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四射的高原古城
2011-09-14   作者:本报记者 吕雪莉/采写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城区中近路
    西宁是青藏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位于青藏高原东部,青海省东部,湟水中游河谷盆地,距兰州市仅220余公里。
  西宁是世界高海拔城市之一,素有“高原古城”之称。古为羌地,西汉时置军事和邮传据点西平亭,这是西宁建制之始。东汉建安中置西平郡,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改为西宁州,至此“西宁”之称始见于史。
  1949年9月5日西宁解放,9月8日成立市人民政府,为青海省省会。这里是多民族聚居和多宗教融合的地区,文化多元,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总人口218万,是青藏高原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
  西宁青藏铁路的起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瑰丽的人文资源,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天然理想的旅游避暑度假胜地,被誉为“中国夏都”。

  拥有灿烂的史前文化

  初到西宁,给人的印象可能会是新兴的小城市。其实不然,西宁是青藏高原上最古老的城市,已有2100多年历史了。而考古发现证实,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先民们就已在西宁这块土地上生产生活,繁衍生息,并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历史悠久的西宁有着丰富的古文化遗存,它是我国古文化发祥地之一黄河流域文化的组成部分。近现代以来,先后在西宁发现和发掘的大堡子乡朱南村和朱北村之间的朱家寨遗址、马坊乡小桥村北自然台地上的沈那遗址、西杏园村的西杏园遗址、大通后子河乡的上孙家寨遗址等,都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骨器等生产、生活用具。
  考古专家认为,这些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马家窑文化(距今约5000--4000年);相当于铜石并用时代的齐家文化(距今4000--3600年);相当于青铜器时代辛店文化和卡约文化(距今约3600--2500年)类型,证明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先民们就在西宁这块土地上生产生活,繁衍生息,并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西宁具有重要的军事地位。它“右通海藏,左引甘凉”,扼控边陲,卫屏中原,所以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也为文人墨客们所吟咏。

  金戈铁马的战火烽烟

  西宁取“西陲安宁”之意,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古有“西海锁钥”之称。追溯这一称谓的由来不难发现,这里在相当漫长的历史年代中曾经战乱频仍,所以后人才对她寄予安宁的期冀。
  发源于今天的湟源县的湟水河是青海东部数百万人民的母亲河。古代因“湟水流经其中”,所以称湟水流域为湟中,那时西宁只是古湟中的一部分,是我国古民族之一羌人生活的地方。羌人在殷商时代就和中原地区有着联系。
  公元前121年(武帝元狩二年)西汉派遣骠骑将军霍去病击败匈奴右部,收复了河西走廊,汉朝的势力进入湟水流域,并在险隘要地置障、塞、亭、燧等军事防御设施。大约在此期间,西汉在今西宁设置了西平亭。
  西平亭既是军事防御体系和邮传系统,还具有一级地方基层政权的性质。与此先后,还在今西宁郊下乐家湾建有东亭,在大通长宁建有长宁亭。西平亭的设立,标志着今西宁正式纳入了西汉的版图,纳入了西汉的军事防卫体系和行政管辖范围。到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西宁属曹魏的统治范围。公元263年蜀汉亡,司马炎取代魏国建立晋朝,史称西晋。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河湟地区统一于西晋的版图。西晋王朝任命马隆(字孝兴,今山西省平陆县人)为西平太守。马隆采取措施维护地方的安定,深受群众的拥护,在任期间,西平地区一直处于安定的社会环境。
  公元301年西晋任命张轨(今甘肃平凉人)为护羌校尉、凉州刺史。西晋亡后张氏世守凉州,建立地方割据政权,史称前凉,西宁属前凉的统治范围。前凉政权采取安定社会,发展农业生产,兴办学校,选拔人才,统一货币等政策措施,包括西平在内的凉州地区的经济、文化有了大的发展。
  公元376年前凉被前秦所灭,青海东部名义上归前秦的控制范围,实际上被当地羌族各部落占据。
  公元385年,前秦将领吕光拥兵占据凉州,建都姑臧(今甘肃武威)建立凉国,史称后凉。公元392年吕光率兵南下,后凉势力进入今青海省东部,后凉一度改西平郡为西河郡。
  到十六国时期,鲜卑族秃发部据今甘肃西部、青海东部地区,建立地方割据政权南凉,曾一度建都西平(今西宁)。南凉在西平聚集兵马,多次打败后凉和西秦。今西宁虎台地区的“虎台”遗址,相传就是南凉的阅兵台。南凉共历三主,延续了18年。从公元399年利鹿孤建都西平,402年落檀再迁乐都,南凉在今西宁建都三年时间。公元414年,南凉被西秦乞伏炽盘攻灭。
  公元4世纪初,鲜卑族拓跋部建立魏国,史称北魏。北魏与控制我国南部地区的刘宋政权形成对峙局面,我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公元439年(北魏太延五年)北凉投降北魏。北魏镇北将军封沓率兵进入乐都,湟水流域归北魏统治,西宁等地由十六国时期的战乱纷争进入了社会相对稳定时期,北魏遂改西平郡为鄯善镇。后又改鄯善镇为鄯州,是北魏在青海的最高行政建置。
  到隋炀帝时,西突厥臣服隋朝,炀帝决心降服吐谷浑。派使臣裴矩策动游牧在新疆东南部的铁勒人由西北进入柴达木盆地进攻吐谷浑。吐谷浑战败退入西平境内向隋朝求救,炀帝乘机出兵进入青海今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兴海县境内,吐谷浑首领伏允避开隋军走雪山(阿尼玛卿山)。当隋军撤离后伏允又回到故地,为此,好大喜功的隋炀帝于公元609年(大业五年)春亲征吐谷浑,在覆袁川(今祁连县永安河谷一带)击败吐谷浑王伏允。
  隋在吐谷浑故地设置了西海、河源、且末、鄯善四郡,迁徙内地罪犯到这里居住,青海境内中原王朝直接统辖地区扩大到了今青海省的北部。
  北宋时期,藏族首领唃厮罗在青海东部建立宗喀地方政权,也以西宁市为都城,称之为青唐城。根据史料记载,当时的青唐城是中西贸易的重要集散地,经济十分繁荣。公元1104年(宋崇宁三年),北宋军队攻略河湟,消灭了宗喀地方政权,以青唐城为中心设西宁州。这是“西宁”一词出现之始,一直沿用到了今天,也有近890年历史了。
  北宋亡后,南宋无力西顾。女真族建立的金国军队进入青海东部,西宁归入金的统治。在金占领青海东部期间经常受到西夏的攻击,金国为了全力对付南宋,将西宁州(治今西宁)、乐州(治今民和)、积石州(治今循化)和廊州(治今化隆)四州割让给西夏。公元1210年至1215年间金军又先后攻取西宁州、乐州、廊州等地,但为时不久,又被西夏占领了。从公元12世纪初到13世纪初的八、九十年里,西宁等地常处于金、夏的争夺中。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亲率蒙古军队南渡黄河攻占积石州,三月占领西宁州,从此,西宁并入蒙古帝国(即后来的元朝)的统治。元朝撤消金、夏时的乐州,将原乐州所辖地区并入西宁州。这样,整个湟水流域统由西宁州管辖。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推翻元朝的统治,西宁归入明朝的版图。明朝改西宁州为西宁卫,不仅管辖西宁及其附近地区,而且还控制着青海湖、柴达木及新疆南部的一些地区。到1488年(明弘治元年)又在西宁置抚治西宁兵备道,直接管辖蒙藏民族事务和负责西宁卫的军事防务。
  清代设置西宁府、西宁县,西宁县的辖地除今西宁市外,还包括今湟源、湟中、大通、互助、平安等,西宁一直处于河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军事重镇的地位。
  民国始置青海省设立西宁市。1949年5月,全国解放在即,大势已去的国民党政府任命马步芳为西北军政长官。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横扫陇东,解放兰州,挺进青海。兰州战役中马步芳“青海兵团”主力数万人被解放军歼灭殆尽,马步芳及其子马继援等携带数十年来搜刮的金银珠宝,先后乘飞机由西宁仓皇逃往重庆,后又逃到台湾,马氏家庭在青海近四十年的统治被彻底推翻。
  1949年9月5日,我军先遣骑兵侦察队600人抵达西宁,西宁解放。1949年9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宁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同时成立。从此,西宁成为了青海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

  西宁是一个有汉、回、藏、蒙古、满、土、撒拉等民族聚居的城市,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23%。尤其以回族和藏族为多,如果要领略民族风情,这里是一个好地方。
  西宁,是一座迄今有二千一百多年历史的城市,是古丝绸之路青海道和唐蕃古道上的重要历史文化名城。世人对这方高与天齐而又风姿绰约的厚土顶礼与倾心,不仅因这方热土多娇,更因其神秘和神奇。数千年来,西宁各族儿女在这块吉祥美丽的地方繁衍生息,历经沧桑,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西宁恰似一颗璀璨的高原明珠镶嵌在河湟之滨。 
  当地人性格豪爽,民风淳朴,善良厚道,热情好客。据有关统计,青海的人均烈性酒销量可以说是在全国名列前茅,而在烈性酒中,青海人最喜欢的还是青稞酒。
  西宁地方特产有冬虫夏草、蕨菜、人参果、藏宝王、青稞酒、酥油、西宁大白毛、牛肉干、西宁大黄等;具有浓郁特色文化的藏饰品、皮影、湟中农民画、排灯、塔尔寺酥油花、堆绣、壁画、大通刺绣等都深受游客欢迎。 

  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

  西宁周围群山环抱,夏季凉风习习,盛夏时节内地热浪滚滚闷热难当的时候,这里却是凉爽如秋,“夏季来西宁,带件毛衣来”。也是盛夏时节睡觉还需盖被子的为数不多的地方之一。
  今天的西宁市为兰青铁路终点、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起点,依然是通往青藏高原腹地的交通要冲。西宁具有众多优良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大通县鹞子沟、察汗河、湟源县日月山、大黑沟、湟中群加森林公园、南佛山风景区等为代表的自然生态资源凭其各自特色已成为知名风景区。
  以丹噶尔古城为代表的唐蕃古道商贸古镇资源、以马步芳公馆为代表的名人文化旅游资源、以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青海藏文化馆、高原明珠观光塔为代表的人文资源等均展示着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
  由于地理位置及海拔的原因,西宁形成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独特高原气候,年平均气温7.8℃,夏季平均气温18.3℃,是消夏避暑的理想胜地。
  西宁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居住着汉、回、藏、蒙、土、撒拉等36个民族,具有丰富独特的世居民族风情。在西宁,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并存,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影响尤为深远。
  境内享誉海内外的塔尔寺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已有640多年的历史,1961年被授予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位于市区的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宁市10多万穆斯林群众进行宗教活动的中心,在青海省内规模最大、历史悠久,与西北地区著名的西安化觉寺、兰州桥门寺、新疆喀什文提卡尔清真寺等并称为西北四大清真寺。
  湟中塔尔寺的艺术“三绝”--堆秀、唐卡、酥油花名扬天下,以农民画、堆秀、雕刻、铜银器、泥塑、镶丝、藏毯、壁画在内的湟中“八瓣莲花”民间艺术品制作初具规模;大通县花儿会、皮影、湟源县排灯均已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刺绣等也已开发为旅游商品开始销售。
  西宁的文体及旅游节庆活动丰富多彩,有中国青海郁金香节、中国青海高原世界杯攀岩赛、青海民族文化旅游节、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国(青海)三江源国际摄影节、回族古尔邦节、六月六花儿会等。
  古老的高原城市正在焕发着新的活力。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