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察文字稿-湖泊上演生死时速
2011-09-28   作者:  来源:央视网
 

    解说:旱涝急转,凸显洞庭湖、鄱阳湖的脆弱不堪,几大知名湖泊为何纷纷丧失生态调水功能,造成湖泊患病的根源在哪里?《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史小诺):这里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观察》,欢迎各位的收看。烟波浩渺的湖泊,正在渐渐地消失,曾经的“鱼米之乡”,如今变的少雨则旱,来雨则洪涝成灾;平日缺水的城市,一场暴雨就内涝严重。这些都是我们现在常常可以看到的景象。我们知道中国人治水几千年,那今天为何又回到了被水所累的这样一种境地?今天我们关注的是那些我们印象当中的美丽湖泊正在变的丑陋、脾气暴躁甚至短命。

    演播室请到的评论员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和张鸿,欢迎观众朋友也同时参与我们的节目。首先一起来看一下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正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解说:9月份以来,我国汉江上游、嘉陵江、黄河泾洛渭流域出现多次强降雨过程,由于降雨的时空高度集中,局部降雨强度大,导致多条主要江河同时发生了较大秋汛。

    9月11号至19号以来,湖北省郧县境内平均降雨量接近150毫米,截止19号中午13时,汉江郧县段水位达到157.65米,超设防水位3.65米,汉江郧县段最大洪峰流量接近每秒21000立方米。

    据统计,截至9月23日16时,灾害造成湖北、四川、重庆等6省市2109.7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272.1亿元。为此,财政部、民政部下拨2.12亿元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帮助灾区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工作。

    再来看一下今年我国南方春夏之间的降水情况,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是国际重要湿地,也是长江干流重要的调蓄性湖泊。在今年春夏之交,遭遇了六十年来前所未有的干旱。

    鄱阳湖中心区域的湖面接近枯竭,鄱阳湖所辖9个子湖几乎干涸。在鄱阳湖星子站区域,湖底长出了茫茫野草,同时,隶属鄱阳湖水系的修水河流域也遭遇严重干旱。

    熊财望(修水县大桥镇排上村村民):我69岁的年龄,没看到过这样的大旱,庄稼都种不下去,吃水都很困难,我们要到另外一个镇,都是用摩托车、用挑子挑、袋子带。

    解说:就在村民还在为抗旱发愁的时候,6月2日起,修水县连续强降雨,10号,遭遇罕见大暴雨,局部地区3小时降雨241毫米,导致一些山区洪水暴发。

    由于持续降雨和上游来水的补充,鄱阳湖水位持续上涨。鄱阳湖星子站水位由6月4日的10.01米升至22日的17.42米。仅十几天时间之内,鄱阳湖从“桑田”变成“沧海”。

    江西省鄱阳湖水文局副局长王仕刚介绍说,遭遇春夏连旱、旱涝急转的鄱阳湖,现在的水域面积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然而专家表示,严重干旱使鄱阳湖周边的工农业生产造成损失,但更为令人忧虑的是,严重干旱等极端天气正在往增多和常态化的方向发展。

    戴年华(江西省科学院鄱阳湖研究中心副主任):鄱阳湖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从水到土、到草、再到鱼、再到鸟,(干旱使得)水草跟鱼这个生物链,受到了严重的损伤,那么对它的生态系统是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对它的生态功能产生一些影响。

    解说: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普遍遭遇了历史罕见的春夏连旱,以及之后的旱涝急转,鄱阳湖、洞庭湖水系主要河流和赣、湘、黔、闽等省份的十多条河流,多次发生超警戒洪水。

    主持人:刚才我们通过片子看到鄱阳湖变得越来越脆弱,刚才我们也说到这样一句话,就是洪水一片枯水一线。那怎么讲呢,就是说一下雨就是洪涝成灾,一干旱就是土地龟裂,那么这样反差极大的一种变化,它会带来怎样的一种后果?

    郑风田(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我们知道一般的湖泊地方都是我们国家的“鱼米之乡”,所以你不下雨的时候,一干旱,国家的粮食安全要出现很大的问题;还有的一般湖泊地方也是很多农民养了很多鱼、水产,然后你没有水的话,这些农民的生计又出现很大的问题。

    主持人:从大的来说,气候的变化,从小的来说,可能很多小的事件都会连锁地反应。

    张鸿(财经频道评论员):对,有朋友就问我说,南方水灾会不会粮价又要涨,对吧,你具体到微观,比如说鄱阳湖,有一个村,我看离鄱阳湖最近的村,有1500多户人,绝大多数从事的不是粮食,而是养殖。

    主持人:养鱼。

    张鸿:对,渔业、养殖业,那这个村,他受到的损失是什么呢,是一千,养殖业损失,一个村就是1600万,那整个的鄱阳湖区渔业受灾是4.14亿,养殖面积63%都受灾了,还有就是如果你没有碧波荡漾的水,郑老师说了,连旅游都受影响。

    其实我最关心的是什么?就是可持续发展,就是整个的产业链的这个影响,产业链影响你可以说,有这个就是比如说粮食,粮食可能明年会不会也受影响;因为水的问题,那渔业它恢复起来更慢,对不对,可能两三年;还有茶,我看到一个修水县,他的茶园说几年可能都翻不过来身;接下来是一个什么链,就是生态链,生态链影响是无形的,我不懂这个。但是水草因为这一旱一涝很多就死了,这个恢复起来可能就……就是如果一个湖里边没有水草的话,它的自净化,就自身的净化能力就会弱,所以接下来的生态持续的发展,可能就会受到更大的影响。

    主持人:它的恢复可能就需要一些……

    张鸿:那更慢了,我们不知道是几年了。

    主持人:关于这样一个湖泊的变化的话题,我们再来听一下网友的评论,我们看到第一位朋友,他说“从鄱阳湖干旱时能跑汽车,我想到,如果利用这时清瘀扩容,到雨季既能多储水又能减小湖的面积,湖深了也有利于地下水的储存。当然这只是退而求其次的做法,归根结底还需要恢复良性的生态机制,让其自然地调节!”

    其实刚才我们说到的不只是鄱阳湖,其实在我们国家几大湖泊都是面临着同样的状况和境遇,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片子来进行了解。

    解说:一曲《洪湖水浪打浪》让洪湖闻名全国,洪湖作为长江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内陆淡水湖泊湿地之一,被称作“中南之肾”。而在今年的大旱之时,这个中国第7大淡水湖,正饱受缺水的困扰。

    因为干旱,当地渔民养殖的螃蟹大部分死亡,损失严重。持续的干旱,也让整个洪湖的生态系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湖水见底,大量水生生物死亡,严重破坏了生态复杂性和生物多样性。

    张圣元,土生土长的洪湖人,后来当上了湖区护鸟员,在这段2007年进行的采访中,他感慨着自80年代中期后发生的变化。

    张圣元(洪湖地区渔民):外地的大老板,把湖里插起竹竿和围网,把洪湖分割成一片一片一片,他们渔民不仅在里面养鱼、养蟹,而且在里面电打鱼,迷魂阵啊。还湖底捞螺蛳啊,洗劫一空,湖里的水简直臭不可闻,渔民行船都困难,湖已经成了竹林湖。

    解说:圈湖养殖,围湖造田,兴修水利,洪湖开始与江隔绝,水面也极具缩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扩大耕地面积增产粮食,安置不断增长的人口,在“插到湖心、收到湖底”的口号之下,洪湖造田面积近20万亩。当时洪湖的水面,也从100多万亩,一次性锐减至62万亩,水面减少近半,如今的洪湖水域面积只有50万亩,洪湖所处的四湖流域,三湖、白露湖已经围垦成农场和农田。

    在1958年这两个湖泊调蓄面积共有2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如今的半个洪湖,之后,仅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四湖流域的众多小湖泊先后消失。有千湖之称的湖北省现在湖泊的数量大约不到400个。

    在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这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批农民迁移到洞庭湖区,围湖造田,建立了许多大坝,围堵洞庭湖湖水,使得历史上的八百里洞庭变成三百里洞庭。

    陈家宽(南昌大学流域生态学研究所所长):你想这湖泊和河流面积大规模缩小,数量大规模缩小,它没有办法把平时的水蓄足,以对付干旱的时候,所以我们应对全球变暖以后的降雨量减少的能力大大下降。

    解说:围湖造田,加快了湖泊沼泽化的进程,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地表径流调蓄出现困难,导致需要装水时,它装不下,泄洪时又泄不出,分洪蓄洪能力下降,甚至丧失,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主持人:刚才我们通过片子看到我们国家很多湖泊现在都是得病了,我们说这个湖泊其实是一个国家的“生态之肾”,这个“肾”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现在看到这个“肾”不能起到很好的一个调节的作用,为什么我们的湖泊这么多的都得病了?为什么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两位评论员为我们分析一下。

    郑风田:第一个应该是,一项水利基础设施,它的使用有一定的年限,我们很多湖泊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

    主持人:对。

    郑风田:那么三四十年之后,因为这些年来我们国家的整个水利投资放在大江、大河、大水流的治理,这些小的湖泊可能时间长了之后,有各种……因为水里面有很多瘀泥,慢慢就瘀平了,瘀平了之后,很多农民开始围湖造田了,也有一些地方政府,可能围湖造一些景点。我们原来想象的小时候长大的时候,看到很多《洪湖赤卫队》,觉得洪湖特别美,但是现在的洪湖呢,才一两米深,你原来想象的有很深的水,景色很美,没有了。

    主持人:为什么呢?

    郑风田:一个管理的问题,一旦水库建了之后,我们现在很多水库都是用来发电的,那么可能就是这个水库交给发电公司了。

    主持人:追求经济效益,为了利益。

    郑风田:经济效益压倒一切地位,这时候你在下游的人就没办法去协调。

    张鸿:下游缺水。

    主持人:那完全违背了它的初衷。

    张鸿:下游缺水,他那地方也需要水来发电,所以他存在那儿,他先发电了。

    郑风田:那么还有的,当然核心的原因,就是我们现在就是经过这么多年之后呢,我们这个全国的,我原来看一个资料,我们百分之六七十的水库都是病库,病库导致有些地方一下雨之后,想方设法赶紧把这水给放走,所以水放走之后,不下雨就没水可用。所以实际上就是我们各种湖泊出现这么大的问题,应该是三四十年之后,我们水利的投入缺乏,我们各种管理缺乏,我们相对应的制度有没有建立起来,综合性的问题才导致今天的,对在气候略微一变化之后,我们不堪一击。

    所以中央这一次为什么特别重视水利的建设,也就说尤其是这些小水利,还有这些沟塘渠堰,还有这些小水库支流、湖泊,因为这个湖泊,除了鄱阳湖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小湖,我们原来想象的比如,白洋淀、洪湖这些可能过一阵子都没有了,所以必须国家要好好的重视。

    主持人:加大投入,捋清思路。

    张鸿:就你刚才说的湖泊是“生态之肾”,就像一个人的“肾”一样,现在就是“肾病”,“肾病”它是一个慢性的,是长期以来的。刚才已经有网友说了,说你过去的时候,我们为了治什么呢,为了治国家的粮食增产,要围湖造田。

    主持人:围湖造田。

    张鸿:要叫水口夺粮,这相当于什么,相当于抗生素,就是我粮食的产量好像上来了,建了一块田,但是这个抗生素最终伤害的是这个“肾”,“肾”受伤了。

    所以包括水库也是,现在水库带病,都在带病,刚才郑老师说是全国的一个比例,我看江西的鄱阳湖,江西他们有一个统计数据,比这更可怕,他是9700多座水库,只有200多座能达到长期水量调节的这个作用,然后8000多座是病险水库,就是没有办法来自我调节了。

    那我从2006年的时候,江西省和很多省市的政协委员就在两会上提了一个提案,就叫“湖泊生态环境治理”的一个提案。他那里面就提到说现在就说水利工程,就包括水,比如鄱阳湖,它上面5条河来了到这形成了鄱阳湖,但这5条河上都有水利工程,这些水利工程都是自己说了算,所以这个时候就是我们需要一个怎么来统筹来协调这里边的利益关系。

    主持人:对,各个省可能需要联动,然后有一个统一的部门来规划。

    张鸿:对,刚才说的气候,就是其实全世界的好像,我们谈到湖泊,全世界的湖泊好像都有减少的这个趋向,这里边有人为的,有气候的原因,我们要解决的其实是当中人为的原因,比如说千湖之省湖北,现在可能很难叫千湖了,我看到两个数据。

    主持人:好多都消失了。

    张鸿:对,一个是现在有300个湖,一个是83个湖,就是已经是百湖之省,这个速度有点太快。

    主持人:所以这个病的状态还是比较严重的。

    张鸿:对。

    主持人:我们看到曾经的“鱼米之乡”,刚才所说的鄱阳湖,还有洪湖现在正在变成贫瘠之地,湖泊湿地它们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弱化,我们想象的湖泊作为国家的“生态之肾”,它的作用也是慢慢地在弱化和丧失,那怎样保护好我们的水源?怎样保护好湖泊让湖泊重新焕发生命和活力?接下来我们回来和两位评论员继续进行探讨。

    解说:一起关注中国湖泊的命运,怎样才能让更多的湖泊不再消失,治理湖泊有效办法有哪些?《今日观察》正在评论。

    主持人:欢迎回到我们的节目,接下来我们继续一起来聚焦水流,刚才在节目当中我们也是和两位评论员探讨了很多大的湖泊它们现在的一种现状,接下来通过一个片子来看画面。

    解说:仓山雪,洱海月,美丽的洱海是云南大理的名片,然而与洱海连成一体的情人湖,更是令人流连忘返。

    去年4月,《中国青年报》一篇云南大理洱海填湖建豪华别墅群的报道,让人惊讶地发现,填湖所建的洱海天域豪华别墅群脚下,美丽的大理情人湖消失了。

    欧阳让权(市民):(情人湖)起码都是10亩以上,可以在这里面游艇、划船,那些玩儿这些的年轻人。

    黄国凤(市民):(原来)有桥、有水、有花的多漂亮,被他们整成房子去了,确实太可惜。

    解说:江城武汉百湖之市,大小湖泊星罗棋布,两江三镇水网纵横,本市江城市民引以为傲的湖泊资源却逐渐被蚕食吞噬。

    沙湖,武汉第二大城中湖,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武汉长江二桥的修建,以及中北路、徐东路的拓宽,部分沙湖水面被填,近十年来,这里的房地产开发热潮不断,一些单位办公楼也纷纷长高,部分沙湖水面就此消失。

    在沙湖之前,武汉多个湖成为纯粹的地名。杨汊湖,较早以前就被填完,只留下空地名证明这里曾经有过湖;范湖,2008年完全消失。

    去年武汉市长亲自担任湖泊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要求铁腕治湖,杜绝蚕食填占湖泊行为,还湖于民。

    调查数据显示,武汉中心城区的湖泊数由建国之初的100多个锐减至如今的38个。近30年,武汉市湖泊面积减少了228.9平方公里;近10年,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面积由9万余亩缩减至8万余亩。

    2009年11月,在武汉召开的“第13届世界湖泊大会”上,水利部部长陈雷指出,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湖泊萎缩退化形势严峻,有的湖泊甚至干涸。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大于10平方公里湖泊中,干涸面积4326平方公里,萎缩减少面积9570平方公里,减少蓄水量516亿立方米,在过去的50年间,全国已减少了约1000个内陆湖泊,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

    主持人:刚才通过片子我们看到很多小型的湖泊,已经是消失了,而且在前面我们谈到像鄱阳湖、洪湖还有青海湖,很多面积都是大大地缩水了,怎样留住这个水?怎样让我们的湖泊重新焕发生命?现在我们应该做什么?有哪些更好的措施能够留住这些湖泊?

    郑风田:我想现在中国这个问题特别严重,就像我们过去搞了一个退耕还林工程一样,我想我们应该是退田还湖,退房还湖。

    张鸿:像鄱阳湖这个例子吧,它已经围垦,把湖围起来造田,30年,到97年的时候,围了30年,这个湖的面积减少了2000多平方公里,现在又经过这么多年开始退退退,然后这个湖的面积现在又增加到了5000平方公里左右,一大半,所以其实你走的是弯路嘛。

    主持人:对。

    郑风田:实际上我觉得还是就是像我们小区,一般都要留一块绿地,我们国家也应该比如有一个规划,比如这一大片我们必须得有一个湖,或者有一个大的就是有水的地方,不一定仅仅的在原来的湖泊上,原来的湖泊可能要加深,把瘀泥清走扩大水面,那么原来已经瘀平的被占了,我想也重新地就是退房,就是把这些占的地方重新开发。

    主持人:对。

    郑风田:国家应该有一个整体的规划,然后把过去的缺的补起来。所以,大家已经知道了整个我们国家的这几年受干旱洪涝的危害太大了,然后整个水又对我们的生态对我们的粮食安全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国家就像过去投入很大的一笔资金进行退耕还林一样,我们应该是退土还湖。

    张鸿:但是恐怕退田还湖,这个恐怕做起来相对容易点,因为这个田是农民的嘛,直接退了就完了。

    主持人:哪个难呢?

    张鸿:湖就挖出来了,退房还湖。

    主持人:退水利建设。

    张鸿:退水利建设这个因为它都是有相关的利益,就是你在那个地方建个房,那可不是一般的人能建的,开发个房地产项目,叫临湖什么别墅,那是一般人能要到的项目吗,所以我觉得我们要守住底线,这个底线是什么,就不能再破坏那个已经受伤的“肾”了,你就是增量上,起码先别……

    主持人:劫住它。

    张鸿:别再盖那个什么临湖的,什么水岸豪宅,什么什么那些项目了,因为房地产开发的很多项目,对湖泊的这个水的伤害特别大,包括高尔夫球场,当然,这些项目,还有一些建设用地。

    你包括今年刚刚我们记者在江西采访,他拿到的那个江西水利的一个资料,就是他们确实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是也提到了一个问题,每年因开发建设活动等人为因素,流失多少,80万亩,他也承认说局部地区破坏大于治理,就是咱们别再破坏了,你先不治理,没问题,但别在增量上,别再破坏了。

    还有一个就是刚才郑老师说的,就说这里面得讲究江湖道义,其实就是江和湖在撑,对吧,你这个得有道义,就是你不能说在那个地方,你拦一个东西,拦一个坝,然后就不让我这有水,那我的选择只能是也继续拦一个坝,但是这后面它涉及到管理也很麻烦,因为很多是区域管理、行政管理,他不归你管,即使我这个坝在你这个区域里边建了,但是我不归你管,你管不了我,所以这个时候怎么办,所以又必须有一个特别大的协调,就是整体的思路,我们必须得定好,不能再有增量的伤害。

    主持人:怎样管理好水,怎样治好我们的湖泊,这是我们一个长期的话题,但是目前现在我们第一步最重要的要做什么?

    张鸿: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意识到它的严重性,可能大家都感觉不到痛,没有人感觉到它的痛,没有水利,农民也觉得反正我就不种了,我出去打工就行了,但是我们必须得知道,它确实就是我们的“肾”,所以除了天灾以外,不要再因为人为的因素减少这个水域面积,不要让它更加恶化,更加恶化的话就是“肾衰竭”。

    主持人:郑老师?

    郑风田:我去了相关很多地方,我发现基本上中西部的贫穷地区的水利设施是最差的,而一些相对比较发达地区,它有钱就可以修建,所以我认为我们当务之急应该做一个全国的普查,看一看哪些地方最严重,哪些地方最缺钱。

    张鸿:做个诊断。

    郑风田:对,做一个诊断,把钱用在刀刃上,那些贫穷的地区、粮食主产区,最需要投的地区,不是撒“胡椒面”,因为我想整个水利设施要想完全的建好……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今日观察文字稿-全球经济寒冬再至 2011-09-27
· 今日观察文字稿-网络诚信 谁来维护 2011-09-23
· 今日观察文字稿-奥巴马的富人税能收上来吗? 2011-09-22
· 今日观察文字稿-航班延误 如何延伸服务 2011-09-21
· 今日观察文字稿-房价停涨 何时下降 2011-09-20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