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公告: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但《经济参考报》记者在查阅中交股份申报资料时发现,中交股份刻意隐瞒其全资子公司中交烟台环保疏浚有限公司2010年在山东省乳山港工程施工中发生的“特别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时至今日,这一污染事故尚未妥善解决。专业人士认为此次环境污染事故是中交股份回归A股的硬伤,其A股上市存在重大法律障碍。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0月8日,是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整体重组改制并独家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6年12月15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交易,是中国第一家成功实现境外整体上市的特大型国有基建企业。截至2010年末,中交股份员工人数108779人,资产总额达到3111亿元,在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120家中央企业中营业收入位列第16位,利润总额位列第18位。
  上市公司频踩环保地雷

勒令停产却刻意隐瞒 骆驼股份或欺诈上市

开山压缩机未经环保核查 不具备上市资格

杭州贝因美未经环保核查欲违规上市

上市环评疑似“突击” 九洲药业被否

哈药股份怪味扰民20年 多方呼吁难“驱散”

   视频:中交股份:200亿成今年最大IPO
  网友评论

能怎样:有严重内伤都不碍人家上来圈钱,骗子都能上来圈钱了。

跑赢大盘的王者:如此恶劣的行为,如此严重的案底,缘何能在股市最苦难的时候首发获通过?背后的隐情是什么?

蔡雁平:中国证券市场就是重发行,轻监管。扩容节奏过快,上市公司质量不理想,信息披露不规范。

沉思笔端:监管层对于这种存在严重问题的公司是怎么审核的?首发又是怎么通过的?保荐机构都疯了吗?

   媒体曝光:中交股份回归A股遭遇“环保门”
中交股份乳山港污染事件:未赔偿未受处罚[详细]
中交股份"环保门"后续:子公司已被起诉[详细]
网民呼吁暂停中交股份IPO 有损A股市场健康[详细]
中交股份豆腐渣公路污染 两硬伤却能上市 [详细]
子公司污染万亩海洋 中交股份上市疑存硬伤 [详细]
中交股份招股书刻意隐瞒污染 网民呼吁暂停IPO[详细]
中交建集资200亿 A股上市前被揭公路豆腐渣[详细]
中交股份回归A股遭"环保门" 子公司施工致万亩海洋被污染[详细]
 
   详解中交股份IPO两大硬伤
 中交股份刻意隐瞒子公司中交烟台污染事故
  9月28日,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公告: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股份”)首发获通 过。但《经济参考报》记者在查阅中交股份申报资料时发现,中交股份刻意隐瞒其全资子公司中交烟台环保疏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烟台公司”)2010年 在山东省乳山港工程施工中发生的“特别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这一环境事件造成万余亩海洋被污染,环保业内人士称,这次污染事故是近几年来山东海 域最严重的区域生态灾难之一。[详细]
萌兴公司“豆腐渣”公路曝光 控制人中交股份难辞其咎
  9月26日,据媒体报道,投资87亿多元建设的甘肃省天水至定西段高速公路,通车不足半年竟出现坑槽、裂缝、沉降等重大“病变”,部分路段必须重铺。作为项目施工方的萌兴公司显然不能置身其外,一旦责任界定,作为控制人的中交股份同样不能豁免。[详细]
 
   监管措施:推进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
上市公司环保“紧箍咒”越念越紧
  “十二五”期间,上市公司的新股发行、增发配股将面临越来越高的环保门槛。《经济参考报》记者独家获悉,《绿色证券政策研究报告》已结题,该课题组负责人表示,经过环保部环境规划院三年多的研究,我国“十二五”绿色证券政策框架思路初步成形。[详细]
浙江湖州建立上市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湖州市上市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范围包括上市企业及控股的分公司、子公司与环境保护相关联的信息。披露内容分为强制公开的环境信息和自愿公开的环境信息。[详细]
环保部:推进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
  环境保护部网站4月20日晚间公布《2011年全国污染防治工作要点》,要求推进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建立重点行业上市公司环境报告书发布制度。[详细]
上市公司或遇惩罚性退市环保红线
  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系列成果于4月21日正式发布。这项由17个部门参与的环保领域战略性工程,设立单独章节提出,建立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制度,为实行惩罚性退市机制奠定基础,以及适度收缩“两高”行业的授信总额。[详细]
 
   相关评论:上市公司应重视环保估值
如何监管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
  有明文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公开环境信息,企业只能照章办事;但公开多少或公开什么,却是企业说了算。出于利益考虑,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像哈药这样对环境信息进行“选择性披露”的不是个案。[详细]
治理上市公司污染 投资者"守土有责"
  类似“严打”式的环保纠察,只能够将已有的突出问题暴露出来,并在短期内解决掉。长期来看,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持之以恒的环保执法力度,并不能起到防微杜渐、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的作用。[详细]
为何上市公司不愿披露环境信息?
  如果不是媒体曝光,上市公司哈药集团下属子公司随意排放的污染物严重超标的事实,不会公布于众。同样是因为媒体曝光,去年7月,上市公司紫金矿业承认存在铜酸水渗漏事故……在这些事件中,肇事方都是上市公司,都是媒体曝光后引起政府重视,给企业施压,企业迫不得已出来应招接招。[详细]
污染善后不能让企业“肇事逃逸”
  企业为自己的行为埋单,于理于法都是无法推脱的义务,更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无论如何,污染事故发生后企业的“善后”,不仅应是“自律”,更应是来自政府监管、法律法规的“他律”。[详细]
 
天天3.15 经济参考网综合,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刘砚青 美编:吴雪梅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