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六宗罪:分析师成扯线木偶 公司基金都不得罪
2011-05-03   作者:  来源:理财周报
 

    “这家公司虽然现在业绩下滑,但是还是有亮点,就给个持有的评级。”
  一行业分析师对记者称。
  目前国内各大证券公司的行业分析师的研究报告是投资者接触最多的卖方报告。读久了研究报告的人不难发现,几乎很难见到有“卖出”“减持”“回避”等评级的研究报告出现。而近期出现的研究报告与上市公司实际情况不符、券商研究报告与自身公司自营投资步伐惊人一致,基金大佬们对研究员施加了怎样的压力,究竟证券公司的研究报告是一个什么角色,研究员的立场是什么?让我们来一一解读。

  谁在看研究报告

  目前券商研究所提供给市场研究报告一般分为宏观研究、策略分析、行业研究和公司研究,以及一些相关专题等。
  一般的证券公司都有自己的研究所,即使没有几个研究员或者以经纪业务为最主要业务的证券公司都会有自己的分析师,小型券商中行业分析师太少,往往都覆盖不了整个行业,而实习生多过正职人员的情况也不是一家两家。
  使用这些研究报告的使用者中,最大的客户来自基金,尤其是大型的公募基金,他们是研究所的最需要搞好关系的客户,券商自己的经纪业务,自营业务,券商集合理财,以及私募基金等。
  由于卖方的分析往往有“注水”成分,导致基金等买方分析师也要变得更加火眼金睛。

  分析师的压力

  卖方分析师也像演艺明星一样需要奖项来抬高自己的权威性。在目前国内的比较接受的卖方分析师奖项评选中,新财富的“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和证券市场周刊的“水晶球奖”是较为市场公认的。获奖后,无论是薪金还是高升机会都大大增加。然而奖项的评委却主要是他们的客户: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QFII等研究报告的机构使用者。因此这些机构既是客户又是评委,是分析师们的上帝,不敢轻易得罪。
  因此常常有投资机构和分析师联合作战拉升股价的坊间传言,而事实也不乏此类事例。如后面的主题文章中提到的重庆啤酒,作为基金重仓的股票,想要看到下调的券商评级非常难,而兴业证券(17.80,0.13,0.74%)更是连续坚决写了26份推荐的报告。
  当然也不仅仅是受到基金方面的压力,证券行业本身靠天吃饭的特点也决定了分析师们报喜不报忧,过度“乐观”的天性。
  从分析师们对行业和公司的评级中可以看出。不同的证券公司对行业和个股的评级分类不完全相同,行业老大中金公司的评级用的是绝对涨跌幅:分析员估测12个月之内绝对收益20%以上为“推荐”、10%~20%为“审慎推荐”、-10%~10%为“中性”、-20%~-10%为“减持”、-20%以下为“回避”;而国泰君安则采用相对沪深300(3192.723,30.95,0.98%)指数的收益来判断,相对沪深300指数下跌5%以上的就会被评为“减持”,还有概念模糊的评级,如金元证券,其参照标准为“大盘”,股票价格在未来6个月内超越大盘15%以上的将被评为“买入”。

  研究报告6宗罪

  从主题文章中提炼出来的问题研报,主要可以归结为6种类型。
  第一宗罪:研报是上市公司事实严重背离。以近期深陷中国宝安石墨矿漩涡的平安证券、湘财证券等为代表的案例。虽然中国宝安自身对石墨矿的态度暧昧,也揭露分析师在对上市公司尽职调查时的大意。
  第二宗罪:预测能力几乎等于瞎猜。主题文章中提到的世纪瑞尔、雷曼光电等是典型的例子。分析师们在估值和判断的时候常常显得迷迷糊糊,被上市公司忽悠也是常事。
  第三宗罪:研究不够深入,草草发布。看看汉王科技和新上市的瑞凌股份,分析师们的评级可以忽上忽下,而调整的根据却常常让人大跌眼镜。“其实很多分析师也很年轻,要想很好的掌握一个行业,少说也要好几年,这些分析师,也是跟着形式走,随波逐流,现在分析师年轻化的趋势很严重。”一位券商对记者表示。
  第四宗罪:报喜不报忧,利空后噤声。分析师们一手要跟大客户们打好交道,一方面也要跟上市公司打好交道,好对利空利好先知先觉。
  因此下调上市公司评级的事情常常难以下笔。绿大地董事长出事后,公司的经营危机暴露,然而却几乎见不到之前写他的券商发布相应报告。
  第五宗罪:给基金重仓股唱多。看看重庆啤酒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吧,大型公募基金抢扎在里面,兴业证券有26篇唱多的研报,然而重庆啤酒的大利好——关于疫苗的项目,已经快10年了。
  第六宗罪:新股定价跟着一级市场走,没有独立判断。2011年可以说是打新的灾难年。二级市场的分析师们往往会给新股寻找一个亮点进行放大来配合高估值,然而几乎不提公司的经营风险。
  你说这样的研报你看着,能不秉持怀疑的精神吗?
  接下来的主题文章中,我们从涉及到的券商研究报告的时点出发,找出前后两季的机构持股情况。
  所计算的盈亏表明的是上一季度持有的股票在发布研究报告后的这一季中的相对盈亏,上一季度的持股成本选用上一季的平均股价来计算,而研报发布当季的价格也同样选用当季的平均股价。
  这样可以测算出在研报发布前持有的股票的平均盈亏,因无法得知持股机构明确的成本价和减持时的价位,就一律采用平均股价进行估算。而在研报发布当季机构的增持、增持、新进和退出等动作则表明着机构对后市的真实看法。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券商研报何以成“公开谎言” 2011-05-03
· 双汇研报暗藏灰色利益链 2011-04-27
· 日信证券等8大券商深陷研报门 折射背后4大乱象 2011-04-27
· 须对券商研报“制度性挤水” 2011-04-27
· 一份研报牵扯4条利益链 被指是“庄托” 2011-04-21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日本震核危机”评估与我国供给型财政政策·[思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4个问题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