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钱”的逻辑
|
读《如果巴西下雨就买星巴克股票》有感
|
|
2011-10-10 作者:张宇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
|
|
 |
作者:
彼得·纳瓦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飓风来时,连笨重的火鸡都会飞。但随着风势平息,火鸡又回到了地面。对!这就是本书所讲的巨波投资,也即自上而下的选股方法。市场中的"聪明钱"都是这么干的,顺从市场内在逻辑--看到巴西下雨马上联想到咖啡豆要降价,于是顺势买入星巴克的股票待涨。 顺经济周期之势 人有生老病死,经济也有复苏-繁荣-衰退-萧条。而股市是实体经济的先行者,会提前反映实体经济的晴雨,比如2007年底经济尚未入冬,但A股已经开始破位杀跌,而2008年底工业增加值、PMI等宏观指标依然低迷,可A股却又开始了一波小牛。此背后之逻辑何在?该书会给你答案。 如果你真正读懂了本书,那么在本周二统计局公布数据后,你就不会追涨房地产股,更不会在随后的日子里挨套。因为你知道,随着通胀的加剧央行会不断地收紧缰绳,这对于对成本敏感的房地产企业而言是场噩梦。该书作者尽管是美国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但可以看出他对于投资也是行家里手,书中反复强调巨波投资者必须要看对大势,而不要与美联储对抗,而这放到A股也一样,资深投资者都知道--与管理层对抗没有好果子吃,尽管有时候央行的举动看起来也比较蠢。 在第11章,作者用大篇幅介绍了巨波投资者的股票交易法则--"评估整体市场走势;评估单个行业的趋势;挑选潜在的投资目标。"最重要的是,在大势走牛市时,买入强势行业中的股票,在大势走熊时,比如说现在的A股,要卖空弱势行业中的股票。那么,怎么评价当前大势,包括宏观经济大势和股市大势呢?有一些指标可以帮助你。
春江水暖鸭先知 当前投资者非常关心统计局每月公布的CPI、PPI指标,从今年以来的情况看,这些指标均预示着通胀预期的强化,表明后市管理层还会持续地拉紧"缰绳"。不过,先等等,该书告诉你还有一些指标也需要关注,比如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房地产开发投资、汽车产销量、工业企业库存…… 这些指标中有领先指标,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房地产开发投资,也有落后指标,比如说库存。就现在中国的情况来看,在"三驾马车"中,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贸出口还很强劲,好像刚刚打完了鸡血。而社会消费品零售的情况却很不妙,从去年一季度以来就连续低迷,最近两个月的同比增速更是每况愈下。所以,有专家喊出了中国经济存在落入"滞胀"的风险,果真那样的话,那么A股断崖式下跌也在情理之中。 经济真在衰退吗?我们需要观察,很多券商宏观分析师最近在忙于观察去库存,这是经济周期的明显信号。该书作者说"当销售下滑库存增加时,企业开始减产以降低库存,同时开始裁员,而失业会加剧销售下滑引发更多库存积压"。该信号需要我们未来3-5个月密切注意。 该书作者认为也可以从汽车销售量、房地产销量、新订单来看,尽管中国房地产指标受限于调控而有所失真。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看,汽车产销最近很糟糕;新订单指数也在持续下滑。惟一可喜的是,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5月份成交量有所回暖,不过还得继续观察,以免我们被该指标的随机波动所骗。 不过,这本书也有不尽善尽美的地方,尽管我认为它是一本开创性的证券投资著作。作者用失业率、新屋开工和建屋许可、核心通胀率、汇率……来分析美国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可行的,但是把这些用到中国或许就不那么合适了,因为两国的实际情况有很大不同,美国GDP中以消费为主,而中国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主,美国失业率较为客观,而中国该项数据则没有实际参考意义。所以,A股投资者在使用该书时要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