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现场]河套农民:秋收过后喜事多
2011-10-14   作者:记者 张玥 王春燕/呼和浩特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活了大半辈子,没想到咱农民也能住上高楼,当上城市人。”今年55岁的魏保义坐在自家炕头上,一边点上烟袋,一边畅快地笑着。
  魏保义家住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八一办事处章嘉庙六组,地处城乡接合部,大部分地都被临河区规划的经济开发区征走了。
  “我们这里的地不肥,种啥收成都一般。现在征我们的地,还给我们交社保作为补偿,过不了几年,我就能拿上养老金了。现在住的土房也要征,楼房都盖起来了,20多层都是电梯房,要住就住十来层的,咱也住住高层。”说起要住楼房,老魏脸上的皱纹都笑得“飞扬”了起来。
  老魏告诉记者,家里的10亩地好侍弄,今年秋天,他早早收完了地,在离家不到1000米的一家制药厂打工,干了两个月,收入6000多元钱。“现在的日子好着呢。”
  秋收过后,庄稼地里到处是割完的玉米秆茬子、葵花杆,八百里河套一下子萧条了许多。但走进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康尔徕合作社的大棚里,温润潮湿的空气扑面而来,一排排黄瓜、番茄、西瓜长势正旺,翠绿欲滴。
  合作社负责人魏玉海介绍说,合作社的150多个大棚里的蔬菜都采用绿色种植,已被自治区农业厅认定为绿色食品粮食生产基地和无公害瓜果蔬菜生产基地,里面种植的蔬菜都是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地里上的都是农家肥,你看这土的颜色,你看这上了多厚的肥,踩上去跟踩在棉花上似的。”魏玉海说。
  “我们种的青椒、番茄、西瓜、厚皮甜瓜等20多个产品都是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像这彩椒都是要出口的。”看着即将远销海外的各种蔬菜水果,魏玉海脸上满是得意的笑容。
  魏玉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建大棚的土地是以每亩地1300元的价格租来的,能租15年。农民可以选择在给合作社打工,每年的3月到10月,男工每月3000元的工资,女工每月能拿到2400元,7个月的时间就能收入两万元左右,其他的时间他们还可以外出打工赚钱。
  粉色的遮阳帽、黑色的运动服,如果不是在田间地头娴熟地割着玉米,还真看不出30岁出头的高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
  “如今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奔着当城里人,你咋不去?”“那谁来种地,城里人也得吃饭吧。”从高丽朴实的笑容中,流露出她对生活的满足。
  由于年景好,高丽家所在的巴彦淖尔市乌兰图克乡隆强村今年收成都不错。
  “我家一共30亩地,种了10亩的蜜瓜、10亩玉米、10亩葵花。蜜瓜今年卖的价好,10亩地就卖了6万多块钱,开春就不用贷款买种子、买化肥了。”高丽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
  “以前我家也种玉米、葵花和甜瓜,但如今这收入也翻番了。再加上惠农的好政策,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很高。”高丽说。
  今年年初的一场冰雹袭击了巴彦淖尔市大部分农田,高丽家的地也受了影响。但由于她参加了农业保险,损失全部由保险公司赔付。“以前没有农业保险的时候,遇上天灾,那农民真是哭都找不着调。”
  年景好,收成好,种地不贷款,能看得起病……她的愿望很简单,家里人别生大病,虽然如今有了医保,能报销一部分,但是如果住个院,动个手术,经济压力还是很大,人也遭罪。
  高丽说:“要说愿望,就是希望来年的种子、化肥、地膜的价格别太高,来年年景好。”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9月A股市场:秋收还是秋愁? 2011-09-02
· 把脉“秋收起义” 紧抓两条主线 2011-08-30
· 黑龙江垦区秋收粮食总产将突破180亿公斤 2010-10-13
· 购农机 备秋收 2008-09-04
· 银行业“秋收”:利差结硕果 背后有隐忧 2007-09-05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