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首次公布社会融资总量数据
货币信贷超预期 二季度将保持紧缩力度
2011-04-15   作者:记者 张莫/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央行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人民币贷款新增6794亿元,外汇占款新增4079亿元。在二者的联合推动下,3月M2(广义货币)同比增长16.6%,比上月末高0.9个百分点。业内人士分析,M2距调控目标仍有差距,在控通胀的大背景下,从紧的货币政策至少在二季度不会出现明显的放缓,存款准备金率继续上调的可能性也在增大。
  与此同时,央行首次发布了社会融资总量这一全新指标,分析认为,这是拓宽货币政策的关注面和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种有益尝试,不过社会融资总量完全代替“银行信贷”成为货币政策的主要操作目标不太可能。

  规模 新增信贷和外汇占款继续推高流动性

  央行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2.24万亿元,同比少增3524亿元。3月份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794亿元,同比多增1727亿元。此前,WIND统计的10家主流机构预测的3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预测均值为6130亿元,其中中金公司预测最高,为7000亿元,其他9家机构的预测值均在6500亿元以内。以上数据显示,3月份的新增贷款高于市场预期。
  “结构上看,新增贷款较上月回升主要是居民户贷款多增,这主要是因为前期已经签订合同的住户贷款需求集中在3月投放。此外,本月实际工作天数增加(2、3月实际工作天数分别为16和23天)也是原因之一。因此,信贷总量管控、准备金率连续上调的累积影响尤其是差别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措施对贷款投放的约束作用依然较大,信贷紧缩态势继续。”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说。他指出,从结构上看,票据融资持续负增长,这一方面是银行继续通过减少票据来腾挪贷款空间,另一方面也说明实体经济信贷需求旺盛。
  除新增贷款继续高企之外,国内流动性泛滥的另一外部推手外汇占款也维持在高位。央行数据显示,3月末外汇占款余额为23.7万亿元。据此计算,3月我国新增外汇占款高达4079.11亿元,较上月的2145.23亿元多增近一倍,仅次于去年10月和今年1月的超过5000亿元的水平。对此,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表示,通常而言,月度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增量在2000亿至3000亿元左右,但即使这样,再叠加上四倍多的货币乘数效应,规模也是巨大的。
  总体而言,受贷款余额增速回升、财政存款下放和外汇占款增加较多的影响,广义货币供应增速回升。央行数据显示,2011年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75.81万亿元,同比增长16.6%,比上月末高0.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在节后企业投资经营活动增加、企业活期存款增速相对较快的影响下,M1增速也有所回升。狭义货币(M1)余额26.63万亿元,同比增长15.0%,比上月末高0.5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6.2个百分点。

  趋势 从紧货币政策二季度不会放缓

  自去年以来,央行已连续九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其中今年前三月均为每月上调0.5个百分点,目前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创纪录的20%。而自去年10月以来,央行已连续四次加息。
  鄂永健称,新增外汇占款较多,公开市场到期资金规模较大,仍需要通过上调准备金率来回收流动性。但不同规模银行的流动性差异更趋明显,对继续大幅普调准备金率也构成一定制约,一、二级市场收益率倒挂现象消除,央票发行量明显恢复,对准备金率上调形成一定替代。综合两方面因素,未来准备金率调整频率将有所降低,预计上半年准备金率可能再小幅上调1次、0.5个百分点。时间窗口可能在4、5月份的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较大时期。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二季度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并用,央行再次提高基准利率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彭文生称,控制通胀仍是下一阶段的首要政策目标,从紧的货币政策至少在二季度不会出现明显的放缓。二季度银行体系流动性供给偏多的问题已经凸显:公开市场到期量超过1.8万亿元,国际收支将从小幅逆差转为顺差,月度平均外汇占款将维持在2000亿元以上的高位,为了继续引导货币信贷向常态回归,也需要维持相当的对冲力度。数量型工具仍将是控制流动性的主力。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表示,现在还没到政策放松的时候。准备金率和利率都有上调空间。他预计,5月份可能再加一次息,而根据全年的通胀控制情况,全年可能加息1至3次。
  而鄂永健说,尽管欧洲央行加息,但美联储年内加息的可能性很小,因担忧中外利差扩大而加剧资本流入仍是当前加息的主要制约因素,加上下半年物价涨幅将回落企稳、当前经济形势也远非“过热”,维持谨慎加息的判断。预计年内存贷款基准利率可能还有1次、0.25个百分点的上调,下一次加息的敏感时期是年中前后物价涨幅较高时期。

  展望 银行信贷仍是央行调控主要目标

  央行首次发布社会融资总量这个全新指标也引起了市场的强烈关注。14日央行数据显示,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加4.19万亿元,同比少增3225亿元,显示融资环境相对趋紧。分析认为,这项指标的发布,是拓宽货币政策的关注面和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种有益尝试,不过社会融资总量完全代替“银行信贷”成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不太可能。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今年3月首次撰文阐述了社会融资总量这一概念,即社会融资总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这里的金融体系为整体金融的概念,从机构看,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从市场看,包括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以及中间业务市场等。
  赵庆明表示,社会融资规模这一指标比信贷规模指标范围更加宽广,更能够体现社会整体的资金融通情况,因此具有更强参考的价值。
  “我们分析最近10年的数据,发现社会融资规模同物价、GDP、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的相关性,好于人民币贷款与这些指标的相关性。因此,用社会融资规模代替人民币贷款,有其合理性。因为,人民币贷款已经不能准确地反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单单控制人民币贷款已经达不到宏观调控的目标,也包括对物价的控制。”盛松成14日说。他表示,使用社会融资总量和M2这两个指标,在当前形势下,是非常适宜的,尤其是针对物价。对于物价,社会融资总量与CPI的关联度是0.65,而人民币贷款与CPI的关联度是0.54。
  据央行初步统计,今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加4.19万亿元,同比少增3225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2.24万亿元,同比少增3524亿元;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1474亿元,同比少增457亿元;委托贷款增加3204亿元,同比多增1684亿元;信托贷款增加91亿元,同比少增2047亿元;银行承兑汇票增加7611亿元,同比少增1471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4551亿元,同比多增1874亿元;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1558亿元,同比多增309亿元。
  “虽然贷款和银行承兑汇票占社会融资总额的比重逐步下降,但仍在70%以上,银行在社会总融资中仍占据主导地位。加之,以社会融资总量为中介目标实施货币政策,需要较为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和更为优化的金融监管体制。因此,在相当长时间内社会融资总量指标可能还仅仅是央行的参考指标。”鄂永健说。
  彭文生表示,即使在使用社会融资总量的指标后,银行信贷仍然是央行调控的主要标的。信贷可通过货币乘数创造货币,影响总体流动性,而直接融资不创造货币,且目前银行信贷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更大。同时央行对于信贷供给除了利率调整外,还有包含窗口指导在内的一系列调控手段;而对直接融资的调控手段则有限。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去年社会融资规模14.27万亿元 2011-04-14
· 央行今公布社会融资总量 2011-04-14
· 央行:保持合理社会融资规模 2011-03-29
· 吴晓灵代表:社会融资总量可替代新增贷款指标 2011-03-08
· 央行官员:社会融资规模符合调控市场化方向 2011-03-08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借鉴美国经验完善发行审核机制·[思想]胡舒立:日本强震与“经济海啸”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