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肉精是一种用在猪身上的兴奋剂,而双汇过去二十余年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如同服用了兴奋剂的田径运动员。
双汇集团官网显示,20世纪80年代中期,双汇年销售收入不足1000万元,1990年突破1亿元,2003年突破100亿元,2005年突破200亿元,2007年突破300亿元,2010年突破500亿元。双汇可谓实现了“大跃进”式的跳跃发展。
但在瘦肉精事件曝光后,上海多家双汇专卖店迅速将招牌改头换面,见风使舵之快令人大开眼界,而双汇这些年迅猛扩张被隐藏的问题也有所暴露。
上海静安区一家双汇专卖店换掉招牌后,旁边的肉铺摊主一点都不觉得奇怪,这名摊主说:“这家双汇专卖店过去也是挂羊头卖狗肉,以前他们就是挂着双汇的牌子卖自家进的货。大牌子嘛,当然能卖个好价钱,而且买家也放心,这都是双汇管理不严格出的问题。”
在上海浦东新区另一家换掉招牌的双汇专卖店门口,一名其他肉食品牌的摊主告诉记者,这家双汇专卖店以前经常将双汇品牌的肉和从市场上拿的肉混着卖,借双汇的牌子,很不正规。
一位业内人士说,多数肉食品企业的零售终端都是走的加盟店模式,承包者交一笔加盟费给企业,由企业向这些门店统一配送肉食产品。但是由于扩张过快,肉食品企业没有足够的产品向所有门店配送,导致的第一个后果是不论好坏,企业什么样的生猪都可以收购;另一个是销售终端无法获得足够的产品,就会自己偷偷从市场上进货,打着品牌企业的旗号出售。这两个问题只要有一个爆发,企业都将会受损。双汇瘦肉精事件其实还是扩张过快、管理疏漏导致的结果。
双汇专卖店拿不到充沛肉食产品的背后是中国生猪数量有限,而屠宰场又太多,导致屠宰能力过剩问题。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09年雨润食品(01068.HK)年屠宰能力为2550万头,与2008年的1805万头相比,屠宰能力增加745万头,但是雨润食品2009年实际屠宰量仅为979万头。招商证券(18.78,-0.18,-0.95%)报告也表示,雨润食品的历史产能利用率维持在58%的水平,以此计算,雨润食品2009年的实际屠宰量为1479万头,屠宰产能仍存在过剩。
市场人士介绍,国内屠宰行业大约有50%的产能过剩,由于“吃不饱”,各家肉食品企业在全国各地找猪、抢猪,竞争激烈,导致“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含有瘦肉精的猪也就可以进入双汇的加工厂了。
双汇集团公开资料显示,该集团每年消化3000万头生猪,而双汇集团自有的养殖事业部中规模最大的双汇万东牧业公司年生产能力为出栏种猪、商品猪12万头,仅占其年屠宰能力的约0.4%;另一家双汇九鑫牧业有限公司占地面积仅100亩,且以生产种猪为主。自给能力存在严重不足。
肉食品企业热衷于扩大屠宰能力,对提高生猪自给自足能力兴趣有限,研究报告以雨润食品为例透露,2002~2010年上半年,雨润食品共获得政府拨款12亿元,相当于新增屠宰能力获得57元/头的政府资金。雨润食品2009年业绩公告显示,政府补贴在2009年高达4.26亿元,大幅超过2008年的0.99亿元。
市场人士表示,肉食品企业现在不应该在屠宰能力等指标上继续做大,而是压缩“水分”,扎扎实实提高肉食产品的质量。另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食品行业如果贪图一时的快速发展,不惜冒食品质量降低的风险,总有一天会被人发现,而下场是以前的成绩与信誉在旦夕之间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