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原则:集中优势兵力。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首先和尽力做到这一点。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
如果你认为商业就是战争的话,那么我们就要从中受益。我们以研究战争史为开端,可以从战争史中学到许多有用的东西。
根据威尔·杜兰特(WillDurant)和阿里尔·杜兰特(ArielDurant)的论述,在过去有记载的3438年历史中,只有268年没有战争。早期历史大都详细记载了成功的军事战役和战斗。
早在耶稣基督诞生之前,世界各地就已有正规部队在战场上短兵相接。在无数的两军对垒过程中,军事战略日臻完善。
马拉松战役:公元前490年
公元前490年,1.5万波斯(即现在的伊朗)人在雅典西北部的马拉松海湾登陆,他们面对的是1.1万雅典人。希腊人虽在数量上处于劣势,但他们拥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即步兵方阵,每一个希腊士兵都举起盾牌,盾牌交叠,既保护了自己,同时又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位于自己左边的人。
波斯人只习惯于单打独斗,对这种步兵方阵难以适应。这样,6000名波斯士兵在仅仅200名雅典士兵面前倒下,成为经典的赫兹对安飞士战役的早期翻版。
在马拉松战役中,人们学会了集中兵力团结作战的军事战略思想。
当然,我们今天之所以能记住这一事件是因为菲迪皮迪兹(Pheidippides)的英勇行为。他跑了35000多米路到雅典,一到达就冲口而出:“庆祝吧!我们胜利了!”他喊完就倒地而亡。
现在,马拉松长跑运动员要跑42000多米。当然,他们在赛跑前不必先同波斯人打仗。
埃尔比勒战役:公元前331年
在马拉松战役的150年之后,世界见证了亚历山大大帝的强大势力。亚历山大曾跟亚里士多德读书,喜欢荷马史诗,勇敢而谨慎,就像是早期的托马斯·沃森(ThomasWatson)。
亚历山大在多瑙河畔多次获胜后匆忙回家,却发现大流士(Darius)领导下的波斯人又来找麻烦。大流士选了300名智士,其中有个人叫狄摩西尼(Demosthenes)。狄摩西尼堪称最早的广告代理人之一,他到处散播谣言说亚历山大的军队已经灭亡。
厉兵秣马数年,决战于公元前331年在埃尔比勒爆发。历史上对大多数的军事战斗的记载都非常详尽,就算是在23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能看到交战双方军队的战斗序列。试想,宝洁公司的销售计划哪个能保留到43世纪?
大流士以传统的方式组织兵力,阵前是15头大象和200辆战车。而亚历山大则更有创造性,亚历山大胜利的关键在于他在军队的两个侧翼安排了骑兵,在其后的2000年里,这一队形被不同形式地加以运用。战斗以亚历山大军队右翼骑兵的翼形进攻开始,这个阵势诱使波斯人袭击亚历山大军的左翼,却没料到亚历山大率领其灵活机动的骑兵绕到敌人中后部,从右侧击破了波斯军队。
亚历山大取得了最大的胜利,成为王中之王。用20世纪军事思想家B·H·利德尔·哈特(B.H.LiddellHart)的话来说,亚历山大所运用的战略是以“间接方式”克敌制胜。
哈特说,能“出奇制胜”才算是一支成功的军队。
美陶鲁斯战役:公元前207年
下一个为自己扬名的是强国罗马。公元前207年,罗马人征战美陶鲁斯河流域,充分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当时,迦太基(现称的黎波里)军队正在进攻意大利。迦太基军队由两兄弟率领,即南方的汉尼拔(Hannibal)和北方的哈斯德鲁伯(Hasdrubal),他们用战象作前锋,成为20世纪装甲作战的先驱。
然而,两兄弟将兵力分开的做法是错误的。尼禄(Nero将军,而非小提琴家)将会教给他们经典的军事原则,即集中优势兵力。
尼禄首先率兵南下,向汉尼拔的方向进发,但夜幕降临后,他突然调头北上,强令部队急行军(这是历史上最艰苦的一次行军),同罗马将军鲍西斯(Porcius)和利维斯(Livius)会合,而这两位将军当时正在同汉尼拔的兄弟哈斯德鲁伯交战。
这场战斗简直就是埃尔比勒战役的重演。尼禄率领军队的右翼绕过哈斯德鲁伯的左翼。这次进攻出人意料,极为成功。尼禄赢得了战争史上空前绝后的胜利。
然而,新闻界偏爱失败者,而非胜利者,所以我们今天只记住了和他同名的250年后在位的残暴的尼禄皇帝。就连汉尼拔和他的战象也比尼禄更出名。用行话说,这就叫:“赢者只私下谈笑,输者却占据新闻话题。”
黑斯廷斯战役:1066年
1000年以后,在英国小镇黑斯廷斯又有场漂亮的战役。在这里,诺曼人在威廉(即征服者威廉)的领导下,改变了历史进程。当时,与诺曼人对阵的是国王哈罗德和他的撒克逊人。
同多数战斗一样,不管是军事战斗还是商战,在黑斯廷斯,双方都有胜有败,尽管规模不大。最后,威廉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诺曼人攻击的主要目标应该是哈罗德这位了不起的统帅本人。
于是,威廉派出20名诺曼骑士突破撒克逊防线,去擒拿哈罗德。(今天,我们会派出20名律师,配备一些5年期的合同。)4名诺曼骑士擒获了哈罗德,并立即将他处死了。
威廉是对的。撒克逊人看到他们的国王死了,防线立即崩溃。威廉大获全胜。
克雷西战役:1346年
但是,战争就像商业一样,从不会是单方面的。1346年,在克雷西,英国报复了法国。
英王爱德华三世取得胜利的关键在于使用了英式长弓,这一技术进步就像商战中一种新产品的开发。有了英式长弓(相当于14世纪的机关枪),步兵和弓箭手头一次能够顽强地抵抗马上的骑兵(擒获可怜的哈罗德的那种骑兵)。
但是,英式长弓虽然比石弓快6倍,却需要技能和训练才能操作。英式长弓的拉力为444.8牛,射程是183米。要成为一名完全合格的弓弩手需要训练6年。
这就是为什么在古代英国,星期天的射箭训练是强制性的,而去教堂做礼拜却不是。
69年后,在1415年的阿金库尔战役中,法军仍然没有接受教训。在这场战役中,5500名英军打败了20000名法军。马上的骑兵又一次输给了英式长弓。
商战中有没有可能对抗一个强大的对手呢?
当然是可能的,但是你需要一把英式长弓,比如海洛德公司的静电复印术以及拍立得公司的兰德照相机都是这样的长弓。
魁北克战役:1759年
1759年,法国军队又兵败魁北克。在詹姆斯·伍尔夫(JamesWolfe)将军率领下,英国军队出奇制胜。英国步兵在魁北克后面沿河而下,翻越了“无法攀越”的峭壁,到达亚伯拉罕平原。
就像在军事战争中一样,商战中克敌制胜的最佳途径并非一定是最直接的那种。问问你自己,哪种途径最能动摇对手的根基?
不幸的是,詹姆斯·伍尔夫将军没能活着享受到他这一著名胜利的果实。他的对手路易斯·约瑟夫·德?蒙卡尔姆(LouisJosephdeMontcalm)侯爵也未尝到胜利果实的滋味。这提醒我们,在战争中,不管是在军事战争中还是在商战中,都会有伤亡。伤亡是双方面的。
邦克山战役:1775年
仅在16年之后,战火就离美国家门更近了。在波士顿城外的邦克山,爆发了我们独立战争中最著名的战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