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拍卖市场乱象该管管了
2011-06-14   作者:  来源:半岛晨报
 

    近日,新华社记者调查揭“天价拍卖”背后存在假拍黑幕,认为虚拍、虚报、虚高,艺术品市场泡沫被人为刻意吹大等现象。 6月11日,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召开媒体见面会表示,尚未就此事对具体企业做出是否违规的认定。
  记者在旧货市场以280元的价格购得一件瓷器,经中国文物学会文物鉴定专家鉴定,该瓷器为20年以内的仿品。当记者找到一家国际拍卖(北京)有限公司进行鉴定时,得到的结果却是“若鉴定文物并出具鉴定证书,1500块;若送拍,可免鉴定费。 ”记者问“收费标准由谁定? ”,回答是:“行规。 ”
  一位做生意的朋友说,最好赚的钱,是赚那些想赚大钱的人们的钱。现在最热的行当,就是艺术品拍卖,房地产炒作被打压之后,各种热钱都汇聚到这里,过亿的画作、古玩一件比一件更让人惊叹,最终它掠夺了谁呢?当然是局外人,那些手握巨资却找不到投资项目的富商大贾,还有希望通过炒作艺术品获得暴利的投资者,还有整个艺术品拍卖市场。
  一旦这些从业人员造假做局成风,受害者或记者通过揭露真相,这个行业就信誉破产,信誉破产之后,真诚的投资人就会避之而恐不及。
  即便像全国政协委员韩美琳这样有声望的艺术家,发现拍卖市场里出现了自己的造假作品时,多次发律师函要求撤拍赝品,但大都遭拒。有律师解释说,因为《拍卖法》第六十一条规定,拍卖人只要在拍前声明不保证拍品真伪,便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现在看来,《拍卖法》旧有条文明显违反了社会公共伦理,为拍卖行业里造假售假提供了机会。
  艺术品拍卖市场乱象,也是社会一些领域乱象的反映,一些大企业通过拍卖巨额藏品让自己获得贿金,一些行贿者通过收回贿品,让受贿对象洗钱,还有一些藏家或艺术家通过拍回自己的藏品,抬高身价。而这些,则与拍卖行造假不可同日而语,需要社会综合监管与治理。
  每当遇到这样的行业乱象,我们总会追问,有关管理部门是谁,他们是不是应该有所作为或承担责任?而在行业监管还不是很完善的当下,公众要做的就是保护自己,不要期望淘到藏品之后,通过拍卖行就可以一夜暴富,如果热爱收藏,先要学会鉴赏,要用平常心来对待艺术品。当收藏仅仅为了爱好,上当的机会就会少很多。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艺术品拍卖,资本导演这场戏 2011-06-14
· 齐白石: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指标股 2011-05-20
· 艺术品拍卖场正在走向二级市场 2011-05-17
· 海内外艺术品拍卖公司纷至沓来 2011-04-29
· 艺术品拍卖能否搭乘网络快车 2011-04-21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鲁政委:资本项下全开放时机未到·[思想]厉以宁:怎样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