误。
  对于形势判断历来有左右之分,如果过于乐观,容易犯“左”倾错误;如果过于悲观,有可能犯右倾错误。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次“左”倾路线。在武装斗争时期,在条件不成熟时鼓吹“城市中心暴动”、“全面出击”,几乎断送了革命。在和平建设时期,头脑发热,大跃进,大炼钢铁,损失惨重,使国民经济濒临崩溃。有些人宁左勿右。实践证明,激进未必正确,不能说“左”倾就比右倾更好。鼓吹在农村已经没有剩余劳动力的人恰恰伤害了农民的利益。如果在农村还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情况下不断提高最低工资线,表面上迎合了一些小市民的要求而获得一片赞许,实际上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不利于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和工业化、城镇化的进展。这样下去,只会南辕北辙,把基尼系数越拉越大,最终割裂社会,造成巨大的社会隐患。谁说这不是一个事关重大的原则性的分歧?
  为了迎合小市民的眼前利益,哗众取宠,民粹主义者必须为增加工资制造理由。明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接近或超过了GDP增长率,他们非要说:“GDP一大步,居民收入迈半步。”其实,只要认真地分析数据,他们的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有些人说,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逐年降低,居民消费萎缩了,农民工大量进城之后城乡收入差距反而加大了,等等。他们以为经济结构出了什么问题,其实,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他们没有搞清楚数据变化的内涵而做出了错误判断。倘若这些说法真的成立的话,岂不是要检查一下前段时间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是否出了严重的问题?
  数据证明,近年来的改革进程基本是健康的。中国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和世界各国相比并不低,不仅劳动者报酬逐年得到提高,在GDP中的比重也在逐渐上升。尽管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很大,却在逐年缩小,鼓励农民工进城的方针是正确的。消费并没有萎缩,等到应对外部金融危机的高投资结束,消费在GDP中的比重自然回归正常。和世界各国相比,中国的对外依存度处于合理的区间,并没有什么严重的扭曲。服务业占GDP比重偏低的原因是由于税制扭曲而丢掉了部分统计数据。只要启动税制改革,增加个人所得税的比重,就可以得到服务业的比较准确的统计数据。因此,不能武断地说中国的收入结构存在严重的扭曲,更不能说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出了严重的问题。
  有个寓言故事叫“杯弓蛇影”,说有个人去朋友家做客,看到杯子里有条蛇的影子,惊魂不定,回家就病了。等到朋友来探病方才知道缘由,所谓“蛇影”,实际上是墙上挂的一张弓的倒影,解释清楚之后这个人立刻大病痊愈。误读数据就是这些人酒杯中的蛇影。
  鼓吹大幅度增加劳动报酬的人犯了一系列逻辑上的错误。
  他们没有弄清楚到底谁是增加工资的主体。是企业还是政府?如果是企业的话,他们用不着叫喊,回家去和企业家谈判,要求增加工资。如果企业不给加工资,完全可以把老板炒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换个地方就业,还非要吊死在一棵树上?显然,说当前劳动报酬比重逐年下降的人针对的并不是企业而是政府,他们是喊给政府听的。
  叫政府加工资?显然,政府只能给公务员和国有企业的员工加工资。请问,目前公务员的报酬待遇和其他人相比是高还是低?最近几年,报考公务员的队伍越来越长,本身就说明公务员的报酬和待遇高于其他行业。 叫喊给公务员加工资似乎多此一举。那些垄断性国企的工资水平广为人们所羡慕,也用不着替他们操心。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就是逐步限制和取消垄断,让所有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公平竞争。
  政府能不能强制民营企业增加工资?够戗。除非设定最低工资线,否则,真的不知道还能干些什么。根据企业的生产和利润状况设定工资水平是企业经营自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倘若政府官员出手强行干预企业的经营,在法律上没有根据。如果从“道德”上劝说,未必能起作用。如果采用其他非正规手段,在当前情况下无论什么企业都得低头服从,不过一旦民营企业的利润下降到一定程度,就很难阻止这些企业倒闭。政府出手干预企业的工资很可能导致大批工人失业。利少弊多,得不偿失。
  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递进式个人所得税和政府的转移支付是缩小贫富差距最有力的工具。可是,前些时候人们关注的是如何增加工资,只要一提及税制改革,朝野两头都不感兴趣。当前的税制使得许多官员得益,尽管有几个官员偶尔抱怨税制混乱,但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拖就拖。老百姓被民粹主义一忽悠,听见税改就以为是官家变着法子来搜刮民脂民膏,齐声喊打。主张税制改革的学者们喊了很久,未见效果,大多退回书斋去了。迄今为止,中国的税制体系还带有严重的计划经济色彩,税制改革严重落后于经济发展。若要缩小贫富差距,就必须彻底改革税制,大幅度削减企业税负,将削减下来的企业税收作为工资发给职工,再按照递进税制征收个人所得税。把相当大一部分税负从企业转移到个人头上,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分配效率,提高劳动收入的比重,改善民众生活。这个税制改革的思路已经提出来十多年了,虽然在学术界存在相当高的共识,却迟迟没有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究其原因,除了学风浮躁、没有透彻地展开争论之外,无非是既得利益集团缺乏给自己开刀的勇气和魄力。
  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必须深化改革,坚持走市场化的道路,让政府逐渐退出生产和交易领域,让市场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那些鼓吹劳动者报酬太低的人多数是出于好心,稀里糊涂地被似是而非的数据所误导。必须让更多的民众了解真实情况,通过公平的辩论制止错误潮流继续泛滥。要特别警惕民粹主义思潮否定市场化改革,鼓吹新的政府干预。绝对不容许改变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一定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开历史倒车。
  在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许多朋友的帮助。衷心地感谢姚洋、周其仁、卢锋、李玲、许定波、李稻葵、霍德明、茅于轼、张曙光、盛洪、郑玉歆、汤敏、左小蕾、巴曙松、赵晓、钟伟等人的支持和帮助。
  自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1994年成立以来,每年夏天我都来到这里客座研究。不知不觉在风雨中走过了十几年。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没有偏见,没有禁忌,每个人都认真做学问,发挥自己的专长,勇于探索。恐怕很难找到比这里更好的学术环境。许多有关经济改革重大政策的争论都发生在这里,而争论双方的旗手都是朗润园里的老师。正是争论促进了对许多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解。非常感谢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休伦学院(Huron College,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给我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大力支持我投入有关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
  几乎所有的作者都真诚地对夫人奉献上他们的谢意,我对此深有同感。写书是一项非常耗时耗力的事情,要集中精力思考,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数百页来。如果没有关克勤提供的后勤支持和各方面的帮助,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本书的写作根本就不可能。
  李昕博士已经和我合作完成了三本书。在我带过的博士生中,她最有效率、最敬业,基本功非常扎实,总能够以最快的速度、高质量地完成交给她的科研任务。本书中大部分数据处理和回归分析都是她完成的。目前她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做博士后研究,只要持之以恒,前途无量。
  我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很有缘分,合作多次,非常愉快。非常钦佩他们的高效率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的王磊、颜诚若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在此再次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写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重大合作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的资助。
  在本书中我直率地谈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意在抛砖引玉,难免有许多错误的地方,衷心地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教。期待在认真的学术探讨中让我们的认识更接近真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这些书告诉我们如何读书 2011-07-25
· 揭秘外国人是怎样读书的 2011-06-03
· “欢乐课外活动营”六一主题读书活动 2011-05-31
· 世界读书日,别让书虫独自狂欢 2011-04-26
· 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2011-04-22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