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紧缩强度或超预期
加息靴子终于落地 下半年可能还有两次
2011-07-07   作者:记者 刘振冬/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加息的靴子终于落地。央行7月6日晚间公告,自7日起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25个基点。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专家预期,未来政策紧缩的重点,将从存准率转换到利率工具。参照上一轮紧缩强度而言,下半年可能还有两次加息。下半年存准率的调整或将暂停,但如果外汇流入水平超预期增长,央行仍有提准可能。
  受中国加息消息影响,大宗商品市场下挫。截至记者截稿时,纽约原油跌至96.31美元,下跌0.59%,布伦特原油跌至112.37美元,下跌1.09%;外汇市场上,欧元跌幅扩大至0.74%,美元指数上涨0.55%;全球股市方面,伦敦富时100指数跌0.76%,法国AC40指数跌0.6%。
  选择此时而非周末加息,机构认为,仍为表明央行控通胀决心。7月15日,统计局将公布包括6月CPI在内的上半年经济数据,市场预期6月通胀率将达到6.2%的新高。国泰君安预测,6月份CPI为6.2%、PPI为7.2%。2011年全年CPI均值为5.0%,PPI均值为6.7%。央行4日发布的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声明也表示,通胀压力仍然处在高位。
  “这次加息有助于校正负利率,显示货币政策依然将抑制通胀作为从紧政策的主要目标。在社会融资日益多样化的市场环境下,过度依赖提高准备金率、贷款控制等数量工具不仅政策效果受到影响,而且还可能导致流动性的结构性失衡。预计下一步紧缩政策会平衡运用利率等价格工具和数量工具,利率工具的灵活性会有所提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表示,央行此次加息应是经过反复权衡后的选择,尽管加息有经济减速、热钱等负面因素,但由于当前银行存贷款名义利率远低于市场利率水平。因此加息很有必要,一方面是对负利率的修正、有利于管理通胀预期,另一方面可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挤出资金占用多、回报率低的项目,从而腾挪出更多资金进入中小企业。
  虽然机构大多认为此次加息在预期之中,但对于未来的政策紧缩力度有所分歧。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相对温和,通胀仍处于高位,加息是必然的,年内还将有一至两次加息,但窗口期尚不能确定。
  也有专家认为,影响通胀的基本面并未发生根本变化,今年的通胀走势可能是前高后更高,通胀水平可能直逼2007年至2008年那轮的高点8.7%。未来,政策还将继续收紧以抑制通胀,参照上一轮紧缩时一年期定存4.14%的基准利率,本轮加息或还有3次。
  但是,基金和券商普遍预期加息已近尾声。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预计下半年通胀将呈现高位回落的态势,尽管目前仍然呈现负利率状态,但加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已经明显降低,年内加息接近尾声,至多还有一次加息,紧缩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将放慢。诺安基金表示,6月份通胀仍然有上行压力,但考虑到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慢,下半年通胀压力有望缓和,因此央行加息进入收官阶段。
  对于是否还会继续动用数量型紧缩工具,机构一致预期存准率上调空间有限。国泰君安认为,7月公开市场到期资金为3700亿,较6月明显下降,预计准备金率再上调的概率不大,未来公开市场或将重新成为回笼资金的主要工具。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中国加息预期打压市场风险偏好 2011-07-06
· 市场利率飙升加息在即 2011-07-03
· 央行再遭市场利率飙升逼宫 加息预期持续强化 2011-07-02
· 中行:三季度或有1~2次非对称加息 2011-07-01
· 启动加息周期是对经济的救赎 2011-07-01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谢国忠:软着陆可能成为陷阱·[思想]张立伟:中国奶业没有“消费者主权”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