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分析师研报背后的复杂利益链条曝光
2011-04-21   作者:  来源:中国经济网
 

    近期券商频发乌龙研报,乱象在绿大地、双汇发展、宁波联合等一系列上市公司不断上演,诸多案例表明,在股市整条生态利益链下,不单是某一环节有问题,而是诸多链条环环相扣,各利益方不得不随波逐流。
  作为券商研究这一中间环节,券商分析师由于扮演市场观察者和参与者的双重身份,其原本应该公正、客观的调研正逐渐发生异变。券商研究员背靠基金公司,更有上市公司作为其信息的主要渠道。核心、准确的消息不仅能得到基金经理的青睐更能使自己名利双收。而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基金介入对于股价的推动更是百利而无一害。这互相依存、紧密交织的利益链条循环往复,早已成为业内的潜规则。下面将细数与券商分析师默契配合的四大"关系户",以及他们的微妙关系。

  一、券商分析师之“恩客”——基金经理

  一位研究员坦言,他在给上市公司评级时,如果是某家基金的重仓股,就不得不考虑该机构的态度。目前的现状是,不少分析师即使在调研时发现上市公司问题,在报告中却不对公众披露,而是依据“基金经理需要什么,就怎么说”的原则进行调整。

  评级靠经理“经理想听什么我们就说什么”

  一个券商研究员对于基金经理的服务,不仅仅体现研究报告上面。年度最佳分析师是研究员最渴望获得的荣誉,收入和名气与评选结果直接挂钩。要想成为头牌怎能得罪“评委”——基金公司。每年9-10月份,由基金经理们在每个行业中选出3名最信赖的券商分析师,登上榜单即意味着薪水能实现数倍上涨。由此,分析师和基金经理的关系越发默契。

  绩效挂钩分仓收入话语权受制约

  从券商研究所目前的盈利模式看,所有的投资者都希望免费获取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卖不了钱,就只有从基金公司来获取分仓收入。
  在分仓收入的激励下,券商与基金公司之间普遍存在默契,基金公司销售新基金时,由券商卖力气推销,员工还要为其承担一部分销售任务。同时券商出具投资报告,对基金公司持有的重仓股进行适当地推荐,让普通投资者帮忙“抬轿”。
  有数据显示,通常一年基金公司支付券商佣金额有数十亿元,即使在2008年的熊市也能达到42亿元,因此在部分券商的内部激励机制上,常以分仓派点来评定分析师的工作成绩。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对于基金重仓的股票,券商的研究员很难给出偏空的评级,而对于一些上市公司原本并不确定的利好消息,券商甚至可能轮番上阵,把不确定的利好做实。

  二、券商分析师之“饭碗”——上市公司

  关系微妙互有所求

  “不能轻易得罪上市公司,因为你以后的饭碗都是别人给你的,最差“中性”评级。”这句话似乎已成为业内的行规。
  据了解,一般情况下一家上市公司如果接下来有再融资计划,或者股东有减持冲动的,都会来找券商写正面的研究报告,并希望券商成为中间人,帮其联系参与再融资的投资机构或者愿意接盘的投资者,并许以不菲的酬劳。此外,今后一旦该公司又有下一步的增发或者发行债券等相关工作,必然会选择此前比较“亲近”的券商。
  券商研究员同样有求于上市公司。要想在该行业做出成绩,首先要得到第一手资料,必定跟行业的龙头股关系非同一般,甚至与该公司管理层有着良好的互动关系。研究院如果对某公司给出“中性”评级,那就说明他不看好公司的发展,那么该公司下次就很难再接受他的调研。这种无异于“封杀”的威胁,在业内颇为常见。
  某北京私募基金经理坦言,分析师要成为上市公司座上宾并非易事。”该基金经理称,只有大牌分析师才能打入上市公司内部。越大牌的分析师,越容易接近上市公司高层,就越害怕上市公司层面的压力。

  实地调研水分多

  公开资料显示,分析师在向机构或是散户推荐股票时出具的研报,很大一部分并未经过实地调研,只是自己根据行业估值水平,结合估值模型作出的预判。
  实地调研正逐渐变成一种集体娱乐活动。“实地调研有点像走过场,很多时候上市公司组织的调研都是花钱做公关,所讲内容也都是故意放出来用以抬升股价。”上海某券商研究所负责人坦言。

  三、研究机构之胞兄——自营机构

  自导自演唱双簧——编造信息操纵股价

  近几年资源类以及有色金属类股票被市场看好,在美丽光环的笼罩下,几乎每年都遭遇到资金的炒作,一些新涉足其中的上市公司同样如此。中国宝安因为有"石墨矿"、宁波联合因为涉"锑",从而遭到投机资金的追捧。
  相对于为了获得基金分仓收益而鼓吹上市公司利好,券商借此在自营盘上大举牟利的行为更为恶劣。业内人士透露,由于经纪业务本身面临着很多的不确定性,部分券商在权衡利益之后,甚至可能提前买入某只股票,然后借助其研究报告的利好鼓吹抬升股价,然后在高位出货。
  一些券商在没有调研的前提下发布利好的报告,引起股价大幅变动,总有其背后的目的,而这往往是利益驱使。分析人士指出,作为集投顾与投资业务于一身的券商,其研究与自营之间的串通合谋、操纵市场,亟待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

  四、券商与“VIP”——主力资金

  “在一些人眼里,我们像是一群大忽悠,也许买入理由只有一个,但我们必须找出至少3个足以让人信服的理由。但最终是涨还是跌,我们自己心里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一位券商分析师说出了不少同行的心声。

  影响股价靠金牌分析师

  实际上,分析师与大资金的关系是双向的。除了分析师主动推荐大资金手中股票外,更有大资金主动找分析师写文章荐股。由于不少所谓的明星分析师对市场存在一定的影响力,因此一些大客户在持有某只股票后,也会通过关系找一些近期较有影响力的分析师为其手中股票“敲边鼓”。而分析师也能从中获得一笔不少的报酬。
  面对如此交互的利益链条,我们可以设想,如若“假”公开研报的背后是这几方面同时推动,这将是几重谎言?照此推测,宁波联合的“锑”事件,仅是日信证券的自导自演,还是另有隐情?也许只有当事人了解。。。
  既然上市公司年报的虚假陈述都该负起法律责任,券商研报的失实本质上亦是一种虚假陈述进而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无视此种行为,无异于放纵市场的违规。当然,把研究报告的失实全部归结于券商研究员也不甚全面,市场有效的监管也同样重要。更理智也更实际的办法,是管理层面在制度和规范方面予以健全和完善,为分析师提供更好的研究条件和生存空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筹建信用体系 券商承销记录倒追7年 2011-04-21
· 券商不负责 股民受累维权无望 2011-04-21
· 券商近亲保荐背后或有利益交换 2011-04-21
· 券商屡发乌龙报告律师提处罚申请 2011-04-20
· 律师提请证监会查处四券商虚假陈述 2011-04-20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曹中铭:不要轻信“股神”高论·[思想]郭田勇:货币政策宜紧不宜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