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央企真的不给全民分红吗
2011-05-12   作者:  来源:经济参考网
 
  《左传》有云:“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那么,央企给不给全民分红呢?
  在1994年之前,中国国有企业长期实行“统收统支”制度。国有企业必须要将所获得的利润全部上缴财政,然后再从国家财政获得投资以及弥补亏损所需的全部资金。1994年,实行“税制改革”,国企的税后利润归企业使用,红利也就停止征缴。那时的国企根本谈不上分红,企业普遍亏损,财政、银行都为国企背负了沉重的包袱,哪还有什么分红的奢望!
  通过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一系列改革,尤其是2003年国资委成立,国有企业开始走出泥沼谱新篇。国资委的数据显示,国有企业2003年至2006年的利润分别是3767亿元、6056亿元、7616亿元和8891亿元。财政部近期公布了一组数据:2010年,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19870亿元,比2009年增长37.9%。与此同时,财富500强上榜企业数量从19家到24家再到30家,最近三年,国务院国资委管辖的中央企业在500强的名单中实现了完美的三连跳。
  不过,高速发展的国企,正在迎来新一轮的质疑浪潮。“公众几乎不能从分红中直接受益”、“国有企业不能仅仅让部分群体受益”、“留存的巨额利润转化为高额工资、奖金和福利”、“国有企业什么时候才是真正的全民所有”、“民生领域只能在必要时,被动地、象征性地分到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这种失衡的分配格局,与公众此前对于国企分红的期待大相径庭”、“人民投资,为何人民不能受益”,甚至还有“央企吃肉、社会喝汤”、“ 不给主人‘下蛋’的国企有何价值,不如分了”、“要天下第一盈利有什么用”等等无端指责。
  央企员工的收入并没有想象的高,只是在某些行业和领域存在过高的现象。多年来,面对社会上掺杂着愤怒、嫉妒等不良情绪,不同利益诉求的声音、指责甚至谩骂,央企百口莫辩。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大部分指责和质疑是不了解情况,也不排除个别人和一些势力的别有用心。
  在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国有企业承担着特殊的职能,尤其是央企,社会负担仍然很重。国企与民生息息相关。事实上,为充实社会保障基金,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以及社保基金会于2009年6月19日联合印发了《境内证券市场转持部分国有股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实施办法》(简称《实施办法》),将上市公司部分国有股份划转社保基金。《实施办法》规定:凡在境内证券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含国有股的股份有限公司,除有规定外,均须按首次公开发行时实际发行股份数量的10%,将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国有股转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持有。
  2009年,央企共向社保基金转持国有股55.3亿股,对应的市值429.68亿元。全国社会保障,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中国已经累积了庞大的国有资产,而且开始盈利。现在,提供回报,让大众分享?济发展成果,也是应该的。
  国家对于国有企业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所有者,是大股东。国家可以从国有企业那里既获得税收,又获得利润。这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2007年,财政部、国资委出台一个“暂行办法”,对国资委所监管企业2006年实现的国有资本收益进行收取,并对收取红利的央企范围、收取比例做了相应规定。按照相关法规,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企业被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具有垄断性、资源性的企业,上缴比例为10%;第二类为一般竞争性企业,上缴比例为5%;第三类为国家政策性企业,暂缓三年上缴。
  2010年11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定,2011年起,将五个中央部门(单位)和两个企业集团所属共1631户企业纳入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同时,兼顾中央企业承受能力和扩大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规模,适当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红利上缴比例将调整为资源性企业15%、一般竞争性企业10%、部委下属事业单位管理的企业5%。
  国企分红由谁来收,怎么收,怎么支,这其中有很多问题。譬如,应该一对一地确定分红比例,但国企董事会制度并不完善,只好“一刀切”。将来应该由董事会根据企业的发?需要和行业水平,与国资委协商后科学地决定分红比例。再譬如,财政部认为国企是全国人民所有的,所以国企红利应该由它来主导,国资委则认为自己代表出资人,出资人就是股东,要分红,为什么不分给股东呢?而在实践中,如果利润全收的话,会打击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既然今年企业的利润政府都拿走了,那有些企业明年就不想努力了,利润少了,这样政府也没有多少红利可以提取。
  央企上缴红利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国民得到实惠,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所以,上缴比例需在国企投资和公众利益之间寻求一个合理平衡。实际上,并不是说?放的现金越多越好,应使其符合公司长期价值最大化和行业发展。考虑到企业未来的资本要求,如果一个企业手中有好的可投资项目,分红过多就可能会降低企业的价值。实践证明,企业在配置资金方面比政府更有效率。
  国企改革还在进行当中,国有资本收益也可能用作支付国企改制的成本,例如安置下岗员工。另外,目前,我国正处在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国有企业内部需要结构调整,调整到完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上来。国有经济布局也需要调整,调整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这些都需要现金流的支持。当前,企业要实现规模生产、要技术创新、要提?装备、要增强管理手段等,需要投入的地方很多。尤其央企,正在加大海外并购力度,资金需求量大,一旦征收过高,企业现金流将成问题,企业的经营发展将受到严重冲击,部分企业会面临现金流中断而无法正常运转。
  收取红利的目的,要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而不是把国企当大户,杀富济贫,使企业失去可持续发展能力。其实,除了红利之外,剩下的钱也是股东的钱。企业一边上缴了很多红利,一边又不得不付出很大的代价在资本市场上融资,也是个问题。
  油价为何涨多跌少,涨快跌慢
  我国石油市场的改革一直遵循着渐进式改革的原则。1998年之前,原油也是按照计划定价格的。随着原油进口量的增加,为了反映石油资源的稀缺性,原油价格与国际接轨,大庆原油与米纳斯基准油挂钩联动,原油价格的定价机制实现了市场化。
  但是,我国成品油价格却没有同步进行市场化改革,还是由国家进行调控。
  为什么原油价格放开,成品油价格却不放开?从产业衔接性来讲,上游放开了下游自然应该放开,上游放水了,下游不开闸,怎么会不出问题?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那么政府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不放开油价呢??为原油进来了,消化它的就是几个企业,国家好控制。但成品油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成品油价对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对于社情民意都会有很重要的影响,国家在销售环节来控制比较困难。基于这些考虑,加上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对石油需求的增长非常快,国家从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就对成品油价进行了相应控制。
  原油价格跟国际接轨更多的是反映效率,特别是资源的稀缺性;而成品油价格强调的是稳定。
  在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中,先要确保稳定,在稳定中发展。成品油这块由国家来调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于稳定?先的考虑。政府是多重利益的协调者,从稳定的首要前提出发,政府要在多重利益中寻找平衡。
  这样就有一个内在的矛盾要协调,原油价格涨了,成品油价应该同幅度的变化,否则会出现不合拍的问题。因此,尽管成品油价格由政府控制,但政府也不希望出现原油价格和成品油价格差别太大、不同步的情况,也希望它俩能“好好跳舞、别老踩脚”。
  为此,政府对成品油的调控从1998年开始尝试了很多办法。2001年,为了更好地使成品油价与原油价格合拍,政府采取了成品油价与纽约、新加坡、阿姆斯特丹三地市场价格挂钩的办法来?整成品油零售价格。后来国际原油价格涨得太快,这三地的成品油也跟着迅涨,尽管没有正式宣布,但国家实际上放弃了这个机制来控制油价。后来,国家又先后出台了几个办法,最重要的是2009年5月出台的《成品油价格管理办法》,规定非常详细,非常具体。
  尽管政府一直在试图解决两种油价不合拍的问题,但因为这是两个游戏规则,不合拍的情况还是难以避免。不合拍就不合拍吧,还要看是怎样的不合拍,不合拍的结果会“动了谁的奶酪”,然后再具体对待。这就引发了一个现象,似乎成品油价格涨得多降得少,跟涨快跟跌慢。
  这个现象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人的因素。
  从客观因素说,国际原油价格从1998年的每桶13美元多,一直涨到2008年的98美元,增长了6倍多。这是一个大环境,成品油价格涨得多、降得少符合这个大趋势。不过,同期的成品油零售价格是从每吨3000元涨到8000多元,涨了大约两倍。
  还有一个心理因素,从人的感受来讲,得到的东西评价往往比较低,失去的东西往往评价比较高,故涨得多、降得少也有主观感受的问题。
  至于成品油价格跟涨快、跟跌慢,这中间也存在着很大的误解成分。
  客观上,历次调价采取小步慢走、?价不到位、价格出现倒挂是主因。从价格调整的频率来看,2009年频率明显加快,2003年到2008年的5年间,成品油调价16次,而2009年则调价8次;从调整方向来看,2009年5次上调、3次下调,造成了国内公众对成品油“跟涨不跟跌”的误解,认为对国际油价上涨反应快,而对国际油价下跌反应慢。
  历次调价不到位,甚至出现油价倒挂,也有政府决策程序的原因。
  发改委定价措施的出台十分慎重,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国家发改委代表政府,保护经济平稳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这就涉及政府部门的决策程序了。油价上涨因为涉及社会?定、事关民生民意,政府会非常谨慎,发改委要层层报批、层层请示,直至国务院领导决策。若再碰上中国的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假期,或是两会、党代会等敏感的时间点,决策出台的时间都要后延,这样时间上就慢了下来。
  市场是根据现在情况看问题,政府是依照过去情况看问题。决策的时间差,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这样一个结果:确定要涨了,往往是层层斟酌、等待报告批复,有时可能一个月都过去了,国际油价已经开始下降了,但也还未降到国内油价要涨到的位置,所以调价仍要进行。但这会给不清楚实际情况的人一个错觉国际油价都跌下来?,你怎么还逆势上涨。其实涨价的决策依据的是一个月前的趋势和情况,但市场是瞬息万变的。
  整体来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国内成品油出厂价所对应的原油价格是远远低于国际原油价格的,这就出现了原油与成品油的价格倒挂。
  具体到一个时间点来说,2009年年中,国际油价涨到70多美元一桶时,国内成品油价格对应的原油价格仅仅是50美元,调价的时间窗口打开后,相关部门开始计划将油价上调到近60美元,这时,
  国际油价又开始掉头向下;待涨价报告批复执行时,国际油价已经跌至65美元附近。由于调整后的国内成品油价?仍比国际油价低,故还继续执行涨价决策。这种情况出现了三四次,就给公众一个负面的印象,造成很深的误解。
  看来,实际情形并不是我们直觉上所感受到的跟涨快、跟跌慢,而是涨得少、涨得滞后、涨得不到位,跌得多、跟跌快(基本能第一时间反应),但石油企业因此背负了本不应有的骂名。
  对此,确实需要好好地做些沟通解释,以减少公众的误解。
  网络围观“门事件”
  古人言“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当前中国企业所面对的舆论环境越来越复杂,?众舆论对企业的影响逐步增大。
  2010年中秋节前,天涯社区网上出现了不少晒中秋国庆福利的帖子,私企、事业单位、国企等众多单位的福利政策纷纷“亮相”。其中,所谓中石油的“豪华”福利不可思议得让人咋舌,引起了众多网友的热议。
  该帖子称,据内部员工爆料,中石油某分公司的福利如下:中秋节,过节费正式工1.8万元,非正式工3000元;另有8000元购物卡、3000元月饼券、1箱红酒、2箱水果。国庆节,8000元旅行费用,1台苹果Macbook air笔记本电脑。对此, 网友“爱无法伪装”称,“我一年也就挣这么多啊,泪奔ing??”也有少数网友持不同意见:“我是中石化的正式员工,我觉得楼主说的应该是假的,我的同学基本在全国各个油田都有,从来没听说过有这么好的福利。”而不少中石油员工在面对亲朋好友关于此豪华福利的询问时,如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外,心里也在纳闷,怎么没有听说啊?
  原来,这不过是中石油碰到的许多桩“乌龙”事件中的一件。事情经查实后发现,这不过是一名外国留学生冒充石油人发的帖子,根本不是中石油或其他国企的职工。但几经转载和演绎,竟演变为“?价福利门”事件。而中石油只能再咽下这枚“莫须有”的苦果。
  “苦果”有多苦?事实上,从2009年起,接踵而至的“门事件”就让石油巨头陷入舆论危机。
  2009年8月,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表示,将指导央企加强和改进新闻发布制度建设工作,包括设立新闻发言人以及相应的新闻发布机构等。
  谁料,消息刚见报,舆论便一片哗然:央企新闻发言人不能为“辟谣”而设;丑闻逼出央企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言人难消央企“负面新闻”;新闻发言人不是“消防员”,新闻官难治“央企病”;等等奇谈怪论就一拥而上。
  一项正常的加强信息公开、透明的制度,为何又引发一边倒的负面解读呢?这不禁让人联想起,自2009年上半年起就频频登报的一系列“门事件”。仅中石化半年内就遭遇了裸油价门、吊灯门等事件,而随后又爆发了CCI贿赂门、中石油购房门等。针对央企的各种“负面新闻”和敏感议题纷至沓来,在此背景下推出新闻发言人制度,所以引发人们的联想、误读和质疑。
  所谓“门”事件,起源于迫使美国总统辞职下台的“水门事件”。如今网络中时兴将近期发生的有重大影响力或娱乐性的事件,取名为“××门”,其中就透着对事件的娱乐和炒作心态。而央企在媒体上的负面新闻,往往就是以“××门”的形式出现。这一道门接着一道门,令人目不暇给,有些是确有其事,但被夸大了;有些却是被捕风捉影、跟风炒作出来的,其间充斥着被公众误读的无奈。
  以裸油价门为例。以裸字打头的裸奔、裸聊,都是些不雅的事,而对油价的澄清与解释被戏称为“裸油价”,令人哭笑不得。
  2009年7月8日,有媒体报道国内油价“虚高”,并已高于美国。对此,中石化一位权威人士提供了一份详尽的中美两国成品油价对比数据清单。清单列明,7月6日,美国汽油零售价每加仑261美分,税占价格比例为15.36%,经过折算,不含税的汽油价格是每升3.99元。当天,国内90号汽油零售价每吨7543元,其中包括3732元的增值税、消费税和城建税等,税占价格比例达36%;经过折算,不含税的国内汽油价格为3.47元/升,比美国低13.03%,不含税的柴油价格为3.38元/升,比美国低11.75%。
  这样,中石化的专家给公众传达了一个不含税的油价概念,这个概念迅速被演绎为“裸油价”。“裸油价”一出,网上一片哗然。
  网络评论员王毅发表博客文章《中石化谈裸油价,全世界都笑了”》。文中称我国国民收入不足美国的十分之一,让中国去与美国比较裸油价的高低,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
  评论员盛大林质问:“中国油价比美国高,仅仅是因为政府的税费太多吗?”他认为,“权威人士”的这笔账仅仅是从表面上算的,其背后的成本问题,比如原油的结构、生产的成本、油品的质量等等,却完全被“忽略”了??对自己有利的算得很清楚,对?己不利的却只字不提。中石化算账“心太偏”,怎能证明油价不虚高呢?
  中国油价高不高,本书第三章中已经作了分析。实际上,那位专家的对比口径不当,如果按照93号汽油相比,2009年7月6日,北京市场零售价格为6.37元/升,不含税的汽油价格则为4.07元,比美国高8分钱。其实,中美两国油价并没有太多可比性,因为中国有原油的亚洲溢价和相对高昂的物流成本,两国的成品油品种标号和定价机制都不尽相同,尤其是税收的构成。
  中国油价中的赋税低于欧洲,高于美国,剔除税后的油价,各国差异不是很大,而中国、美国的?是其中相对较低的两家。
  为何又会产生争论呢?网友认为,原因在于石油成本不透明,央企是依靠垄断地位牟取暴利,否则不能解释我国的石油企业为什么会成为亚洲最赚钱的公司。
  中石化的这位专家的观点显然被曲解了,但公众处于义愤填膺的情绪中,哪还能理性地讨论这个问题。风波平息一段时间后,发改委和很多专家对这个“裸油价”一词进行了“正名”:美国由于国情特殊,油价在全球都是低的;中国油价近期比美国一些州高,主要高在税收上,中国成品油的税负约是全美平均水平的两倍。此外,中国炼油厂的?油成本相对美国炼油厂的原油成本要高。中美成品油价格没有太多可比性,因为两国成品油价格构成不同。在中国,成品油价格一直采用
  政府指导价,终端零售价不完全反映生产销售各环节的成本和收益情况,事实上国内油价曾长期低于国际市场价格。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中石化还未从裸油价门的舆论漩涡中缓过神来,天价吊灯门又从天而降。
  2009年7月13日,一名网友在网易论坛上发出了“朋友去中石化参观了价值1200万元的天价吊灯”的帖子,爆料中石化购置了价值1200万元的天价吊灯。此帖一出,“天价吊?”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网友将油价上涨与“天价吊灯”传言自动对接,认为“中石化一边哭穷,一边却大兴土木”,有“忽悠老百姓,忽悠政府,忽悠油价”之嫌。此帖发出后只过了五天,有人在google上输入了“中石化天价吊灯”字样,就获得84万多条查询结果,可见网友的关注程度之高。
  其实,油价暴涨的受害者不仅是全体民众,某种意义上也包括石油企业。消费者面对成品油等产品价格的上涨和并未鼓起来的腰包而出现了心理落差,这也许就是民众对天价吊灯门的怨气缘由。事实上,中石化后来辟谣“天价吊灯1200万元”的说法与事实不符,全部成本是156万元,但此时公众已不在意具体数字,石油、石化企业阔气的印象已经在他们脑海里打下烙印了。
  深陷舆论泥潭的不只是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等央企也未能“幸免”,在美国CCI公司行贿门闹得沸沸扬扬之后,中石油“购房门”事件也登场了。2009年8月25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播出了“中石油20亿团购房令人羡慕”的新闻。由此开始,有关中石油“购房门”的新闻大战延续了近三个月。
  购房门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简?地说就是因为中石油员工在分房上没踩到点,很多人蜗居在北京十年都未分房,刚团购一把,就赶上北京房价猛涨,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他们买房了。
  事实是,1999年中石油重组上市,因业务拓展组建新公司,大量外地员工进京,同时还要招收新员工,由此有近万名职工住在出租房中,成了京漂一族。很多人就近租房,导致六铺炕地区的租房价格比其他地区要高上许多。十年未分房,职工及家属渐渐有了怨言。又由于新进京员工中有八九成都没有北京户口,所以也没资格买经济适用房。
  2003年底,在“三讲”学习教育活动进行过程中?员工们给中石油党组提意见:“这么多年无房住,石油总是先生产后生活,希望这次能考虑解决职工住房问题。”考虑到确实还有很多老职工住在筒子楼里,一大批新职工没有房住的实际困难,中石油党组责令相关单位帮助协调解决。
  购房小组在北京看了很多地方,但由于缺少首付资金等问题而使购房屡屡流产。太阳宫项目是从2004年时开始谈的。于是,2004年开始,很多人等着分房,等啊,盼啊,眼瞅着谈判没结果,北京房价却一路上升。好多人说,等“团购”等来了高房价,果然后来“团购的”价格比当时自己买要?。为员工团购房,因为上面没有政策所以公司也给不了补贴,房款得由员工自己负责筹集。团购谈成了,当时太阳宫还比较偏僻,8000多元的价格也不算低,但要建好才能分。而且是2005年之前进入北京的石油员工才能参与团购,或等待循环调整出的旧房。因房源少、人多,还有一大批人仍未分到房。房子建了两年多,时间就到了2008年底。
  谁知2008年下半年北京房价开始飙升,到2009年已翻了一番。2009年8月,中石油职工购房被曝光时,正赶上了房价的新高点。媒体此时的曝光,确实不在点上,社会观感不好,使正在为买房发愁的老百姓心里不爽,购房门事件成为社会情绪的宣泄口。至于这是用房价低迷时买的价格与涨起来后的价格比,则谁也不去关心了。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教授认为,央企大多分布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领域,是公共服务产品的提供者,与老百姓工作、生活密切相关。此外,很多央企涉及的领域是非竞争性的领域,因此,社会关注度更高,热点问题更多,社会对于其信息发布的要求也更高。央企还是有必要改进相关工作,进一步将舆论、民意评价引入到生产经营管理中来。
  从某种意义上讲,央企不单纯是企业,更是社会公众性角色,所以需要面对更高标准、更严格甚至是挑剔的要求。央企也必须适应这种状况,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重视社会的关注,提升企业的美誉度。因为有个浅显的道理,那就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世界读书日,别让书虫独自狂欢 2011-04-26
· 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2011-04-22
· "世界读书日"百种优秀图书推向市民 2011-04-22
· "世界读书日"新华书店购书均享八五折 2011-04-22
· 合肥举办读者沙龙活动迎接世界读书日 2011-04-22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日本震核危机”评估与我国供给型财政政策·[思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4个问题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