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扬:中国宏观审慎管理尚不清晰 存基础性缺陷
2011-05-21   作者:记者 刘卫  来源:财新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称,中国有关宏观审慎管理,无论理论还是体系,目前都不清晰,宏观审慎政策还需要讨论。
  5月20日的陆家嘴论坛上,李扬表示,中国宏观审慎政策没有体系,没有独有工具,“因此,关于宏观审慎管理或者说宏观审慎监管或者宏观审慎政策的讨论,就陷入一种大家基于自己的角度,基于自己的利益说自己话的境地。”
  李扬说,这次危机中暴露出金融体系的问题,原先的一整套体系现在没有了效力,所以宏观审慎政策应运而生。就金融体系的变化,他认为主要表现在:第一,传统商业银行不再主要依赖存贷款业务,而是越来越多依赖市场获得负债,依赖市场来配置资源、取得收益。
  第二,大量影子银行体系的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中介出现,它们没有银行之名,但有银行之实,在不改变货币存量的情况下,增加了社会信用供给。这是央行调控为什么显得被动,微观审慎政策为什么不再起作用的原因,因为它超出了传统的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的视野。
  第三,投资银行功能的变化,投资银行本应是中介机构,是服务机构,但在这次危机前它是全面金融活动的当事人,是一个全能的机构,把投资银行的理念、功能全面地注入了传统的金融业务之中。
  第四,各种各样的机构化金融工具的产生,各种各样的第三方支付清算体系的产生,不依赖于央行,金融机构最基本的功能,支付、清算都可以实现。
  他认为以上的变化使得传统的特别是针对商业银行的一些微观审慎管理失效,使得针对产品和市场的监管失效,所以要有新的理念。
  就宏观审慎监管,李扬认为应包括两个维度:一个是纵向维度,一个是横向维度。从纵向维度来看,关注周期的变化对于金融稳定的影响;从横向来看,应关注各种金融机构之间交互的效应。
  李扬说,美国版的监管法案比较关注横向,欧洲版比较关注纵向。对中国来说,金融体系的特征与欧洲的比较接近,因此要注意周期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不过他认为,从微观审慎到宏观审慎,现在中国还存在很基础性的缺陷,基础性的手段和工具都不具备,相关的理论也不熟悉,因此他认为,中国第一要补课,第二要跟上。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李扬:北京房租上涨非调控结果 2011-05-05
· 李扬:否定地产市场化趋向是错误的 2011-05-05
· 李扬:继续上调存准率使商业银行生存困难 2011-04-22
· 李扬:未来5年中国不会爆发巨大的金融危机 2011-04-11
· 李扬表示金砖国家有三方面共同诉求 2011-04-08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鲁政委:资本项下全开放时机未到·[思想]厉以宁:怎样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