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彻太行的转变之歌
河南孟电集团以社会效益为重转变发展方式
2011-06-21   作者:记者 闻有成/郑州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巍巍太行山下,滔滔卫河之滨,镶嵌着闻名遐迩的河南辉县市孟庄镇。我们的祖先曾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人类文化——“孟庄遗址”。这一以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为主,兼夏、商、周文化的古代文化遗址,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
  展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孟庄这块古老的土地是那么壮美,那么光彩。
  奔腾不息的黄河,好像我们华夏子孙延绵不断的历史,述说着这里许多的神奇故事……
  雄伟壮丽的太行山,宛如中华民族英武雄健的身姿,彪炳着无数壮丽的历史春秋……
  沐浴着新世纪的阳光雨露,跨入新时代的孟庄大地上,现代化的发电机群,高高耸立的凉水塔,如巨龙横卧般的旋窑水泥生产线……仿佛一座座无字丰碑,默默地向人们述说着它的主人——河南孟电集团的故事。从企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关注民生生存环境,为了太行山的“碧水蓝天”,孟电集团“砍掉”多条立窑水泥生产线,决定不惜牺牲10多亿元,在全国民营企业中率先“爆破”8台小火电机组,为改善当地的环境一马当先。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为全国树立起了非公有制企业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的一面旗帜。

  “牺牲10多亿元,还子孙后代碧水蓝天”

  “吃饭盖着碗,出门捂着脸,一年吃掉一块预制板。”这是10多年前当地老百姓的一段顺口溜。
  当时,辉县市的环境质量滑入低谷,数十公里外还是朗朗青天,到了辉县市却“云”山“雾”罩,烟尘喷薄而出,弥漫天空,太行山区难见蓝天。辉县成了名副其实的“灰县”。
  原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贫穷落后的孟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县乡村各行各业号角齐鸣,万马奔腾,乡镇企业沸腾,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资料显示,辉县市乡办、村民、联办、户办四级企业猛增到2000多家。仅依靠当地矿山资源,就开办有水泥厂100多家。水泥生产严重污染当地环境。
  就在这一时期,孟电人也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以“孟电精神”、“孟电速度”,奋力拼搏,建成了全国乡镇企业最大的火电厂之一,为辉县市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增加,他们也建成了多条日产1000吨的水泥生产线。
  太行环境污染告急!
  孟电集团新的掌门人,党委书记、总经理范海涛,敏锐地意识到,民生生存环境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企业应从战略高度看待民生生存环境,处理好集团创造财富与公众利益的关系。要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孟电集团党委要担负起党赋予给企业为人民谋幸福的职责使命。
  企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孟电集团以大局意识、环保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超前提出在节能减排中打头阵,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以社会效益为重,企业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孟电集团高瞻远瞩,决定带头炸掉三条立窑水泥生产线,拉开了辉县市乃至新乡市关停小水泥厂的序幕。在他们的带动下,两年间,全市爆破拆除了65家水泥企业的114条立窑生产线,关闭、搬迁了170多家碎石场。炸掉小立窑,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每吨干法水泥耗煤仅有103千克,产生二氧化硫1000千克、二氧化碳363千克,有害气体和粉尘排放全部达到了国家规定标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能耗低、节约资源、产品质量好、达标排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丰收。
  接着,孟电集团积极响应国家“上大压小、节能减排”政策,作为全国首家主动参战的民营企业,参与小火电爆破工作,河南省拆除小火电主会场设在了孟电集团。
  小火电机组爆破拆除前夜,党委书记、总经理范海涛和集团干部、职工来到8台机组前,绕着转了一圈又一圈,依依不舍。范海涛说,今天“炸”20年心血建成的8台机组,企业牺牲了10多亿元,是为了还子孙后代以碧水蓝天,孟电人虽痛却无悔!为了8台小火电机组能够如期成功爆破,孟电把全省七家爆破公司全请到现场,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爆破前期准备工作当中。
  随着轰隆隆几声巨响,孟电集团8台小火电机组的6座冷水塔和3座烟囱轰然倒地,孟电节能减排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不久,国家发改委核准孟电集团投资26亿兴建两台30万千瓦热点机组项目。范海涛说,对于30万机组建设,相关部门只要求脱硫,可孟电同步上了脱硝装置,年可节约原煤42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5万吨。这个项目建成后,我们对全市实现了集中供热,关停了165台小锅炉,有效地推动了当地环境的改善。同时,和以往小火电机组相比,新项目每度电煤耗从700克下降到330克,厂用电从10%下降到5%,员工从原来的1060人减少到300多人,可以说,孟电集团从中尝到了以社会效益为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甜头。
  辉县不再“灰县”!
  如今,辉县市蓝天白云,碧波清流,万山吐绿,空气清新。中国美院的一位国画教授离开辉县时恋恋不舍地赞叹道:真羡慕辉县的老百姓有这么一块好山水。县里群众普遍称赞说,孟电集团社会利益至上,发展企业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孟电作出的表率作用为辉县人民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奉献出了头份功劳。

  承担社会责任,水泥企业“艺术”环保生产

  四月的太行山,万木争春,野花遍地,生机盎然。
  走进孟电集团依山而建,傲然屹立的高科技自动化水泥生产厂,一种前所未有的气派及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展现眼前。厂区鲜花和绿草勃勃生长,壮观美丽的办公楼广场中央,金色的环球和代表着高科技的卫星标志同水花飞扬的喷泉交融,展现出现代企业的审美格调和时代风采。
  这里的水泥厂,春风拂面,蔚蓝的天空飘荡着朵朵白云,洁净高雅,看不到粉尘。原来他们生产的水泥是从地下输送而消除了尘土污染,是名副其实的绿色环保工程。
  集团董事长范清荣陪同我们参观水泥有限公司中央控制室,他介绍说,控制室采用国际先进水平的DCS计算机控制和德国的技术设备系统,实现了水泥生产自动化控制。
  人们称孟电集团把昔日的高污染水泥厂变成了现代“艺术”环保生产作品。范清荣对此说,环境保护事关民生,我们集团在这个制度上始终一丝不苟,没有半点的作秀。
  中科院研制出了煤净化燃烧一炉两用新工艺后,他们立即和中科院联系,成为国内首家和该院搞此项试验的合作伙伴。此技术是在原煤中掺加进一种AMC添加剂,可使炉渣直接成为水泥熟料,且标号可达325号以上。煤净化燃烧一炉两用新工艺试验成功后,有效处理了煤灰的占地问题和运输过程中造成的二次污染。同时把原有的水膜除尘器改为静电除尘器,减少了硫的排放和酸雨危害,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减少了水污染。
  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孟电集团于1999年安装了新型循环硫化床锅炉,相比以前的链条炉,它可以燃烧劣质煤、煤矸石等燃料,热值从6000大卡以上降到了3000大卡以下,燃烧后灰渣中可燃物含量从30%以上降到了5%以下。
  2002年,孟电投资1亿元,建设一条日产1000吨熟料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不仅可以把火力发电每天产生的600吨煤灰、煤渣作为再生产资源供给,还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短短七个月,孟电建成了第一条旋窑水泥生产线,工期短、投资少、工艺先进。被誉为“河南省干法水泥行业的样板工程”,填补了辉县市干法水泥行业的空白。
  孟电利用热电联产、矿山资源等优势,先后投资10多亿元,建成了六条水泥生产线,年产水泥达到了600万吨,成为河南省最大的干法水泥生产基地之一。“孟电牌”水泥于2009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广泛用于京珠高速、黄河二桥、南水北调等国家、省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而后又建成了一台5.5万和一台6万千瓦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了17.5万千瓦。
  孟电人始终认为环保责任是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不断加大向环保方面的投入,先后投资8000多万元改进了收尘器,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员工健康、减少了空气污染。
  水泥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余热,余热直接排到大气中,会造成极大浪费和污染。2008年5月,孟电集团投资1.7亿元,在全省率先建成了两台7500千瓦利用水泥窑尾余热发电的纯低温余热发电机组。该项目每年可发电1亿千瓦时、节约原煤6万余吨,窑头排烟温度由过去的360℃降低到100℃,窑尾排烟温度由过去的310℃降低到220℃,年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12.6万吨,创造直接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省政府主要领导到孟电集团考察,称赞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的建成,是一个重大突破,为全省干法水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带了个好头。

  让每条创新型产业链跨进循环经济圈

  世界先进国家和国内知名企业的成功经验充分表明,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主体同样是企业。孟电集团始终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为目的,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孟电工程技术人员以攻城不畏艰的精神,通过研发,首次将变频调速技术应用于窑头、分解炉喂煤输送系统的罗茨风机及窑头四通道喷煤管净风罗茨风机的调速上,收到节电、风煤调节方便快捷、降低噪音等良好效果,在国内同行尚属首创。
  在郑州市场,孟电集团的水泥占据主导地位。在80多家商业搅拌站中,有40多家使用孟电水泥,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孟电水泥的竞争力来自成本优势和质量优势。
  孟电水泥的质量普遍高于国家标准和同行水准。而它的成本优势则源于孟电集团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电厂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煤灰,煤灰则是生产水泥的重要材料。水泥又是一个高耗能产业,低电价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优势。
  近年来,孟电集团进军房地产行业,相继开发了六个小区,由集团集中供热,为改善辉县市人居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孟电集团房地产公司连续三年在新乡市房地产行业中纳税排名第一。
  如今的孟电集团,成功打造了热电联产——干法水泥——房地产行业的链条,实现了循环经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孟电力争到2012年底,再上几个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低耗能、污染小的大项目,使集团固定资产达到50亿元;上缴国家税金3亿元;投资8000万元进行技术革新、节能挖潜和环保设备改造等,以节能减排促进企业健康科学发展。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石家庄市428家企业错峰避峰让电于民 2011-06-20
· 企业走出去不妨学李娜 2011-06-20
· 专家:城商行应助力中小企业融资 2011-06-20
· 专家称我国奶业标准全球最低 被个别企业绑架 2011-06-19
· 中关村加大企业上市扶持力度 2011-06-17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谢国忠:软着陆可能成为陷阱·[思想]张立伟:中国奶业没有“消费者主权”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