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4-11 作者:李光斗 来源:浙江日报
|
|
|
 |
作者:张翼
编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超过日本,日本坚守了42年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宝座”首次易主中国,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与经济发展的繁花似锦不同,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却不那么一帆风顺。乐百氏、大宝、中华牙膏、南孚电池、小护士、美加净等国产品牌纷纷被国际性大牌收购;传统的中华老字号也在没落,建国初期,全国“中华老字号”企业约有16000家,到上世纪90年代,这一群体已锐减为1600家,相当于建国初期老字号总数的10%。令人忧心的是,即使这仅存的1600多家“中华老字号”企业,其经营如今也是危机频现——70%名存实亡,经营十分困难,20%勉强维持,只有10%蓬勃发展。 《金志国管理日志》一书,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更适合本土化操作实施的管理经验。金志国,青岛啤酒公司董事长。他适时调整公司战略,引领百年青啤变革与创新,为这个悠久又经典的品牌注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由他掌舵的青岛啤酒成为世界第六大啤酒厂商、进入“世界品牌500强”、荣膺首个“中国上市公司最佳董事会”并五次荣获美国《财富》杂志“最受赞赏中国公司”。从青岛啤酒身上和金志国的管理经验中,我们或许能找到一条适合中国企业的品牌管理运作之道。 金志国有一个著名的“果树理论”,企业的发展就像管理“果树”一样,“果树”叶子是否茂盛代表了市场份额的大小,“果实”是否繁多说明了消费者回报的多少。“果树”生长在现实环境之中,不同时期会受到诸多外力袭扰,因此要提高“果树”抗风险的能力,这样风雨过后仍然可以树叶茂盛、果实累累。在发展当中要注意培育“果树”的根和本,这很重要。同样,企业在发展中一定要注意制度建设、机制建设。企业内部的运营能力和为消费者服务的能力是企业之本。而在金志国看来,是否为消费者服务,能否奉行“客户价值最大化”这条永恒的商业原则是企业存亡的根本。中国企业之所以平均寿命只有三五年的根本原因,就是舍弃了客户价值最大化,而去追求所谓的股东价值最大化,在股东价值最大化观念的引导下,企业的商业行为就会走样、变形。为了所谓的股东价值最大化,企业牺牲质量以降低成本,甚至以欺骗的方式换取短期收入。实际上这种钱赚不长远。 本书采用日志体的创作方式,从价值观、企业文化、战略转型、国际化等不同角度,对中国商业领袖代表金志国的精彩思想进行解读,分解管理思想,还原思想场景,提炼行动指南。相信读者能从此书中获得借鉴和启迪。
|
|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