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并购是一场“鸿门宴”?
飞利浦收购奔腾电器
2011-06-14   作者:记者 姚玉洁 魏宗凯 高少华/上海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知情人士6月12日证实,飞利浦公司将以23-25亿元人民币收购奔腾电器公司,双方在1-2个月内完成相关手续后将正式宣布这一收购细节。这是继美国百胜餐饮集团宣布收购小肥羊公司后,外资再次出手并购中国民营企业。

  飞利浦收购奔腾电器

  奔腾集团创始人刘建国9日以双方签订保密协议为由婉言谢绝记者采访。据知情人士透露,飞利浦收购的资产包括奔腾电器的全系列小家电产品及设备、品牌、营销网络以及运营团队。奔腾电器在上海松江的工业园土地产权和厂房并没有出售给飞利浦,而是通过出租方式与飞利浦合作。收购完成后,奔腾电器将成为飞利浦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飞利浦则将向新公司派驻团队和管理人员。
  记者12日赶到奔腾集团采访时了解到,目前公司正常运营,此次出售奔腾电器并非因经营困难或资金紧张。据介绍,奔腾集团旗下有四大业务,一是生产电磁炉、电饭煲、电压力锅等厨房小家电的奔腾电器;二是生产剃须刀等个人护理用品的奔腾电工;三是生产饮水机等产品的水处理科技;四是去年收购的日本顶级高尔夫用品品牌HOMA。此次出售的是今年1月1日注册成立的奔腾电器(上海)有限公司。持有奔腾电工19.9%股份的新华都集团12日也明确向记者表示,此次收购不涉及奔腾电工。
  一家小家电制造企业的负责人对飞利浦23-25亿元的收购价格表示吃惊,“从奔腾电器的生产规模和销售利润来看,这个价格对奔腾电器来说非常合算,刘建国有了20多亿元的资金后,对奔腾旗下的其他项目将会有更好的支撑”。
  据媒体披露,2011年1—5月奔腾电器小家电业务的内销额为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8亿元劲增39%多。2010年,奔腾电器小家电(含饮水机)的销售额为7.9亿元,2009年销售额为5.9亿元。

  飞利浦意在消灭对手?

  国内家电专家、帕勒咨询公司资深董事罗清启认为,飞利浦近年来在国内正逐步退出一些领域,但是在小家电、照明等领域做得非常强势。从此次收购奔腾电器来看,今后飞利浦还是会继续加大在小家电领域的投资。但此次收购不会引发国内小家电市场格局的变化,毕竟奔腾电器的规模相对较小。
  据了解,尽管市场竞争激烈,但是小家电的利润率仍旧高于彩电、冰箱等家电产品,小家电市场被视为“中国家电业最后一块利润奶酪”,同时,小家电通常也不像大家电产品那样要求较高的科技含量,生产成本通常占较大比例,而中国又具有成本优势。外资企业之所以愿意并购中国小家电企业,正是因为这些企业在国内有着良好的销售业绩,同时本身又拥有成本优势。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认为,中国的小家电生产企业还无法与松下、飞利浦等第一阵营的品牌抗衡,奔腾电器甚至和美的、苏泊尔、九阳等国内品牌相比竞争优势也不明显,选择出售无疑是条很好的出路。但作为企业家来说,将自己一手创建的企业轻易出售未免有些短视。而对飞利浦而言,不仅可以消灭一个竞争对手,同时可以壮大自己的实力,从此次收购来看,消灭竞争对手的价值更大。他表示,目前大部分中国企业都没有保护品牌的意识,一旦被并购后自主品牌基本上都会流失,可以预见,飞利浦收购奔腾后,将不会使用“奔腾”这一品牌。

  民营企业存在短视行为

  近年来,被外资收购的中国企业屡见不鲜,中华牙膏、乐百氏、苏泊尔、小护士、大宝、南孚电池、统一润滑油、哈尔滨啤酒等被外资并购后,一部分品牌淡化消失,一部分沦为非主流的小众品牌。专家认为,不能以保护民族品牌为由把外资并购全盘否定,但民营企业家把企业“当儿子养,当猪卖”也要权衡利弊。
  外资并购看似一场“资本盛宴”,极有可能是一场“鸿门宴”。一位家电连锁企业的创始人告诉记者,品牌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如果经过千辛万苦的成长才成就的一个个中国品牌都被外资合并,那么以后中国品牌的发展会更加艰辛和难以持续。中国家电连锁企业就是以一种不妥协的精神,才让外资家电零售企业在华举步维艰。那种把企业“当儿子养,当猪卖”,以及公司上市后急于套现的心态,证明一些民营企业家确实有急功近利和短视行为。
  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何曼青则称,外资来华并购,总体应持鼓励态度,鼓励跨国公司以这种方式来华发展。一般竞争性行业,应该对外资开放。外资并购要符合三个条件:第一是符合我国产业政策,不在禁止类目录内;二是对我国经济安全不构成危害,对装备制造、军工、农业等行业并购应持谨慎态度;三是市场集中度不构成垄断。商务部反垄断局曾做过一个调研,总体来看外资并购形成垄断局面的比较少。民营企业家选择“把猪养肥卖掉”,也有一定的现实考虑,或在资金上、或是在管理上遇到发展瓶颈。名牌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天是名牌,明天可能什么都不是,说倒就倒,市场竞争很残酷。
  也有专家认为,民族品牌虽然稀缺,但往往是在当代所创造,而且可以再创造,不能像保护文物那样来保护民族品牌。选择被并购,反映了一些中国企业在经历了初期快速增长的发展阶段以后,面临日趋激烈和白热化的市场竞争,遭遇发展瓶颈的无奈和焦虑。因此,“卖”与“不卖”不要一概而论,应加以全面评估,三思而后行。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飞利浦捐万只节能灯支持北京绿照行动 2010-09-30
· 飞利浦全球最大荧光灯生产基地落户中国 2010-04-13
· 飞利浦通用等医疗器械巨头基层争夺战升级 2010-03-10
· LG、飞利浦发布第四季度财报 2010-02-02
· 中国电信集团推出飞利浦3G商务手机 2010-01-19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鲁政委:资本项下全开放时机未到·[思想]厉以宁:怎样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