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用社会力量管理社会”的成功实践
成都温江区引入社会组织实现社会管理专业化
2011-03-16   作者:本报记者 丛峰 肖林 陈健 许茹/采写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农民高兴地领到了证书。 资料照片

    在成都平原素有“金温江”之称的小城温江区,在经济发展领先同类地区的同时,近年来不断探索创新社会管理模式,逐步把社会组织引入到基层社会管理活动,利用他们专业化水平高的优势,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并搭建起一座老百姓信得过的政策“连心桥”,借助“社会力量”有效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和纠纷。

  公共服务水平不高,怎能把好事“办好”

  2008年,温江区永宁镇投入100多万元在隆兴场社区建设了社区活动中心,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原以为会受到群众欢迎,没想到却遭到了“冷遇”。原因是活动中心只有设施,却没有专业人员对群众的文化活动进行指导。后来,永宁镇引进温江区桥梁文化艺术学校,将社区活动中心委托其运营,周一至周五学校都会安排3名老师进行舞蹈、书法、绘画、上网、乐器等方面的免费指导。从这以后,活动中心一天的接待量超过了以前一个月的接待量。
  温江区柳城街道辖15个社区,居民达28万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当地居民对公共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社区干部普遍文化不高、专业技能缺乏,与群众需求不适应。新华社区居委会主任刘继红说:“社区物业管理差,居民想搞好物管,但社区干部不懂这方面知识。”
  2010年,柳城街道在15个社区分别成立了“柳城街道驻社区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事务所”。事务所是在党组织领导下,与居民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一起,为辖区居民提供专业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非营利公益性新型社会组织。
  新华社区的事务所成立不久,群众就将物业管理委托其实施。事务所聘请造价师、工程师制定方案,监督施工,使社区绿化率达到40%,社区还安装了门禁、监控设施,电梯住宅有专业人员维护。每年20万元的物管费用由社区的集体经济组织收益供给。
  永宁镇副镇长米虹认为,现在农村群众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生活,但是政府缺专业人员、缺专业知识,要做好这些公共服务不但费时费力,群众还不一定喜欢。柳城街道党工委书记何西科说:“运用社会组织,能够把党组织、居委会从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杂而不专、疲于应付的局面中解脱出来,向群众提供的专业化、高水平的公共服务,真正实现了把好事办好的目的。”

  搭起“民心桥”,创新形式传达政府声音

  为培育、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温江区永宁镇在场镇所在地提供办公场地,设立了社团服务中心。目前,中心已有芙蓉文化艺术团、民情信息服务中心、义工服务站等13个社会组织入驻,这些社会组织发挥了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桥梁”作用。
  芙蓉文化艺术团是群众自创的文艺团体,经常在永宁镇的各个村和社区演出,在当地群众中颇有名气。2009年3月,永宁镇通过芙蓉文化艺术团对全镇文化队伍进行了整合,之后把以往由政府组织的演出委托给芙蓉艺术团,每年补贴艺术团5万元。艺术团在完成约定的公共演出外,还可以从事商业性演出,以维持自身的开支。
  2010年,为了让群众了解成都市统筹城乡改革的相关政策,永宁镇曾经用挂横幅、传短信、发传单等方式向群众宣传,但知晓率始终不高。后来,芙蓉文化艺术团这一社会组织将党和政府的政策编入节目,采取讲三字经、说快板、演小品等方式走村串户演出,受到群众广泛欢迎,不但知晓率达到95%,群众还能说出政策的具体含义。
  艺术团团长薛朝兴说“我们的演员全是地道的永宁镇农民,党和政府扶持我们发展,我们也感到很振奋,自发将党和政府的声音融入节目当中。”永宁镇社务中心主任牟亮说,通过社会组织来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群众喜闻乐见,效果也好。

  让群众“晒”意见,用社会力量化解矛盾

  温江区金马镇党委书记税桂英介绍,当地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的功能,建立“民间调解”机制。在矛盾纠纷面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政府处理起来又缺乏政策依据的难点问题上,充分尊重民意,把问题摆出来“晒”,由群众拿主意、定方案、作决策。特别是在当前的产权制度改革、调田方案拟定、低保户进出、拆迁安置等矛盾纠纷多发领域,化解社会矛盾效果明显。
  温江区柳城街道转业军人王国学,在部队原是营级干部,先后被安排在国营物资公司、社区居委会工作。他对此不满意,多次到省、市上访。柳城街道通过当地企业家协会,安排有艰苦创业经历的企业家与其谈心,逐渐改变了王国学的生活态度。
  2009年,温江区永宁镇一些退休基层干部和群众自发组织成立了“民情信息服务中心”,搭建起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沟通平台。在政府支持和引导下,这个中心建立起民情信息和矛盾纠纷收集、处置、督办、反馈工作流程,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防范、早处置。民情信息服务中心支部书记王向东说:“群众把我们当成家里人,像噪声扰民、电压不稳等不愿意麻烦党委政府的事情,都跟我们说,我们再找党委政府解决。”
  王向东介绍,民情中心通过茶馆、政务服务窗口、社区广场等渠道,收集民情信息,拓宽政府了解群众意见的渠道。群众之间有了矛盾纠纷,也愿意找民情中心调解、处理。民情中心成立几年来,吸引大批社会力量参与,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122个人,化解矛盾记录在册的就达到145件。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成都:一个试图改变七亿农民命运的试验区 2011-03-16
· 统筹城乡的成都试验 2011-03-14
· 解读成都农村治理转型 2011-03-07
· 新三板在敲门 成都企业备战忙 2011-02-21
· 成都温和限购 将购买力推向郊区? 2011-02-16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荣融炒炒股·[思想]叶建平:促进消费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