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电业将主导新一轮全球产业洗牌
2011-07-19   作者:罗清启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随着家电企业中期报告发布在即,关于企业业绩好坏的讨论在业内迅速兴起。但公允地看,抛弃企业发展持续性去讨论短期盈利能力的做法是目光短浅的“短视”行为,真正能够保证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还是产业结构的稳定性和科学性,衡量企业未来发展空间还应该以此为标准进行考量。在当前全球消费电子市场需求相对萎靡的背景下,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具市场活力的产业板块,这为中国市场孕育巨型公司提供了可能。可以预见的是,在人口红利带来的巨大市场增量支撑下,中国企业一旦构建起科学的发展架构将在全球掀起新一轮市场变革。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通胀压力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全球消费电子需求呈现相对萎缩状态。同时,受美元流动性过剩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全球原材料价格以及生产要素价格不断攀升,相对萎靡的市场需求与持续高企的成本构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消费电子企业面临的新的供需形势,这对全球家电企业均提出了新的挑战,受此影响大部分消费电子企业均呈现业绩下滑甚至亏损的迹象。与之相反的是,在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扩内需政策影响下,中国成为全球最具市场活力的家电产业板块。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全球扩张的良机,也为诞生巨型企业提供了条件。
  从全球产业发展历程看,全球化的巨型公司一般具备三大特征:一是广阔的产业跨度,实际上也就是公司的商业化面积,这是任何一个巨型公司所必须的产业支撑;二是牢固的技术深度,它往往决定着企业的寿命,因为它是孵化新产业的种子;三是需求满足的精度与速度,这是支撑企业产业拓展和技术创新的持续动力,决定了企业的管理绩效。从目前发展情况看,目前长虹、海尔、联想等国内企业已经具备了这些特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下,任何企业企图在单一市场范围内获得竞争优势已经不可能了。随着外资企业加速进入中国市场,此前作为本土企业竞争力重要来源的生产要素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了,而当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与外资竞争时发现,外资企业大都采用了“巨无霸式”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模式,其产业链的综合优势与庞大的多元产业结构成为中国家电企业难以企及的结构性障碍。在全球电子产业环境巨变的情况下,中国家电业要走出当前的产业困境,就必须通过建立能够发挥协同效应的“抗震式”产业结构,形成规模经济的放大效应和范围经济的协同效应,快速提升内生性综合竞争力。
  如果说广阔的产业跨度是一副骨架的话,那么牢固的技术深度则是身体的肌理,缺乏血肉支撑的皮囊是没有任何存在意义的。更何况从目前产业形势看,未来产业的竞争将远不是产品间的比拼,核心技术与专利间的竞争将成为未来产业竞争的主旋律。即便对一个国家来讲,能不能长久地在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保持优势,已越来越取决于其科技进步的速度与自主创新的能力。因此,如何构建起深厚的技术研发与应用能力成为决定中国家电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我们看到,在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以及关键部件制造上,国内一些领先企业已取得长足的进步,比如,长虹已形成了覆盖PDP、LCD、OLED和智能变频压缩机等核心器件的研发制造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具备了产品定义权。同时,长虹还形成了以智能平台、智能应用、智能操控三大体系为基础的智能轩辕技术软件平台,成为智能时代的领跑者。
  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下,消费需求变得更加个性化,谁能为消费者提供最大的福利包,谁就能占据市场先机。与此同时,消费者对家电产品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产品上,包括服务、物流等在内的完整家电解决方案成为消费者的新需求,这就要求企业不仅仅要在产品制造上实现突破,在服务等领域也要不断强化。
  简单将企业的竞争力寄望于产业规模扩大带来的规模经济上的做法已经过时了,在互联网经济时代,形成具备持续抗压性的产业架构以及能够应对不同市场变动的技术研发平台显得至关重要,以此为支撑才能真正为消费者提供差异化的综合解决方案。否则,企业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败下阵来,陷入被边缘化甚至淘汰的尴尬境地。毫不夸张地讲,在新一轮产业变革到来之际,中国企业无疑已经成为这场新革命的主导者。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家电业博弈国际标准需国家给力 2011-04-26
· 中国家电业亟待标准导航 2011-04-26
· 家电业掀起“绿色风暴” 2011-03-22
· 家电业揭开2011年低碳大幕 2011-03-01
· 徐东生:家电业已步入稳定成长期 2011-01-25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