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走向深海的驱动力
2011-06-16   作者:记者 王蔚/上海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资料照片
    长期以来,欧美公司在海洋装备设计和高端制造领域世界领先,垄断着这一领域的核心技术。2000年以来,我国共建造平台40余座,70%以上是欧美公司设计。
  随着亚洲国家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日渐成熟,韩国、新加坡、中国和阿联酋成为主要的海洋工程制造国,韩国则垄断了钻井市场。
  俄罗斯、巴西等资源大国也进入了工程制造领域。近年来,依托本国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巨大需求,巴西和俄罗斯开始培育本国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正在成为世界海洋工程装备新的竞争者。
  为打造深海利器,作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国家863高科技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2缆地球物理勘探船、3000米深水工程勘察船、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3000米深水铺管起重船、大马力深水三用工作船建造过程中,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与专利,多项创新成果在国际国内处于领先位置。
  以“海洋石油981”为例,取得了六个世界首次的科研成果:
  ——首次采用200年一遇的风浪参数加上南海内波作为设计条件,大大提高了平台抵御灾害能力。
  两个因素成为设计创新依据。一是我国南海台风频繁,而且靠近深浅交界处,有些特定奇怪的现象,比如“内波”等;二是,近些年极端天气的频率增高。记者了解到,“海洋石油981”比参照船长了五米,高了四米,稳定性和防止风浪都得到了提高。金晓剑说,“两百年一遇”这个设计,国际上目前还没有,我们首次采用这个标准,是建立在科学实验科学计算基础上的。 
  ——首次采用3000米水深范围DPS-3动力定位、1500米水深范围锚泊定位的组合定位系统。
  这项创新的关键点在两种“动力定位”的组合。据业内人士介绍,一般是用抛锚的办法固定船只位置,如果水太深,抛锚就不管用了。采用“双动力定位”,就是在浅水,用抛锚的方式;水深了,再用动力定位。这样两种组合用在一条船上,国际上没有先例。
  ——首次突破半潜式平台可变载荷9000吨,为世界半潜式平台之最。
  一位从事海洋石油作业的工程师对记者说,“海洋石油981”可以把打一口井所有用的东西都带上了。据了解,通常海洋工程船舶的可变载荷是3000-4000吨,也有7000吨的。带越多可变载荷,意味着船内要有越大的浮箱。浮箱越大,水阻力就越大,船在推进时的马力就要越大。
  ——首次成功研发世界顶级超高强度R5级锚链,引领国际规范的制定。
  金晓剑说,如果想提高拉力,最简单的就是加大链的直径,但是链越粗,就越重。如果同等的直径,使用高强钢,不增加重量还能提供更大的拉力,是最理想的。R5和R4锚链,两个直径都一样,都是84毫米的钢环。R4的拉力大概是730多吨,R5是800多吨,多出来100吨,且不增加重量。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造R5锚链的只有三家,挪威、西班牙、中国。中国亚星公司与宝钢合作研制开发出R5锚链,还把R5锚链的规范尺寸做出了标准。这是在国际船级社的监督下完成的,随后他们的标准成为全球公认的标准。金晓剑告诉记者,现在亚星企业不仅为世界提供这种锚链,还提供标准。
  ——首次在船体的关键部位系统地安装了传感器监测系统,为研究半潜式平台的运动性能、关键结构应力分布、锚泊张力范围等建立了系统的海上科研平台,为我国在半潜式平台应用于深海的开发提供了更宝贵和更科学的设计依据。
  研究人员认为,这个平台,也可以作为一个长久观察的“实验基地”。如果其中当中出现其他的问题,通过传感器就能及时发现,同时也能为今后提供更准确的数字。这些数据,会帮人们长期的把这类船做得更好。
  ——首次采用了最先进的本质安全型水下防喷器系统,在紧急情况下可自动关闭井口,能有效防止类似墨西哥湾事故的发生。 
  有关专家认为,导致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事故发生时,人们无法把向外喷油的油井关闭。之前的海洋钻井平台,大家认为有四种方式足以控制了,或者是在现场关闭;或者退居到房间关闭;或者是撤离了,在船上遥控;实在不行,水下机器人下去,关闭。但是,在墨西哥湾事故的发生过程中,人们发现这四种方式都失效了。眼下,人们只有想第五种方式——“本质关闭”。就是除了这四种外,还有什么是失控的,可以用各种方式来设定关闭条件。这个关闭条件,就是加装几个传感器,在失效的情况下系统可以自动关闭。“海洋石油981”首次采用这个系统。
  回顾海洋工程装备的创新之路,金晓剑深有感触地总结创新有三个重要因素:首先是动因,思想上想不想创新,是拿别人成熟的东西做,还是把别人的成果与我们的实际相结合,在设计和使用上加以改进,更适合我们的条件。如果一定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东西,就需要去创新;其次是决心,就是面对困难时能否克服;第三是有多少资源可以实现创新。要知道在目前的状态下,花多少钱,用多少资源,能实现创新。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日本开始向海洋排放低放射性污水 2011-04-06
· 日本海洋食物链将受污染 生物或因辐射变异 2011-04-03
· 海洋工程装备规划正在制定 2011-03-23
· 张全代表:海洋大国要重视“海洋环保” 2011-03-14
· 海洋局:推进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2011-03-11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鲁政委:资本项下全开放时机未到·[思想]厉以宁:怎样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