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下午,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纪天斌等相关负责人来到北京市公安局赠送锦旗,对北京市公安局迅速破获故宫博物院展品被盗案表示感谢。然而,写有“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的锦旗却招来不亚于针对故宫安保水平的质疑。继前日对媒体回应“锦旗上的字和‘撼山易,撼岳家军难’里的‘撼’字同义”后,昨日故宫再次表示,做锦旗前请教过专家,用字没错。
负责人再强调“字没有错”
昨日上午,记者致电故宫博物院询问此事。故宫博物院刘主任表示锦旗上没有错字,“我们制作锦旗时请教过这个字到底怎么用,所以字没有用错。”但是这位负责人并没有告知请教的专家具体是哪位。 当记者表示在词典中“撼”是搬动、摇动的意思,用在这里是不是不合适时,该负责人再次强调“字没有错”。昨日,故宫一位负责人对媒体表示,使用“撼”字没错,而且显得厚重。“跟‘撼山易’中‘撼’字使用是一样的。” 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捍”的解释是保卫、防御;而“撼”则是摇,摇动。用在“祖国强盛”之前,一个的意思是保卫祖国的强盛局面;另一个则是让祖国强盛的局面“摇晃”起来。
“连小学生都不该犯的错”
难道是通假字?记者昨日上午采访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胡风之女、作家张晓风。“从来没见过有这么通假的。”张晓风说,古代汉语中虽然常有“通假”的用法,但在这儿却不是这么用的。古代汉字里某些字的意思区分不像现在这么清楚,现在认为的某个字是另一个字的“通假字”,但在古代其实就是一个字,后来随着汉字发展才区分开的。“但是这两个字之间怎么说也不会通,它们的意思截然相反啊。如果是在‘撼祖国强盛’之后加上一个‘难’字,意思倒还基本通顺。” “通假?这两个字在中古时代,连音都不一样,怎么会通假?”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主编、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韩敬体先生得知故宫锦旗事件后,同样颇为诧异。他说,“撼”与“捍”实际上是两个“写对了容易,写错了难”的字,这样的常用字,既非古字,也非生僻字,甚至连小学生都不应该犯错。
质疑:警方对办案细节三缄其口
故宫博物院被盗案犯罪嫌疑人虽然已经被抓获,但是不仅没有让人有水落石出的感觉,反而又生出更多疑问。另外,据说石柏魁还丢弃了部分被盗文物。我们都知道,有一句话叫“捉贼拿赃”,警方到底拿回了哪些赃物? 《新闻纵横》值班编辑高潇潇就此求证北京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但是北京警方不肯对这个问题进行正面回答。 公安部新闻发言人:如果我有最新的情况我会向媒体通报的。 最让人哭笑不得是保安员据说在当晚曾经发现可疑人员,并让其蹲下检查,但却又让可疑人员逃脱。中国公安大学王大伟教授认为,一流的硬件措施并不能掩盖故宫在软件方面的缺陷。 王大伟:它的硬件建设很好,但是软件建设上存在着纰漏,犯罪嫌疑人石柏魁实际上已经被安保人员控制了,而这次居然让犯罪分子逃跑了,说明安保人员他的战术、他的培训都不到,所以按道理来说他应该先去搜索身,看看身上有没有武器,再给他上戒具把他铐起来,然后再向上报,可是这些东西显然在这个案子上都没有实现,所以才让犯罪嫌疑人跑了,这不能不说一个很大的遗憾,而这个遗憾也暴露出故宫的安保系统还是真的有好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