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显而易见”的真相
2011-05-11   作者:  来源:经济参考网
 

  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是造成营销混乱的罪魁祸首,用显而易见的常识思考商业世界的真相,则是终结营销混乱的解决方案。
  当我环游世界的时候,常被问到同一个问题:“你最喜欢的书是什么?”
  好吧,我这就来告诉你。我曾读过最好的书是一本关于营销的,写于1916年,距今已有90多年了。它只有40页篇幅,没有难懂的术语、图表和复杂的研究分析。实际上,它更像一本小册子。不过要找到它可不容易了,或许已经成了某些收藏家的藏品。
  这本书就是《“显而易见”的亚当斯:一个成功商人的故事》(也有译作《大师亚当斯》),作者是罗伯特?奥普迪葛瑞夫(Robert R. Updegraff)。此书一经出版,立即风行一时。《纽约时报》曾有一段对该书的精辟评论:“准备投身广告业的年轻人应该把这本书作为自己的必备手册。实际上,任何一个年轻人,都可借助这本小册子中所讲到的‘显而易见’的商业智慧,来帮助自己找到出路。”
  为什么我如此喜欢这本书呢?因为寻找营销战略就是寻找那些“显而易见”的真相。看看“显而易见”的字面定义:易于看到或理解;平实简单;明显。懂得了这个解释,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这些“显而易见”的战略会如此具有威力。它简单、明显且易于理解,这也正是它极为有效的原因所在。
  有趣的是,当面对一个简单而又“显而易见”的战略时,许多客户却兴奋不起来。他们习惯于寻求一些聪颖的、不那么显然的主意。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质疑:“这些事情我们都知道,不会就这么简单吧?”于是我就不得不为这个“明显的主意”做些辩护,大意是这样的:“您是对的,它确实很明显。但如果它对于您明显的话,自然对您的顾客也是这样,这就是它能发挥作用的原因。”
  奥普迪葛瑞夫也是这么告诫我们的:“‘显而易见’的东西被人们理解为过于简单和平庸,以至于被认为无法启发人们的想象力,是件非常糟糕的事情。我们都喜欢聪明的主意和巧妙的计划,它们可作为就餐聚会时的上好谈资。然而,最有效的往往是那些最简单、最明显的。”
  为便于你更好地了解奥普迪葛瑞夫先生的智慧,下面摘录了他书中的精要。

    “显而易见”的五个判断准则

  第一准则 能解决问题的答案都是简单的
  这里借用通用汽车查尔斯·富兰克林·凯特林的一句话,它曾被展示在位于代顿市的通用汽车研发大厦的墙上:
  能解决问题的答案都是简单的。
  “显而易见”的东西几乎总是简单的—如此之简单,以至于有时所有的男男女女都对此熟视无睹。所以,若是一个观点表现得聪明、精巧或者复杂的话,我们就应当怀疑它,因为它不可能是“显而易见”的。
  在科学、艺术和商业的发展史上,但凡在复杂问题的解决上有突破性进展的,往往都是人们通过偶然发现的简单之道来获得的。凯特林先生的智慧格言也许可以这么解释:“解决之道被发现时总是‘显而易见’的。”

  第二准则 要符合人的本性
  如果你不是确信你的主意或计划能被你的亲人、朋友、邻居、同事或别的什么人所明白或接受,如果在解释这个概念时你觉得不那么应对自如,很有可能,它就不是“显而易见”的。
  这些平常人对事物的看法往往基于简单的现实,不会用专业技能和知识把问题搞复杂,同时也不会受制于过去的经验。
  总而言之,他们是体现了人类本性的代表性人群。这种本性既能使计划取得成功,也能使问题的解决方案无法奏效,它才是生活、商业、科学和艺术的驾驭者。
  无论是向人们推销产品,还是想赢得他们的支持;是希望他们遵从某一特定的行为规范,还是劝导他们改变某种根深蒂固的习惯,如果做法不符合人的本性,你想要达成目标的种种努力,不过是在浪费时间、金钱和精力罢了。
  公众对事物的反应通常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大众的心智简单、直接且单纯。

  第三准则 要用书面表达出来
  用最简洁的语言把你的观点、计划或方案写下来,就像你在向一个小孩做解释。
  你能用两三个小段落表述清楚吗?如果不能,或者非要解释得冗长且复杂难懂,那么,它很可能不是“显而易见”的。因为,重复前面所说的,“当你发现答案时,它总是简单的”。
  任何观点、计划、项目、方案只有是“显而易见”的,才能被普通大众所理解并得到有效执行。
  通常情况下,当我们试图用书面方式表达一个观点或概述某一计划时,它的弱点或复杂性就会自动显露出来。有些时候,书面表达能暴露出你逻辑上的错误,并引导你找到简单而显见的解决之道。毫无疑问,它是一条查漏补缺的捷径。

  第四准则 要震撼人心
  当听你陈述了观点,概述了解决方案,或者解释了计划、方案设计、项目规划后,人们若是恍然大悟:“我们以前为什么没有想到呢?”你必定会感到备受鼓舞,因为指出“显而易见”的东西很容易造成这种震撼性的心理反应。
  在许多例子中,当问题的答案大体已浮现,也就不必再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论证,那正是因为结论过于明显而无须更多思考。尽管如此,更为明智的做法却通常是推迟一天或更长时间后再做决断。有时,一觉醒来,我们还会发现其中隐含着的一些纰漏。
  如果一个观点或建议缺乏“震撼性”,如果它需要长时间的解释和争论,那说明它要么不是“显而易见”的,要么是你尚未深入思考使之“显而易见”。
  当人们意识到这个“显而易见”的观点,心理上反映出来的“震撼性”,会通过他们的语言、表情或眼神流露出来。这是一个绝对可靠的检验方法。

  第五准则 时机要成熟
  许多主意和计划虽然“显而易见”,但显然不合时宜。检视时机与它们本身往往同样重要。
  有时候,恰当的时机确实不可挽回地错过了,那么只有放弃;有时候,时机则可能尚未到来,这就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敏感。
  有一次,一家大型橡胶公司的总裁向我展示他的“未来橱柜”,里面陈列着一些非同寻常、领先于时代的橡胶制品。尽管已经研发出来,但由于与其他材质的同类产品相比成本太贵,这些新产品没什么竞争力。所以,对于这家企业来说,要么找到一种更为经济的方式进行生产,要么只有等待竞争产品提价,否则这些产品就只能待在货架上(如今其中一些产品已卖得很火,而且相当普及了)。
  仅次于作为第一准则的“简单性”,时机准则也许是判断“显而易见”的最为重要的标准了。
  爱默生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最重要的准则之一是时机。我的邻居,一位马车制造者,整个夏天都在制作雪橇,而整个冬天都在制造夏季用的轻便双轮马车。如此这般,全都是为了新季节的到来在做准备。”
  早做准备就是为了能把握时机,把握时机显然是成功的必备要素。
  读完所有这些常识性的文字后,你也许会认为对于当下的这个时代,它们太过简单了。
  那好,这本书的余下部分将带你游历当今的商业世界,并证明奥普迪葛瑞夫先生于1916年提出的观点,对于今天仍然很有价值。事实上,当你明白如今的营销已陷入混乱时,它就更具意义了。在开始之前,我们暂停一下这个话题,先讨论一下常识,看看它是如何帮助你找到答案的。

  常识是思维的向导

  亚伯拉罕·林肯曾说过:“你必须利用语言、逻辑和简单的常识来明确核心观点,并付诸具体行动。”不幸的是,商业决策者在工作时,经常把他们的常识抛在脑后。
  常识是人们共享的智慧,它作为一种“显而易见”的真理而被公众接受。
  因为看起来真实可信,简单的观点常常就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人们不相信他们的直觉,总是觉得一定还隐藏着更为复杂的答案。大错特错!对你“显而易见”的答案,对多数人也是如此,这就是它在市场上通常能取得成功的原因。
  某些大师的秘诀之一就是把一个简单、显然的观点复杂化。《时代周刊》在评论史蒂芬?柯维的书时,揭露了这一现象:
  他的天分在于把“显而易见”的事情复杂化,其结果就是书中的图形表格一团糟。枯燥无味的文章里充斥着时髦的行业术语—授权、建模、纽带联结和变化动因;没有了这些,他的书会像泄了气的轮胎。
  字典对“常识”一词的定义是:朴素的、不受情感偏见和智力因素影响的良好判断。它也不依赖于特别的专业技能知识。
  换句话说,你看到的是事物的本来面目。你遵循客观逻辑,在你的判断中摒弃情绪和个人兴趣的干扰。没有比这更简单了。
  你试着设想随机问10个人:一辆外观像雪佛兰的凯迪拉克好卖吗?他们几乎全部都会回答:不好卖。
  这些人只是在用常识来判断,他们没有资料或研究来支持其结论。同样,他们也不见得有专业知识和敏锐的智力。对于他们来说,凯迪拉克是大而昂贵的汽车,而雪佛兰是小而廉价的汽车。他们看到的是事物的本来面目。
  但是在通用汽车公司里,那些决策者们更愿意看到他们想看到的,而不顾常情。他们忽视常识,想当然地做出决策。喜马龙(Cimarron)就是这样问世的,销路不佳也就不足为奇了。
  他们吸取教训了吗?看来是没有。通用汽车又推出了凯帝(Catera),另一款像雪佛兰的凯迪拉克。犹如它的前任,因为毫无意义,卖得也不好。个中原由,你知我知,就是通用不想知。
  就如麦吉尔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亨利·明茨伯格所说:“管理界有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管理人员薪水很高、影响力巨大,但明显缺乏常识。”
  达·芬奇认为,人类大脑通过眼睛、耳朵和其他感官收集资讯,并交由常识来集中处理。换句话说,常识是一种驾驭其他感知的超感知。但商业人士却不相信这种超感知的存在。
  也许需要对这个提法做一点修正:不仅商业人士总会忽视常识,经济学家也是如此。他们勤奋工作,但也许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拥有超越简单常识的智慧。
  经济学家最乐于告诫外行,直白地去感知世界是错误的。他们总是忽视人性本身,而宣扬人是“利益最大化者”。用经济学行话来说,人都是“自利”的。在经济学家看来,只要拥有足够的信息,我们就会做出合理的判断。
  但凡干过营销的人都知道,人们的消费行为有时是很不理性的。比如,现在我们能看到适合越野的四驱车泛滥成灾。有多少人真的会驾车越野?这个比例不会超过10%。人们真的需要越野车吗?也不一定。但为什么他们会买呢?因为别人都在买。那么,你对理性消费又如何理解呢?
  世界不可能用数学公式来精确表达,它是非理性的,这才是它的本来面目。
  下面再谈一谈精明的理智分析。
  经过深入研究和精心分析后,企业在理解世界的未来走向时经常会犯错(没有人能真正预知未来,但是许多人却相信他们就有这样的水晶球)。这些观点被精心地粉饰,并夹杂着伪装成真理的错误假设。
  例如,多年前,施乐认为未来办公室里的每一样设备,电话、计算机和复印机都将会整合在一起(糟糕的预测)。他们认为,要在这个市场继续生存,就必须能够提供一切办公用品。因此,施乐必须要购并或者自行生产计算机和其他非复印设备,以赶上这场即将到来的办公自动化浪潮。
  施乐认为它也能这样做,因为它以为顾客把它视为一家专业的高科技公司(这是一个错误的假设,人们仅把它视为一家复印机公司)。
  投入了25年和几十亿美元后,施乐认识到办公自动化的未来依然不明朗。任何一台不能复印的施乐设备都处在麻烦之中。这是一个用技术知识和智力技巧代替常识判断的惨痛教训。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商学院的一些思维训练似乎也在掩盖常识判断。
  新生们读完第一学年后,他们就会利用对一些名词和术语的熟练应用,把自己标榜为未来的MBA。这些诸如风险回报率、现金流折现和预期价值之类的字眼,令他们自我感觉颇好。
  再过一段时间后,所有这些专有词汇会彻底抑制至关重要的思维能力和常识。从表面上看,它们似乎经过深思熟虑,本质上却丝毫没有。
  罗斯·佩洛特在参观哈佛大学商学院后评论道:“你们费尽周折介绍的‘环境扫描调查’,我只是把它叫做‘寻找机会’。”
  要做到用简单的词汇和常识来思考,你必须遵循下面四个原则:
  消除自我因素 良好的判断要基于现实。越是从自我的主观角度看待事物,就越是远离事实。
  避免主观臆断 我们都希望事物按某一种方式发展,但是事物的发展通常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常识常常与事物的客观发展相一致。
  善于聆听意见 常识的定义建立在其他人的所思所想上,它是一种对大多数人而言都很普遍的认知。人们若不注重聆听,将错失重要的常识。
  保持怀疑态度 通常,事物以相反的面目呈现,这是因为总有人想按自己的意愿行事。良好的常识建立在多数人的经验之上,而不是某些人的一厢情愿。
  决策者应该相信常识,这将指引他们寻求到“显而易见”的真相。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世界读书日,别让书虫独自狂欢 2011-04-26
· 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2011-04-22
· "世界读书日"百种优秀图书推向市民 2011-04-22
· "世界读书日"新华书店购书均享八五折 2011-04-22
· 合肥举办读者沙龙活动迎接世界读书日 2011-04-22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日本震核危机”评估与我国供给型财政政策·[思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4个问题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