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西雅图”崛起的秘密:全产业链的魅力
2011-08-17   作者:记者 毛海峰 沈忠浩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由西安航空基地入区企业购置的A320,将在役整机用于维修培训尚属国内首例。
    西安阎良国家航空基地在短短六年时间内能迅速崛起,除了底气和机遇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秘密:构建全产业链。
  目前,西安阎良国家航空基地已成功培育出了一条以民营资本和外资为主导、上下游产业覆盖细密、拥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航空工业产业链,成为业界公认的国内产业链最完整、就地配套能力最强、产业聚集度最高的航空产业特色区域。正是依靠这条全产业链,西安阎良国家航空基地才得以异军突起。
  不少产业经济学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西安阎良国家航空基地通过构建全产业链发展的做法,对于我国其他地区发展包括航空工业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很大的借鉴性。

  领导规划不如市场指南

  自我国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全国各地都出台了各种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划,其中不少规划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也有一些规划只是领导重视、强行推进,实践起来困难很大。
  比如,近年来,有不少省市提出要大力发展太阳光伏、半导体照明等新兴产业,试图以所谓的超常规思维谋划,超常规路子发展,从而使其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但在规划时却少有市场论证,也不考虑是否有发展这些新兴产业的优势。
  西安国家航空基地的发展则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在2005年成立之初,负责人金乾生就提出,要以“市场导向”来发展产业。他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把西安国家航空基地定位于推动中国民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引擎,特别是要扶持通用飞机产业的发展。他认为,准确的市场定位,是构建优势全产业链的基础。
  金乾生为西安国家航空基地做出“推动中国民用航空产业发展引擎”的市场定位,便是建立在对我国航空工业发展趋势准确判断的基础上的。
  从进入本世纪初开始,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富豪数量不断增多,以私人飞机为代表的通用飞机产业作为民机市场的新需求已开始起步。尤其是随着我国人均GDP在2007年进入2000美元的大关后,国内私人飞机市场需求真正进入启动期,并有可能出现一个较长的迅速增长期。
  据预测,国内目前至少有30万人将成为私人飞机潜在的消费者,通用飞机产业正面临着前有未有的发展机遇。

  构建优势全产业链促进产业“内生性”发展

  在确立了准确的市场定位后,便是要构建优势的全产业链。目前,我国不少地区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虽然市场定位不错,但是由于存在着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配套率低、上下游产业链短的问题,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当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使产业发展不具备“内生性”。
  如西安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电讯、IT、动漫等新兴产业由于产业链不健全出现了严重的后劲不足问题。从事电讯行业的西安海天天线副总经理潘志清对记者说,西安的电讯产业链远没有形成气候,像沿海的珠三角、长三角现在都形成了很大的电讯产业区,规模大了以后,企业在当地生存就感觉像龙进了大海一样,而在西安却没有这种感觉。我们的产品是做通讯天线的,但是在装配、调试时西安就无法提供配套的产业链,这就相当于“在本地磨豆腐还要到外地买黄豆一样”。据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曾昭宁教授介绍,西安工业整体中小企业配套率仅为20%。
  西安国家航空基地从一开始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尤其航空产业是一个高投资、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要让企业的老总们在西安国家航空基地投资发展,就必须要使西安国家航空基地具备强大的产业就地配套能力。
  金乾生对记者说:“一个企业脱离了产业链,前方必定是死胡同;一个地区脱离了产业链,经济的崛起终将只是个梦想。”西安国家航空基地在成立时就已明晰了“产业链构建,集群化发展”的发展理念。近年来,在中航工业一批整机研制企业的龙头带动下,众多中小航空配套企业开始向航空基地聚集,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企业规模逐渐扩大,在航空新材料、零部件加工、专用设备制造等领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中小企业集群,为整机研制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同时,随着基地的发展,产业已经从过去整机设计、生产向包括面向民航的飞机改装、维修和保障服务在内的整个航空产业链延伸,并由此带来专业化分工更加明细,上下游企业密切配合、相互促进,极大地提高了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产业链的牵引,使龙头项目的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区内中小企业向整机生产企业配套,区内中小企业内部相互配套的循环发展态势逐渐形成。德国浦菲沃(西安)机械制造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是第一家入驻航空基地的德资企业,长期为波音、空客等国际知名航空企业提供配套生产,并融入了陕西航空产业链。从金融危机之后,总部已连续两次在西安航空基地扩大生产规模,利润从在欧洲时候的5%,短期内提高到了去年的45%。
  浦菲沃选择了西安航空基地,不仅仅是因为基地高标准的硬件环境和高效优质的服务,更是因为在这里产业聚集的辐射效应得以充分显现。诸多航空企业的不断入区聚集和细化分工,使得基地航空上下游配套产业逐步完善,企业自然是如鱼得水。“我们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中,对企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可以肯定,会有更多的一流企业入驻开发区。”企业负责人马克如是说。

  地区经济产业“聚光”才能做强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后,很多地区在做规划时往往同时做几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计划。实事上,一个地区人力、物力、财力是有限的,能做好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十分不容易,几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提出发展,往往使得各种资源分散使用,地区经济存在严重的产业“散光”现象。西安国家航空基地为此提出,在形成航空工业优势产业链后,更要进行产业“聚光”,要把所有资源用于发展航空产业,而不涉猎其他的产业。
  西安国家航空基地的产业“聚光”政策的努力,使得国内外航空工业大量有效生产要素向西安航空基地聚集,有力地促进了基地航空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同时促进了当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得西安国家航空基地在六年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记者日前从西安驱车向东北行约四十分钟,来到西安国家航空基地看到,这里虽是一个以航空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开发区,却看不到黑烟和污水。平整洁净的人行道边红花绿叶相映成趣,设计理念超前的景观小品错落有致,有着统一明快颜色的建筑与厂房星罗棋布,湛蓝的天空中时不时有一架架飞机掠过,更像是一座清新优雅的花园之城。
  放眼整个园区,这里正进入了实现跨越发展的黄金时期,一幕红红火火的建设场景和发展画面展现在眼前,让人不禁精神一振。难以想象,在几年前这里甚至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有的只是一个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和一片片种着玉米的农田,而现在,一座现代化航空产业新城正逐渐成形。
  西安国家航空基地主任何亮自信地告诉记者,西安国家航空基地现已成功地走出了一条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竞争优势——经济优势的特色发展之路。随着基地航空产业链日益强大,西安国家航空基地在国内航空界“领头羊”的角色将更加显现。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股市:高铁"伤",航空"飞" 2011-07-28
· 航空股借势领涨 沪指收复2700 2011-07-27
· 民生证券:航空股或“飞越”短期弱市 2011-07-27
· 美联邦航空局4000员工因拨款不到位“放大假” 2011-07-24
· 捷星航空飞进北京 2011-07-22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