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经参·财智 | 经参·思想 | 经参·读书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小企业患上周期性“紧缩症”>> 透视“金融‘二元结构’现象”系列报道之一
 
  企业倒闭现象又现东莞。日前,当地资深玩具企业“素艺”和纺织企业“定佳”突然倒闭,东莞业界一股“制造业寒流”再一次侵袭。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人民币升值、工资提高、原材料上涨这三大因素短期内难以消除,本次寒流或将甚于2008年。
   在江苏省吴江市这一国内知名纺织产业聚集区,中小纺织企业主向《经济参考报》记者抱怨道:在原材料和用工成本高涨、利润率被挤压而融资成本又大涨的压力下,有些小企业艰难存活,有些选择了停产,有些借了高利贷不知能撑到何时,还有少数资金链断裂破产。
[详细]
 
 
■大企业缘何成吸金“黑洞”? >> 透视“金融‘二元结构’现象”系列报道之二
 
   7月25日,国家电网100亿元利率为5.2%的三年期中票上市流通,7月26日,中广传媒5亿元三年期中票、广州无线电集团5亿元五年期中票、华联股份3亿元一年期短期融资券、三亚凤凰7亿元一年期短期融资券发行。
   这一企业密集发债的情形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虽然年初以来银根持续紧缩,但大企业的融资通道却仍然畅通。Wind统计显示,今年截至7月20日,总计发行11335.93亿元的企业债权融资工具(包括企业债、公司债、可转债、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但是,中小企业能够获得的支持却少得可怜,同期,仅发行了14.18亿元中小企业集合债,18.45亿元中小企业集合票据。 [详细]
 
 
■中小银行严重缺失加剧融资难 >> 透视“金融‘二元结构’现象”系列报道之三
 
  中小企业历来“指不上”体制内的融资。有关数据显示,在过去三年中,中型企业选择民间借贷的比重为48.3%,而小型企业选择民间借贷的比例则高达67.8%。
   从去年开始,一边是越来越稀少的银行体系的融资机会,一边是越来越高的民间融资成本,那些本就在高成本、微利润“夹缝”中求生存的中小企业,再次成为紧缩政策首当其冲的对象。专家指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关键在于完善多层次的金融体系,而重中之重是尽快让富有能量的草根金融机构浮出水面。[详细]
 
 
■对内开放方能破解资金双轨困局 >> 透视“金融‘二元结构’现象”系列报道之四
 
  当国有大企业以7%至8%的成本借贷、以5%至6%的利率发债时,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却不得不以30%至50%的利率融资,甚至许多企业不得不以年化200%的利率短期拆借。眼下,官方利率与民间利率的背离日益明显,这一资金价格的双轨制凸显了国内金融结构二元化困局。
[详细]
【评论】放开利率管制 还原价格信号 >>
  放开利率管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即使有资金成本的硬约束,银行贷款成本也将随之上调,从而挤走很多效率低下的国企需求。
  经济参考报版权所有 │ 美术编辑:吴雪梅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