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后危机时代领军金融家神秘面纱
首届“沪上金融家”评选结果揭晓
2011-07-22   作者:记者 杨毅沉 刘雪 桑彤/上海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左六)、金融家评审委员会主席朱晓明(右五)与首届“沪上金融行业领袖”合影留念。
    在7月上旬发布的最新一期“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中,上海跃居全球第六,这不仅是对上海这个众多金融机构汇聚的金融中心城市的量化衡量标志之一,也引起了人们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背后金融机构掌门人的极大关注。
  而随着7月20日首届“沪上金融家”评选结果的揭晓,蒙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最富吸引力和发展潜力金融中心身上的面纱被揭开,一批兼具专业背景、国际视野、丰富经验的金融家,正在具有巨大成长性和产业支撑环境的上海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上海金融家正成为展示中国金融实力的“名片”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和金融中心,已经聚集了全面的金融要素市场和齐全的金融体系,在最新一期的“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排名中,上海金融市场分项指标排名全球第七。纵观国内外金融史,在金融市场发展当中,顶尖的金融管理者作为金融中心建设的关键内核,是推动金融中心不断发展完善的艺术家和建筑师。
  在此次登上“沪上金融家”榜单的30位金融界高管中,有来自交易所、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各个领域的行业领袖和创新领军人物。中国银联总裁许罗德坦言:“上海的发展需要金融家,同时也会造就一批颇具影响力的金融家。”
  在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分行行长郭濂看来,金融中心的本质是金融家在空间和功能上的集聚,一个金融中心金融家的数量、水平和相互作用结构决定了金融中心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而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稳步推进的过程中,上海的金融家也正逐渐成为展示中国金融发展实力的一张“名片”。
  多元而富有极大发展潜力的金融市场,让上海吸纳了国际、国内各类顶级金融人才。在此次获奖人士中既有中国金融界精英,也有西方金融界专业人士,美亚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总裁、首席执行官柯瑞江与三菱东京日联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柳冈广和均当选为“沪上十大金融创新人物”。柯瑞江感慨地说:“只要打开窗户就可以看到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只要打开全世界的报纸都可以看到对中国经济的热烈讨论。在中国,生意的机会永远存在。”
  从金融业开放程度方面看,目前上海的外资银行境内总部数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包括跨国金融业及相关行业巨头如花旗集团、汇丰银行、摩根士丹利、美国银行、黑石集团、德勤、GE、麦肯锡、RBS、巴黎银行、AIG、普华永道、渣打银行、安永等多将中国总部设在上海。上海外资银行资产占全国外资银行的80%以上。
  对此,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指数服务公司总裁迈克尔·佩特内拉告诉记者:“我们在中国看到了希望,当世界大部分国家还在试图从过去三年的经济衰退中恢复的时候,大多数专家相信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达9%。这也是为何来自全球的公司和金融家都涌向中国的原因。”

  后危机时代资产管理机构争抢财富管理蛋糕

  从此次“沪上金融家”榜单来看,除去传统的要素市场、银行业与证券业金融家,风险管理与财富类金融机构、金融高管所占比重较高。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全球金融市场发展理念有了新的转变。“如果说金融危机留下遗产的话,那就是银行、投资者、政府和监管部门都已经从这些风险中间学到风险管理。”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董事会主席让·米希尔·赫塞尔斯曾在2011陆家嘴论坛上表示。
  “对于上海而言,风险管理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一个重要考量的标准。”德勤中国全球金融行业领导合伙人刘明华认为,“若把金融创新比作油门,那风险管理就是刹车。风险管理并不会遏制金融创新,而是强调防患于未然。”
  在这种情况下,随着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开闸以及国际风险管理机构进军中国金融市场,上海的国内外风险管理型机构聚集度增加,中国平安养老险董事长杜永茂、美国友邦保险中国区首席执行官蔡强、国泰君安期货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伟、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等保险、期货行业金融高管均榜上有名。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坦言,中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不在于缺少某一个金融市场体系,而是缺乏专业化的人才团队。如果我国现有的金融人才对风险认知不足,就可能处于投资被动的地位。
  此外,随着新富阶层的崛起,中国投资者的理财需求正在逐步从购买理财产品、追求资产管理向更高境界的财富管理升级。以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为代表的资产管理机构的金融家们均在积极争抢这块“大蛋糕”。光大证券总裁徐浩明、富国基金总经理窦玉明、中国人保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周立群等均在财富管理模式方面有所创新。

  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上海成为亚洲最大金融中心指日可待

  上海作为金砖国家金融中心的代表之一,主要优势在于成长发展,强势的成长性对上海金融市场深度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也将给国内外金融家未来选择上海提供信心的保障。
  有业内人士表示,不少国外机构高管今天仍然选择新加坡作为亚洲总部或中心所在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历史的惯性,因为那里有他们已经熟悉的法律和会计体系、已经持有的办公楼房和设备、已经建成的国际通讯网络以及已经了解的生活环境等等。
  但是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董事总经理郑学勤认为,上海毕竟是中国的金融中心,而国外机构在亚洲的业务越来越多地同中国有关,只要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上海成为亚洲最大的金融中心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这也将成为上海在成长性保障下吸引国际级金融家的一个充分条件。
  今年以来摩根士丹利、花旗集团、摩根大通等国际知名金融业巨头纷纷在沪与上海金融机构进行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合作,不仅成立了合资的证券公司,还成立了股权投资基金、基金公司以及进行各种业务上的交流和合作。对此,在上海参加与华鑫证券成立合资证券公司的摩根士丹利总部高管就表示,非常看好未来上海作为巨大融资平台所在地的业务前景。而有分析人士指出,当国际顶尖金融机构大规模进入上海后,这将对上海吸引国际金融家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除去强势成长性的巨大吸引力,上海在综合环境上的进步也凸显出其对金融家的各种保障。在2011年度“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中,上海在服务水平上的排名从去年的第十九位上升至第七位,可见上海城市服务水平取得进步,也说明上海的政府服务更加尊重和顺应市场经济规律,政府治理、服务能力有了提升。
  而在对金融市场的产业支撑上,上海的产业资本实力雄厚,不少大型产业集团成为金融机构的股东。上海大型产业与金融复合型集团企业——绿地集团董事、副总裁张蕴认为,产业与金融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必然会通过参股、持股、控股和人事参与等方式进行内在的融合。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也是国内外众多大型企业集团发展的轨迹之一。有业内人士表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良性互动,也在另一方面给金融家提供了厚实的保障,同时也扩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链接:转型创新与国际化——沪上金融家未来突破的两大方向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花旗:助力"青年金融家领导力"夏令营 2010-07-30
· 花旗银行:助力“青年金融家领导力”夏令营 2010-07-30
· 美国金融家威尔伯•罗斯计划挺进次贷市场 2007-08-23
· 资金"旱涝失调"暴露金融结构失衡 2011-05-03
· 支持中小企业需要金融结构调整 2009-08-21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