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灰城市”的记忆
2011-03-30   作者: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三千年不灭的矿冶炉火,既铸造了矿冶文化,又留下了百孔沧桑。
  延绵百里的黄荆山,是上苍赐予黄石的一道独特风景线。然而在靠山吃山的传统理念支配下,黄石先民在山上开山采石烧石灰而数代相传承。致使黄荆山留下20多个开山塘口而千疮百孔,水土流失严重,祸害后代。
  不仅如此,黄石又是重工业基地,先有厂后有城,城市布局先天不足,功能分区犬牙交错,基础设施欠账多,资源环境约束大,一度被人戏谑为“光灰城市”。
  烟囱曾是黄石人的骄傲,也是黄石人的心痛。
  烟囱曾是生产繁忙、经济繁荣的标志。鼎盛时期,城区共大大小小的烟囱2300多座,它们是黄石经济的支柱“烟囱经济”是黄石经济的代名词。
  烟囱又是黄石人的心病。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白衬衣穿一天就变成黑衬衣……
  在70年代,市区的几个大烟囱天天吞云吐雾,黄荆山脚下炮声隆隆,尘土飞扬。“那时候,烟囱冒烟是生产兴旺的标志,从华新窑飘来的水泥灰,在周边平房屋顶结成几厘米厚的水泥垢,还能防雨。”老黄石人如是说。
  为了摘掉“光灰”的帽子,黄石开始了艰难地转型。2000之后的五年间,黄石所有的石灰窑全部拆除,从此,石灰窑在黄石市区成为了历史。
  拥有百年历史的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一、二、三号窑,曾代表了国内水泥行业最先进的生产技术,被国家命名为“华新型”窑,向全国推广并出口国外,成为新中国水泥工业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也赢得了“中国水泥摇篮”的美誉。但该窑因能耗高、生产率低且污染严重而被新型干法窑所取代。华新毅然关停了这三座窑,每月可减少粉尘270吨,附近居民拍手称快。
  年近七旬的唐老汉家住紧邻水泥生产线的张万有村,“以前村子里家家关门,天天闭户,就这样屋里的水泥灰还是白花花一片,有的人不得不到别处租房,”他说,“现在,终于可以坐在院子里晒晒太阳了。”
  2008年一月底,传出了令人鼓舞的消息:2007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2天,连续4年在300天以上。这标志着,近半个世纪的“光灰城市”已成为黄石人的回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黄石:石头铸就的矿冶之都 2011-03-30
· 黄石公租房:对住房保障对象全覆盖 2010-09-17
· 黄石:矿冶文化引领经济转型 2010-09-08
· 新疆喀纳斯景区面积将超美国黄石公园 2007-10-17
· 湖北黄石爆破拆除150米高囱[图] 2007-09-18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荣融炒炒股·[思想]叶建平:促进消费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