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四维一年搬家三次 投资者维权追着跑
2011-06-13   作者:贾丽  来源:证券日报
 
【字号

    一年内变更三次注册地——重庆-上海-贵州,*ST四维在上演一场“孟母三迁”的游戏?
  刚刚将注册地由上海市金山区落到贵州省贵阳市的*ST四维,便因虚假陈述索赔诉讼在贵阳法院迎来投资者的抗议。
  《证券日报》从北京盈科律师所律师、股东维权网创办人臧小丽独家了解到,臧律师代理的投资者诉*ST四维虚假陈述证券赔偿案已被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所受理,原告董先生的起诉金额342613.99元。
  据悉,这是*ST四维遭遇的首例投资者索赔诉讼,也是贵州法院审理的首例投资者起诉上市公司虚假陈述案。

  瞒报两大事项招致30万罚单

  *ST四维被股民起诉始于4年前的信息披露瞒报事件。
  中国证监会的一则《行政处罚决定书》(2010年14号)认定:*ST四维在2007年间存在未按规定披露两大事项。
  其中之一为2007年4月23日—2007年12月28日,*ST四维未及时披露与大股东青海中金签订《股权转让有关事宜协议书》并付款的重大事项,4月23日是四维控股总裁办公会形成相关决议之日,至12月28日,四维控股自行或委托子公司向青海中金及其指定的公司付款期间,累计付款共计14,914.3万元。
  二是未按规定披露与关联方深圳旭莱签订《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并付款2085万元,该事实发生在2007年11月-12月间,但直到2008年4月30日四维控股公布2007年年度报告时才披露了两大事实,前后隐瞒、延迟披露重大事项有的已经超过一年。
  证监会对各当事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对上市公司公司四维控股给予警告,并处30万元罚款。
  *ST四维时任董事长雷刚、原总经理朱要文、以及其他部分独董、董事、财务总监等11名责任高管被给予警告,部分高管还被处以5万元、3万元金额不等罚款。

  *ST四维面临股民天价索赔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投资者起诉上市公司虚假信息赔偿须以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为前提条件。
  记者与*ST四维股民沟通中了解到。大多数股民认为现在证监会的处罚文件已经出具,投资者索赔的时机已经具备。
  *ST四维2007年年报显示:股份总数 3.77亿股,其中无限售条件股数量约为1.97亿股。从理论上来说,在虚假陈述揭露日(2008年4月30日)之前买入,并持有至揭露日及以后的流通股股东都可以参加索赔,这意味着有1.97亿股的股东可能符合起诉条件。实际上,虽然可能会有股东不知道可以索赔而“自动”放弃了权利,但是,哪怕参加者只有2成或者3成,那么索赔金额和索赔人数也将会是个惊人的数字,*ST四维或将面临投资者的巨额索赔。
  据臧小丽律师介绍,除已经起诉的董先生以外,另有多名投资者向她提供了索赔申请,这些股民大多符合索赔条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的诉讼时效为二年,从作出行政处罚的机构公布对虚假陈述行为人作出处罚决定之日算起。
  臧小丽告诉记者,符合起诉条件的投资者很多,ST四维将迎来投资者提起的系列索赔风暴。
  值得注意的是,四维控股是在2010年4月16日公布了处罚决定,因此,对应的起诉时效截止日是2012年4月16日。超过诉讼时效的期限要求,投资者即使符合赔偿条件,也不能获得胜诉赔偿。

  三次变更地址

  虽然相传已久的重组还未落定,目前主营待定的*ST四维已经在一年内更换了三次注册地址,由于虚假陈述赔偿案件由上市公司所在地法院管辖,股民提起诉讼也因此不得不多次更换法院。
  去年9月20日,*ST四维董事会31次会议刚刚决定注册地址由“重庆市江津区德感工业园区”,隔仅仅4个月零11天,*ST四维再次变换注册地址,变更至:“上海市金山区山新路127号3号楼”。
  *ST四维一年内变更三次注册地址的原因皆因变更主营业务需求,搬至重庆公司称原因为“转让位于重庆的卫浴资产,在重庆已基本无主营业务。经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政府招商引资,拟将注册地迁址至上海。”而后再次变更至贵州则是“根据贵阳市南明区政府”十二五规划“以及招商引资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贵阳南明区经济发展需要”。如此大规模变动可谓少见。理由却如此一致的相似。这也使得投资者一头雾水,甚至有股民在与记者沟通时惊叹:“这家企业不知道在搞什么。”
  *ST四维对外宣称此次注册地址变更贵州,下一步的重组重点是在贵州省内收购煤炭资源,上市公司或将主业变身为矿业,此前*ST四维增资子公司阳洋矿业被认为是整合贵州煤矿达到转型目的开端。
  虽然*ST四维转型矿产意图已经非常明显,还未实质性敲定,却已要面临股民诉讼风波,引起股民强烈不满“频频变换注册地址,导致起诉法院不确定。”业内人士指出,*ST四维后续重组是否如期顺利完成还是未知数,股民诉讼难免会成为一道障碍。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矿难瞒报频发急需构建多种监督机制 2011-05-16
· 绿大地欺诈发行靠瞒报负债虚增业绩 2011-03-23
· 紫金矿业污染事故何以瞒报九天 2010-07-15
· 黑龙江翠宏山矿业连发矿难且瞒报 矿主仅罚6万 2010-07-06
· 乳业复苏 不是瞒报三聚氰胺超标的理由 2010-01-06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鲁政委:资本项下全开放时机未到·[思想]厉以宁:怎样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