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千年“鸠兹” 一朝展翅
一个曾以水鸟命名的江南古城,正欲扇动它的羽翼,冲天而去
2011-06-08   作者:记者 陆敏 杨玉华 曾亮亮/芜湖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发现之一 创新之城:创造奇迹的城市文化

  “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冒险、鼓励冒尖”——记者在芜湖采访期间,反复地从各个层面的采访对象口中听到这样的话。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城市文化,是随时准备为创新支付失败成本的城市文化,是有胆略、有胸怀,有眼光、有勇气的城市文化。
  “水连天色无边阔,风递潮声不断来。”从当年闻名全国的“傻子瓜子”到今天汽车工业的“奇瑞现象”,再到以年均超过200万人次的游客接待量直逼黄山旅游风景区而迅速成为安徽旅游版图新地标的方特“欢乐世界”主题公园……芜湖,这个原本并不起眼的皖江城市,在自主创新路上不断创造着令国人瞩目的“芜湖奇迹”。
  外人看到的是不断刷新的“芜湖奇迹”,而芜湖人认为,能创下奇迹的是芜湖的城市精神,而这个精神其实并不神秘,其实质就是“开放包容、务实创新”。“我们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一个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冒险、鼓励冒尖的创新文化,让一切创新、创意的源泉竞相涌流、充分迸发。”芜湖市委书记陈树隆这样诠释“创新之城”与众不同的城市文化。
  这种得到大力倡导的城市文化绝非说说而已。从2008年起,芜湖市多次以市委1号文件的形式出台了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并拿出“真金白银”实实在在地助力创新。
  芜湖市制定了“小巨人”企业培育办法,连续五年每年安排1亿元,在全市范围内培育100个发展速度比较快,竞争力比较强的中小企业。设立了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支持创新型产业发展。此外,同时,芜湖还成立了32家小额贷款公司,不断做大做强政府的担保公司,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在这种城市文化的激励下,地方政府也敢于创新,敢于冒尖,很多工作都走在全国前列。比如,芜湖是全国12个文化体制改革的先进地区,这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一个地级市;同时,芜湖也是全国第一家医药分开改革的城市和全国16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此外,芜湖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资金管理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
  陈树隆认为,长期开放氛围使得芜湖人具有较强的开放意识和进取精神,整个城市的安商、亲商、富商氛围较浓,在这种城市文化中,创新和创造得到充分鼓励,干部创事业、能人创企业、百姓创家业,城市文化生态良好。
  在芜湖连续多日的采访中,记者不断感受到这种饱含鼓励和宽容的城市精神,并混生出一种独有的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由内而外地散发,给这个城市和这个城市里的人带来不一样的光彩,使城市经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谈及芜湖的“十二五”发展规划,陈树隆提出“12861”的奋斗目标。即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万亿元,到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0亿,年均增长16%以上,实现工业销售收入6000亿,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万元以上。
  为了这个目标,芜湖还要高举创新大旗,坚持在承接中创新,创新中承接。重点是两个方面,一是培育战略型新兴产业,五年内,政府将拿出200亿元,发挥其杠杆功能,撬动民间资金2000个亿,打造装备制造、制冷家电、新材料和光电产业四大千亿元产业,培育出奇瑞、海螺两大千亿元企业以及130个左右的国内外上市公司。二是大力要发展5大现代服务业,主要是金融、服务业外包、文化创意、物流和旅游。“力争通过5年努力,把芜湖打造成国内外先进的装备业制造基地,创新型城市、现代物流中心和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现代化大城市。”陈树隆充满信心地说。

  发现之二 核心之城:上升到国家战略的皖江示范区

  通过多年的努力,芜湖现在已经形成三大支柱产业——以奇瑞为代表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以海螺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美的、格力为代表的家用电器产业。“这些产业产业链条比较长且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并且都有各自的龙头企业,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影响都是比较大的”,芜湖市委书记陈树隆表示。
  2010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我国首个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和国外产业转移而专门制定的规划,使得皖江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芜湖被确定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两个核心城市之一和沿江发展轴的中心城市。
  “产业基础优势可以说是芜湖能够成为皖江城市带核心的最重要因素。”芜湖市委书记陈树隆表示,芜湖是一个老工业城市,门类齐全、基础较好,能够为各类企业在芜湖发展找到相应的配套条件。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以奇瑞为龙头,2009年产值达到471亿元。以30万元创业资金起步于荒滩上的奇瑞公司,自1997年创立以来,历经十多年发展,目前已经具备年产90万辆整车、发动机和40万套变速箱的生产能力。2009年乘用车产销量突破50万辆,实现产值291亿元,增长48%,跃居安徽省工业企业第二位,并成国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第一个乘用车产销量突破200万辆的自主品牌。“奇瑞效应”也带动了芜湖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快速壮大。通过延伸产业链和强化产业配套,芜湖已经吸引了3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芜发展。
  材料产业以海螺、新兴铸管等企业为龙头,2009年产值达到508亿元。海螺集团水泥产能超过1亿吨,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PVC型材产能居世界第一,2008年开工建设的两条日产1.2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标志着海螺已经成为世界技术装备水平最高、创新能力最强、节能环保型的水泥生产企业之一。铸管产能120万吨,居全国第一。铜基材料产业发展迅速,铜加工能力30万吨,居全国第三,已有鑫科新材料、精诚铜业2家上市公司。
  家用电器产业以美的、日立为龙头,2009年产值达到171亿元。家用空调器的产能超过800万台,居全国第二。
  2009年,上述三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1150亿元,2010年达到1640亿元,增长超过40%。
  作为皖江示范区的核心城市,芜湖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突破口,最终确定了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德豪润达便是芜湖觅得的一段“佳缘“。记者日前来到德豪润达芜湖项目基地,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走进即将投产的一期处延片生产厂房,整洁无尘的室内,穿着隔离服的工人和技术人员都在自己的岗位上紧张忙碌。谁能想到,一年前的这里还只是一片荒草地。
  “去年6月份这个基地才开始建设,现在已经安装了主要生产设备36台MOCVD炉,7条处延片加工线。6月即将分批投产。这样的速度令很多业内人士惊讶!”德豪润达芜湖公司的负责人方远说。
  芜湖市不仅在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德豪润达大力支持,在企业面临巨额投资风险时,政府大胆突破,以“民资国助”的资本运作理念,支持德豪润达定向增发15个亿,并由芜湖市国有投资公司认购10亿元资金,支持企业引进国外先进专利技术,拓展上游核心产业,在芜打造一个高端LED产业基地。
  如今,德豪润达光电产业基地正在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紧张建设中,整个基地占地近1000亩,计划总投资90亿元。其中,一期投资30亿元,主要包括LED芯片、封装、照明三大项目的制造及销售。
  据悉,芜湖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180亿元,增长66%;实现产值380亿元,增长46.8%。到2015年,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突破4000亿元。

  发现之三 崛起之城:资本抢滩 产业集聚

  “去年一年产业转移来势非常猛,光我这个开发区现在还有七八十个项目排在那等着落户。”芜湖市经济开发区东区党工委书记方春果感慨,“过去选商只是一种理念和思路,如今选商真正有了基础和条件,小项目基本不用招,因为皖江示范区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转移项目越来越多,投资越来越大,产业水平越来越高。”
  如今,走在芜湖这方热土,处处感受到蓬勃的发展生机。塔吊林立、人流不息、高楼鳞次栉比,项目纷至沓来……昔日江边小城今天已然成为现代化的新都市。
  “没想到,真是没想到来势会这么猛!”方春果见到记者一个劲地感叹。作为芜湖市经济开发区东区党工委书记,皖江示范区规划批复后这一年多时间,他亲眼见证了皖江示范区的巨大“品牌效应”。 
  “去年一年产业转移来势非常猛,光我这个开发区现在还有七八十个项目排在那等着落户。”方春果感慨,“过去选商只是一种理念和思路,如今选商真正有了基础和条件,小项目基本不用招,因为皖江示范区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转移项目越来越多,投资越来越大,产业水平越来越高。”
  去年开发区就因为环保不达标,果断停产了一个规模很大的电池厂。此前,全国一家知名的服装企业计划在芜湖投资40多亿做印染加工。可当开发区在考察后发现,印染项目可能带来每天巨量的污水排放后,便断然放弃了这一大项目。记者了解到,去年一年,芜湖市因产业政策不符、环评不过关、投资强度达不到要求等原因,放弃的项目在200个左右,总投资高达300亿元。
  正是靠着科学的招商理念,目前芜湖市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上述三大支柱产业和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带动集聚效应,一大批上下游配套企业接踵而至。
  目前,美的集团在芜湖的生产线已经覆盖其日用家电的几乎所有产品,累计在芜投资超过80个亿,芜湖已成为美的在广东本部外最大的生产基地。以美的为龙头,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超过160家。
  截至目前,来芜湖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已达33家,各类上市公司73家。瑞典SKF、德国大陆、美国江森等一批世界知名企业都在芜湖建立了生产基地,美国沃尔玛、法国欧尚等也在芜设立商业连锁机构。
  转移经济带动了芜湖经济驶入快车道。2010年,芜湖市经济总量首次跃上千亿元台阶,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0亿元。比上年增长17.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0美元。全部工业销售收入达2200亿元,增长35%。实现财政收入200.7亿元,增长35.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4.8亿元,增长36.6%。
  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9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近五年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20个城市芜湖排名第9位。在福布斯发布的2008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中,芜湖位居58位。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弋江区:芜湖的新“浦东” 中国的“高新”城 2011-06-08
· 后危机时代的“芜湖探索” 2011-03-09
· 芜湖"方特效应"坚定了开发我国自主品牌主题公园的信心 2011-02-21
· 安徽芜湖高新区成皖江经济发展新引擎 2010-05-27
· 芜湖:长江巨埠 皖之中坚 2010-03-17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鲁政委:资本项下全开放时机未到·[思想]厉以宁:怎样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