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网民:高尔夫球场建设为何屡禁不止
2011-06-21   作者:记者 张松/整理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日前,有媒体报道,从2004年开始,国家陆续下达了近10个针对高尔夫球场建设的禁令。然而7年过去了,各地仍建设了400多个球场。有网民认为,高尔夫球场建设之所以屡禁不止,一是跟一些地方政府利益有关,二是对禁令执行不力。有网友表示,对于这种公开挑衅法律法规、侵害公众利益的行为,不从严处置后患无穷。

  屡禁不止 高尔夫球一直在飞

  有网民指出,禁令颁布7年来,主管部门多次启动综合治理、专项治理、督办,却并未收到应有的效果。高尔夫业界人士对禁令及其执行概括评价为“禁而不管”。这只能说明,针对违法违规的高尔夫球场项目,有关方面的“板子”从来都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调控其他行业和产业时使出的雷霆手段,到了叫停高尔夫的时候,只打雷不下雨。如果说这背后不涉及利益传输等潜规则,确实会让人匪夷所思。
  署名“踏浪微波”的微博表示,高尔夫球场建设屡禁不止,一是奸商们用各种手段换一个项目名字拿下土地用作球场,二是这个运动属于精英阶层的运动,一些精英们藐视国家法令,并有能力保护他们的运动场所不被取消。
  有评论指出,一个违法项目的诞生,一定是多方协作的结果。很多高尔夫球场以低价获得农田,并带动周围房价地价飙升,多重创造暴利,还能成为政府部门GDP业绩提升的又一动力。高尔夫球场屡禁不止的原因就在其中。

  执法不严 后果很严重

  有网民认为,高尔夫球场之所以屡禁不止,最重要的问题在于:一是跟政府地方利益结合在一起;二是规章制度执行不力。没有充分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就会“被潜规则”,就会成为(权力)寻租的工具。
  有网民表示,期待国家能出面加以解决,现在国家强了、老百姓富了,但是法制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迫在眉睫。对于这种公开挑衅法律、政府决定、公众利益的行为,不加以处置后患无穷。
  署名盛大林的博客文章认为,此前有媒体发表文章认为,“相对于经济发展成就、社会财富积累等‘有形资产’,公信力属于‘无形资产’。如同有形资产的建树需要集腋成裘,无形资产的聚集也靠点滴积攒。不同的是,政府‘无形资产’的流失,却要容易得多、迅速得多。”按照这个理论,2004年以来每一个高尔夫球洞的出现都会吞噬政府的“无形资产”。

  需求巨大 政策是否该“一刀切”?

  有网民认为,高尔夫球场屡禁不止说明市场需求巨大,因此相关政策不能“一刀切”。
  署名韩世同博客文章认为,如果要占用农田林地来建高尔夫球场,相信所有的人都会反对,但为何用荒地、荒滩、沼泽地、盐碱地和垃圾填埋场来建也不行呢?目前多数球场都是采取“以罚代批”的方式来“蒙混过关”的,有些没有出生证和准生证的球场,干脆就以私家球场和社区园林的名义出现。与其这样,倒还真的不如规范化,制定合理的审批程序和手续,让这些利用荒地、废地兴建的高尔夫球场能正常地获批。
  但也有网民认为,高尔夫球这项运动,适合于地广人稀的国家,不适合人多地少的中国。
  有网民表示,由于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甚至是占用优质的农田,因此在我国耕地紧张的背景下,高尔夫球场的建设必须受到限制。还有网民认为,国家明令禁止,还出现了400多个高尔夫球场,还出现了违规占地的现象,如果不禁止的话,问题会更严重。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内蒙古一生态治理区建高尔夫球场 2010-04-08
· 内蒙古一国家生态治理区变身高尔夫球场 2010-04-08
· 越南狂建高尔夫球场土地流失严重 2010-01-21
· 越南政府计划严格限建高尔夫球场保护耕地 2008-07-29
· 北京市:将禁止建设高尔夫球场滑雪场 2007-09-10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谢国忠:软着陆可能成为陷阱·[思想]张立伟:中国奶业没有“消费者主权”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