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年中抉择:防通胀仍是首要任务
2011-07-16   作者:张向东 胡蓉萍 席斯 张斌  来源:经济观察报
 

    银行开始给电厂“打白条”了。
  最近,某中部省份的一家国有电厂就遭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以前,这家电厂每月能够从银行拿到贷款,用于采购燃料的资金周转,但是现在银行给这家电厂的却是“承兑汇票”,这要在一段时间过后才能兑换成现金,而这段时间最长可以拖上6个月。
  这便是“紧缩的货币政策”。“承兑汇票”成了电厂支付上游企业煤炭账款的“资金”,类似于“打白条”的账款就这样开始在经济实体中流通。但在汇票上规定的时间到来前,谁都从银行拿不到真正的钱。除非急等现金的企业,愿意选择多支付一定的利息向那些有钱的私人兑现。
  7月15日凌晨两点多,菜贩子小陈开着面包车冒雨前往北京最大的蔬菜水果集散地新发地进货。几个小时后,他在朝阳区百子湾一个小区门口的摊位上分拣上货,他自言自语道,“鸡蛋四块八一斤,谁吃过这么贵的鸡蛋?白菜两块多一斤,五花肉涨到十六块喽!”
  这就是“通货膨胀”,它正在由生硬的CPI数据,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价钱,然后走进人们每天活生生的城市中,而不管你的工资是涨还是跌。
  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王志浩最近注意到了一个特别的现象,类似于三一重工这样的工程机械企业,在最近几个月间订单和销量开始大幅下降。他分析说,这可能是由于各地未来新开工的投资项目大幅减少造成的,而这意味着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的中国经济的增速正在放缓。
  紧缩、通胀、增速放缓——又到了让决策层作出抉择的时候了。根据本报从各部委了解到的情况,三个选项中,防通胀仍将是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选择。
  7月15日,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说,“当前的选择题是‘保增长’与‘防通胀’,但在目前情况下,高通胀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和危害更大,所以这一点仍是主要任务。”
  来自央行的人士也认为,当前一个明显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通胀问题。“在非常坚持的情况下,才有希望解决通胀问题,先解决下来再说,解决后再放松政策。”
  据本报了解,最迟在8月初,中央将召开会议,为下半年的经济工作明确定调,并部署相关调控政策。
  目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央行、商务部、银监会等部门相关司局已经在各地进行调研,他们将在近期分别召开年中经济分析会,一些分析报告和政策建议将上报国务院。他们的调研结果和对宏观走势的判断将左右中央下半年的政策调控。

  部委密集调研

  自6月初开始,国家发改委和央行便开始就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展开调研。6月14日-16日,国家发改委综合司派出调研组赴江西就水稻生产、稻谷市场价格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调研。
  6月9日-17日,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相继召开钢铁、建材、机械等行业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和研讨会。6月19日至20日,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又在西安召开部分地区上半年经济运行态势分析座谈会。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参会。此次会议讨论了各地上半年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对下半年的宏观调控与运行调节提出了相关建议。
  日前,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也已经奔赴地方就夏粮和秋粮的丰收情况、价格以及成本波动等问题展开调研。7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又一批调研组奔赴安徽和江苏等地就价格问题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调研。
  参加调研的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上半年不把重点放在防通胀上的话,那CPI的数据只会更高”。同时,“尽管经济增长出现放缓,也是受到政策主动调节的影响,而对于下半年的经济增长,则并不需要特别的担心。”
  不过,即便是所有政策目标都指向“防通胀”的上半年,CPI的走势依旧让人担忧。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CPI同比上涨5.4%,并呈逐月攀高的态势。6月当月,6.4%的增幅更是超出大部分市场机构的预期。
  银监会近期对全国展开了调研。接近银监会的人士说,监管层应该调研过房地产、网络借贷、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警示、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江浙资金链调研等等。
  来自央行的人士介绍称,央行各个部门都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进行了调研,其中货币政策的决策方面则联合相关部委进行了调研。央行的调研内容涉及社会融资总量、地方融资平台、民间借贷以及个人金融数据保护等方面。
  央行的这位人士说,调研结果表明,影子银行、民间借贷很活跃,也表明,经济向好的动力依然很大。
  这位央行人士对目前的经济形势比较乐观,他的担忧在风险方面。他说,“乐观在于私人部门的动力很足,尽管融资困难,但是对融资只问能否借到,不问价格的情况很多,说明私人部门信心很足。风险,就是钱到底配置到哪些产业是安全的,能获得收益,并覆盖掉融资成本。这点是需要担忧的。”
  上述央行人士的另一个担忧,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国家发改委有关司局看来可能更为严重。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的调研发现,产能过剩行业的淘汰落后和产业升级依然进展缓慢。
  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的调研还发现了上半年运行中更为严重的问题,节能减排的形势反而有恶化的趋势。有关部门人士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增加了12.2%,6月当月用电量增长13%;而上半年全国GDP增长9.6%。“这说明,我们的能耗是不降反升的。而国务院年初定下的目标是全年降低3.5%左右。下半年,怎么办呢?”
  此外,国家发改委有关司局的调研还发现,上半年,一些重点领域的改革也进展缓慢。比如收入分配问题,按照年初国务院提出的目标是,“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两个同步”目标。
  而按照统计局7月14日发布的数据,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6%,而GDP的增速则达到9.6%。有关司局的人士说,“地方省份,基本上GDP的增速都在10%以上,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增长也很快,但是居民收入增长却远远落后。”该人士认为,收入分配、资源产品的价格改革等一些被国务院年初明确提出来的问题,在下半年都面临着很大压力。

  防通胀仍是首要任务

  7月13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对媒体表示,国外流动性仍然还非常充裕,国内面临着成本长期上升的压力,物价调控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尽管盛来运此后又补充解释说,物价稳定的各种有利条件在增加。但他也承认,这些有利条件要转成现实还有一段距离,还必须继续把稳定物价放在宏观调控的首位。
  目前来看,将通胀继续放在首位,是国家发改委和央行的一致看法。在国家发改委看来,通胀仍是今后一段时间需要政策关注的重中之重。这不仅因为国务院在年初的工作会议上将防通胀定为全年的重点,更在于目前物价的翘尾因素仍未消弭,同时导致物价上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
  国家发改委的人士认为,上半年的物价上涨,有很多翘尾的因素。目前,翘尾因素会影响到何时,还很难判断,而国内日常消费品的价格就是很难预测和控制的。再加上,随着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暗示美国可能会继续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半年中国还将面临更多的输入型的成本上涨。
  来自央行的人士则表示,现在CPI是不是见顶还不知道,只有在非常坚持的情况下,才有希望解决通胀问题,先解决下来再说,解决了后再放松政策,大不了再冲向通胀,那再紧,再解决通胀就可以了。
  财政部对待通胀的态度,使得其在资源税改革方面变得犹豫。在近期的全国财政厅局座谈会上,财政部的官员表示,财政政策想收紧,但又怕推高CPI。资源税改革的出台正处在这样一个矛盾中,地方的呼吁相当强烈,但这种增税的政策,尤其是对能源原料的征税,对CPI的影响会比较明显。
  商务部的官员也认为,现在来看,通胀的压力还是更大一些。这位官员说,“7、8月份的CPI还会再向上走,压力仍然会很大。所以我们感觉在政策上,三季度紧缩政策应该不会改变,四季度可能也就是停止这个步伐,也不会出现反转。”
  整个上半年,紧缩政策将不仅导致市场缺钱,还进一步影响到了经济的整体增速。根据国家统计局7月13日发布的数据,GDP增速从去年三季度9.6%、四季度9.8%到今年一季度变成9.7%,二季度再降为9.5%。仅从数据上看,GDP增速放缓已成事实。
  但国家发改委似乎对此并不担心。有关人士表示,从6月份和整个上半年的数据,虽然总的经济增速有所减缓,但环比数据仍然向好,而且超过市场原先的预期,目前社会上出现的“用电荒”、“用工荒”等还是说明实体经济比较活跃。“经济增速放缓与原先强大的经济刺激政策退出以及经济结构转型有关,而且经济增速稍微低点也没有多大关系。”
  上述人士说,“任何调控政策都不能实现所有的目标,你偏重于这一目标时,另一目标肯定难以获得满意的结果。”
  事实上,在7月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的当天,国务院召开了常务会议,总理温家宝表示,依然要将控制物价放在宏观调控的首要位置,同时也首次提到政策的“前瞻性”,更提出要避免经济增长的波动。这让市场觉得,下半年针对通胀的调控仍然会是首要任务。
  野村证券的研究报告称,各种数据表明在高通胀环境下,经济仅略微放缓增长,下半年政策会进一步收紧。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从紧的货币政策短期内不会动摇,“由于高通胀仍是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而增长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不大,我们预计货币政策在下半年都不会出现放松的迹象。”

  争议调控政策

  虽然各部委都认为下半年防通胀的首要任务仍不能放松,但一些经济学家已经开始反思,过于看重通胀、采取从紧的政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伤害。
  7月9日,在由央行货币委员会委员李稻葵召集的一次研讨会上,巴曙松、陈东琪、王健、陈兴动等经济学家们都认为眼下的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减速了,并且认为这种减速是由于宏观政策的“超调”导致的。
  法国巴黎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表示,导致中国经济出现急速下行的因素,主要在政策。他说,“当前的货币政策不是正常化,货币政策在纠错,纠错的状况下,管理层遇到很多压力。”陈兴动认为,宏观政策应该做有选择性的放松。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会秘书长王健说,中国的投资需求正在减少。而代表未来投资的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前五个月增长6.4%,扣除当期PPI因素,实际上新上项目投资已经为负。他甚至预测,中国经济从今年开始,将连续三年下降。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说,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原本应该是把CPI降下来,同时保持经济增速。但是现在的情况是,CPI没有降下来,但是经济增速却下来了,这让袁钢明认为,宏观政策用错了。政府对CPI的调控是失败的,越调越高,而且当前的情况比08年还要糟糕。
  但显然,政府部门对经济增速的放缓并不担心。国家发改委的人士说,无论是投资增速,还是宏观经济增速的放缓,都并不是大问题。从调研来看,地方投资的冲动依旧很强劲,后续的投资并不用担心。
  同样持乐观态度的还有商务部,有关官员说,“超调”应该不存在,现在外汇占款还是这么大,顺差这两个月也都很大。这就是控制通胀和企业融资之间的矛盾,是一个掌握分寸的事情。
  上述商务部官员说,中国经济是否进入减速的渠道,部里面的意见也并不统一。从企业的已存订单来看,即使出口的增速下来,在规模上也还是能保持得住今年。只要外部的环境在下半年不出现非常大的逆转,就是欧债危机,美国还有北非等等,只要没有大的问题,今年的外贸应该还可以。
  与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的观点不同,财政部则在担心经济增长放缓,可能给财政收入带来的不利影响。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前不久的全国财政厅局座谈会上表示,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继续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等,会减少一些收入,全年财政收入增幅将呈前高后低走势。
  在这次会议上,一些地方财政官员们也分析,下半年税收形势严峻。个人所得税修订引起的减税并不是主因,各地担心的仍是企业税收增势下滑。主要还是担心整个宏观经济下行导致,经济增速下滑的同时,企业利润受影响。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预计下半年,防通胀的努力将重视增加供给方面的政策。这包括落实好保障房建设,保证农副产品充足供应,通过补贴增加猪肉供给等。而在总需求方面,如果政策微调,预计将以财政政策为先导,对投资项目的审批可能加快。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抗通胀,别忘了供给这一边 2011-07-14
· 高通胀是利率市场化的契机 2011-07-12
· 断言通胀拐点到来为时过早 2011-07-11
· 通胀预期见顶 A股政策压力渐趋缓解 2011-07-11
· 中国加息 全球通胀降温 2011-07-08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