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守门人”2011首训 监管层明示造假雷区
2011-04-21   作者:杨颖桦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监管层对于上市公司质量的严格把关,正在衔枚疾进。
  继2010年密集培训召开六次保代培训后,4月14日,2011年第一期保代培训会上,监管层向IPO“守门人”传达了最新发行审核理念。

  排查“关联交易非关联化”假象

  毫无疑问,众多被否原因中,独立性与成长性最受监管层关注。
  此次培训中,监管层负责人指出,此前被否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独立性不够,比如有潜在的同业竞争或关联交易影响独立性;二是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存疑,这涉及成长性问题。
    证监会网站最新公布的去年11月至今年初的部分企业IPO被否原因中,公布原因的冠宏股份等11家企业中,7家倒在“头号杀手”持续盈利问题上,包括冠宏股份、江苏荣联科技发展和深圳普路通供应链管理等。独立性问题也成为两家公司的IPO折戟原因。
  据参与培训的保代透露,有关负责人指出,监管层关注发行人是否具有持续盈利能力,因为不仅有部分企业因此被否,更有部分企业为此撤销材料。
  实际上,公司持续盈利能力因其实质的生产经营状况而定,直接反映于财务数据。对此,相关部门负责人在会上指出,拟上市企业的相关报告期内,要有稳定的业绩基础保证其具有持续盈利能力。
  其指出,审核过程是通过横向、纵向的比较,保证提供的申请文件真实性,这意味着真实情况的呈现责任绑定到保荐人和发行人。
  此前公布的胜景山河被否原因包括关联交易,关联交易随即成为关注重点。
  据上述参会人士透露,证监会多个部门负责人均提到核查关联交易的问题,特别要求保代密切关注企业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的假象。“不要仅为拼凑发行条件进行关联交易非关联方的安排。”
  证监会要求保荐机构与保代对于关联交易详细披露、详细核查。核查内容包括非关联化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受让主体的身份,对发行人独立性、完整性等的影响,非关联化后持续交易情况,是否存在重大违法行为等。
  “证监会要求清算相关资产人员的,要核实是否清理完毕;如相关资产转让给独立第三方,要关注是否真实公允合理、是否掩盖历史的违法违规行为;报告期内注销的、转让出去的关联方要进行核查,是否还有交易。”上述人士指出,“证监会指出不能出现"上市前转出去、上市后又买回来"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的假象。”
  “整体上市是基本要求,避免同业竞争、减少和规范关联交易,是为从源头避免未来可能产生的问题。”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总结指出。

  严防财务操纵和欺诈上市

  针对绿大地的财务造假与欺诈上市,监管层在会上表示,特别关注财务操纵等问题。
  “监管层指出,造假一经发现绝不手软。”上述参会人士指出,考虑给相关财务操纵和欺诈上市的企业建立黑名单。目前,有50家企业因造假撤材料,40家企业因造假被否。
  据参会者介绍,监管层在保代培训上总结了三点“造假”雷区。
  首先是编造成长性方面。监管层要求,保代及保荐机构着重关注研发支出资本化、跨期收入确认、突发软件销售收入、突发技术服务收入等问题。
  “证监会要求,对研发支出做资本化会计处理时,必须有充分的导致盈利能力明显增强、资产质量明显改善的证据。”上述参会人士指出,“如是否形成专利,是否能开发出新的产品,产品档次明显提升等”。
  据一位券商投行人士透露,监管层此前对于研发支出资本化问题已极为关注,“以前的做法是出具大量的反馈问题,现在则变为如果不认可该项的会计处理,会直接让相关中介机构和发行人修改报表,重新做会计处理。这意味着以后对研发支出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时,需要非常谨慎。”
  其次是利用管理交易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方面。
  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指出,要求保代特别关注企业是否利用非公允的管理交易操纵利润,是否利用关联方认定人为降低关联交易比例,并要求判断关联交易是否影响财务独立性。
  “收付款通过控股股东香港公司的问题需尽早解决。”上述部门负责人指出。
  第三个雷区是利润操纵方面。证监会要求保代关注开发支出、商誉等应提准备而不提,完工百分比法的比例操纵等手法。
  有关负责人指出,若存在原始报表和申报报表的差异很大,且不能合理解释的情况,需特别关注是否涉及利润操纵。而且,劳务、硬件、软件不能分开进行收入确认。
  参与培训的人士表示,监管层提醒保代关注大宗采购、主要客户的供销是否市场化,关注是否存在操纵利润的情形。
  销售环节更是监管层提醒注意的重点之一。上述参会人士指出,今后,保代对一般企业不同业务模式下的前五大客户都要核查;对于以渠道为主经营模式的连锁经营类企业,证监会原则上要求核查所有经销商(门店),同时建议保代利用信息系统核查;如果企业客户出现比较集中的情况,证监会要求保代对主要客户实地考察。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券商分析师研报背后的复杂利益链条曝光 2011-04-21
· 双汇65元买入价是大忽悠?券商研报遭质疑 2011-04-21
· 筹建信用体系 券商承销记录倒追7年 2011-04-21
· 券商不负责 股民受累维权无望 2011-04-21
· 券商近亲保荐背后或有利益交换 2011-04-21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曹中铭:不要轻信“股神”高论·[思想]郭田勇:货币政策宜紧不宜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